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天皇也不能动它
古人用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焚香主要是用在祭祀方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熟知多种香草,比如熏草、古兰、郁金等,而在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了更多种类的香料,熏香也逐渐走入贵族的日常生活中。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盛行熏香之风,爱香人士以收集奇香为乐,甚至以此互相攀比,曹操就曾颁布过禁香令,以示俭朴,在临终前还留下遗言,将香分给自己的诸位夫人,不必浪费在祭祀上面,由此可见香的珍贵。
隋炀帝对香的使用更加奢侈,在《杜阳杂编》一书中描述了隋炀帝在除夕夜时焚香的盛况:
隋炀帝每至除夜,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车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数车,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香闻数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余石。
用珍贵的沉香搭建数十座“火山”,在焚烧过程中又不断加入甲煎,散发出的香气在几十里外都闻见。隋炀帝将名贵的沉香当柴烧,可谓极尽奢华,令后人叹为观止,当然,隋炀帝赏赐给日本人的也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一块沉香木,这块香木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
隋朝时期,日本学习中华文化
日本接触到中华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据说秦始皇曾派方士徐福入海寻药访仙,而徐福就曾到达过日本的福冈。汉朝光武帝时期,倭奴(古时对日本的别称)国曾遣使来汉朝见,光武帝赏赐给倭奴国王一块金印,上书“汉倭奴国王”五字,现今这块金印藏于福冈市美术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多派遣使者向中国皇帝朝贡以寻求庇护,到了隋朝,日本朝贡的目的由原本的寻求庇护转变为从中国学习、移植各种先进制度,而这种变化与日本国内发生的权力变动有着密切关系。
公元592年,倭国(大和国)新兴贵族苏我马子暗杀了崇峻天皇并拥立外甥女御食炊屋姬继位,是为推古女皇。推古女皇立厩户皇子为太子(圣德太子)并让其摄政,掌管国家大权,圣德太子掌权后,面对当时国内的各种矛盾和动荡,下定决心改革。
此时隋朝已经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在隋文帝励精图治下,隋朝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周边小国相继向隋朝朝贡,成为强大隋朝的藩属国。
为了吸收、移植隋朝先进的制度,圣德太子重新开始向中国朝贡,并向隋朝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和僧人。据《隋书·倭国传》记载:
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北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
当然,此倭王是否为圣德太子在历史上存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遣隋使回国不久后,圣德太子就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局势。
遣隋使的傲慢
此时,日本国内的佛教已经开始盛行,各地都开始建造寺庙,为了更好地学习佛教经典,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人名)出使隋朝学习佛法。

《隋书·倭国传》中同样记载了这一事件:
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 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不过这一次出使,遣隋使却一改以往的“卑躬屈膝”,在递交的国书中大言不惭地说: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当然,你可能会好奇日本哪里来的底气向隋朝如此叫嚣,居然称呼自己为日出之国,而隋朝是日落之国。其实还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隋朝与日本之间本就隔着海,中间还有一个实力并不弱小的高句丽,隋朝想要大动干戈也确实麻烦。
不过,这表明圣德太子奉行更加平等的外交政策,而非以往的惯例向中原王朝朝贡,隋炀帝见到国书上的内容自然不高兴,但想到日本只是一个蛮荒落后的小国,不值当生气,于是只是告诫负责外交的官员:
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后来,隋炀帝在接见藩属国外臣时,仍将日本同百济、赤土等国的使者放在一起,可见对隋炀帝并没有将日本视作一个可以平等对待的国家。
兰奢待的贵重
虽然日本递交的国书太过无理,但隋炀帝也不可能因此怪罪这个蛮夷小国,于是赏赐给日本一根 “破木头”,这块木头看似普通,实际上却是价值不菲的沉香木,这块沉香木后来被命名为“兰奢待”,被日本视为国宝流传至今,号称“天下第一名香”。

兰奢待被带回日本起就一直被日本皇室珍藏,为圣武太上皇最心爱的宝物之一,在圣武太上皇病逝后,光明太后为悼念丈夫,在东大寺一角建造了一个小院,专门用来存放圣武太上皇留下来的遗物,兰奢待就是其中之一。
光明太后将兰奢待交到东大寺保存时,一共有13千克,不过由于天皇经常拿其赏赐给功臣,如今的兰奢待只有11.6千克。而截取兰奢待的人物无一不是日本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比如足利义政、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等。
至于这块沉香木为何叫做“兰奢待”已经无据可考,后人只能猜测这三个字的含义,最令人信服的一个猜测是,兰奢待的繁体字“蘭奢待”中藏有东大寺三个字,系该寺院的僧人所取。
不管兰奢待的名字有怎样的意义,其蕴含着的深厚历史价值不可泯灭。不过与古代天皇能够将其赏赐给臣子不同的是,如今这块被日本当做国宝收藏在东大寺的沉香木,即使是天皇也无法再动它。

结语
或许在穷奢极欲的隋炀帝眼中,这块沉香木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破木头,他每天使用的香料不知比其贵重多少,但谁又能想到,就是这块“普通木头”却在千年后的异国他乡大放异彩呢?
可惜的是,日本的香道文化来自于中国,并流行至今,而中国的香文化却逐渐式微。
50年梁从诫因两分之差落榜清华,林徽因复查试卷,被卷上12字惊呆
“我不想学建筑学,我想学历史。”1950年,一位高考考生在自己交出的试卷上写下这12个大字,以近乎壮士断腕之决心,与无数人心神向往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如愿落榜。成绩出炉后,他不明真相的母亲,还曾专程赶往清华大学,要求复查考卷。等到亲自查明试卷研判无误后,疑惑不已的考生母亲,才在卷面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了儿子留下的“明志书”。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2:11:230000康百万和沈万三谁更有钱 康百万后代去哪了(康百万)
康百万和沈万三相比,康百万更有钱。康百万的后代大部分还都在原地,也就是在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康百万是属于河洛康家,康百万是第13代传人,河洛康家最初创始于明朝初年,持续的时间长达400多年,被称为康百万,是因为其家族庞大非常富,至今保留下来的康百万庄园非常庞大。比山西的乔家大院要大上19位。我要新鲜事2023-06-21 20:08:0100010乾隆仅剩6位皇子 还将两儿子过继大臣 是老年昏庸还是另有深意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乾隆皇帝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统治者。他是清朝中期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留下了“万古第一明君”的美誉。正是在乾隆晚年,他做出了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决定,将两个儿子过继给大臣。这一举动引起了质疑,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乾隆昏庸的表现。这个貌似令人费解的决定实际上充满政治智慧,是乾隆深思熟虑的产物。一、康熙的众多子嗣与乾隆的少子多病我要新鲜事2023-12-05 20:10:100000麦卡锡死了多少科学家,1500名科学家丧生两千万人遭迫害
说起麦卡锡主义,是发生在1950年到1954年之间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相当于美国的文革。所以麦卡锡死了多少科学家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好奇的,因为据说在麦卡锡主义中迫害了两千万人,那么麦卡锡死了多少科学家也是可想而知的。一、什么是麦卡锡主义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