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前言
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搅动了清朝统治者的心。为削弱三藩势力,康熙下令撤销吴三桂的藩王地位。面对强权,吴三桂选择反抗。
面对强权时,什么才是真正的“忠”?谁才配被后人称颂为“忠臣”?历史总能给我们提供启示。这次,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康熙时期的朱国治,一个为强权牺牲的官员,他的一生中所做的选择,对我们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于是,一场兵变席卷而来,牵扯出的还有一位名叫朱国治的官员。他在叛军面前宁死不屈,最终被生撕成碎片。可他的所作所为,又真的配得上“忠臣”的美名吗?
一、不顾百姓死活 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江南,自古便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然而好景不长,清朝入主中原后,此地的士民开始遭受苛捐杂税的蹂躏。为督促纳税,朝廷规定必须在期限内完成征收任务,否则将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
此时,朱国治正担任江宁巡抚。为了捞取政绩,他千方百计想要完成征税任务。朱国治个性狠辣,为达目的毫不留情,从不考虑百姓死活。他要的只是完成任务,获得仕途上的提拔。于是,朱国治对待纳税发出了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丝毫不考虑人民感受,只一味依靠强权压榨。

为达到征收目标,朱国治甚至设计陷害,大肆抓捕江南士子。他横加揣测圣意,把欠税一文不名的人也列入“罪犯”之列。更可恶的是,朱国治还在名单中混入衙役之名,意在混淆视听。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歹,不择手段完成任务。
这场残酷的税收改革最终导致江南一万三千人被株连牵连,无辜遭难。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们纷纷谴责朱国治的暴行残酷,没有丝毫公正可言。一时间,“探花不值一文钱”的谣言甚嚣尘上,成为朱国治贪婪残暴的注脚。这标志着朱国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方式。
二、罔顾生命 他残忍处死持不同政见者
江南士民愤怒难平,文人学子纷纷撰文揭露朱国治的恶行。无奈言路不通,朱国治不仅毫无悔改,还要继续包庇那些害民的官员。这导致了一场惨痛的悲剧。
事情的导火索,是苏州一个叫任维初的县令打死乡民的事件。朱国治不仅包庇这位杀人犯,还要惩罚那些为民请命的士子。为了讨公道,众多文人在金圣叹的带领下,到哭庙现场联名控诉。

金圣叹,一代才子。他탤生笃志报效国家,却不屈从强权,始终怀揣一颗爱民的赤子之心。这次事件中,金圣叹义愤填膺,直斥朱国治包庇祸首、陷害善良。他代表了人民的心声,FIND 面对黑暗依然选择发光。
朱国治震怒交加,把金圣叹等人全部抓了起来。看到金圣叹言辞激昂、正义凛然的模样,朱国治嫉恨不已。他将金圣叹作为主犯严刑拷打,还想让他低头认罪谢恩。朱国治不允许任何不同的声音存在,必须用残暴手段镇压。
然而面对酷刑,金圣叹高风亮节、气贯长虹。他宁可献出宝贵的生命,也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看到无法打压金圣叹的精神,朱国治怒不可遏。他完全罔顾生命,当场命令将金圣叹和其他十七名士子全部斩首处死。
一个文采斐然的金圣叹,就这样含冤离世。他的死成为朱国治贪污残暴的注脚,也让人们看到了他兽性尽现的另一面。在朱国治面前,与他意见相左的人都可能沦为阶下囚。死者为忠,活者感叹。金圣叹的故事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三、投靠强权 他极力讨好吴三桂
想要削弱三藩势力,康熙决心收回吴三桂的云南藩王地位。吴三桂虽表面顺从,却暗地酝酿反叛。朱国治眼见吴三桂掌握兵权,为谋私利,开始极力讨好他。
朱国治上书朝廷,要求康熙收回成命,让吴三桂继续掌控云南。他甚至提出要聘请吴三桂部下担任要职,获取吴三桂的信任。这激怒了康熙,也导致吴三桂对朱国治起了猜忌。

终于,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起初,吴三桂试图笼络朱国治等官员一同叛变。朱国治态度坚决,当众骂吴三桂为反贼。他的反应出乎吴三桂意料,因为他此前一直在讨好自己。
吴三桂大怒,当即令人将朱国治生拖出去,开膛破肚,血淋林间。面对强权,朱国治选择了投靠。但最终还是难逃被强权牺牲的命运。他终生策略权谋,却没意识到强权面前一切手段都归于尽。
四、英勇就义?他的所作所为难以令人刮目
朱国治殉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康熙大加褒奖,称他是忠君爱国的楷模。他追封朱国治为户部侍郎,让儿子入国子监读书,死后还被入祀昭忠祠。看似一段感人的忠臣传说。
然而,身为官场老油条的朱国治,其生前所作所为,实在难令人刮目相看。他打压百姓、残杀才子,又极力讨好吴三桂,人品行为都令人不齿。他的“忠心”也不过是殉死一时,难以抵消他积重的恶行。

当今之世,正需要官员效忠百姓、服务人民。朱国治生前所作所为,只能让人唾弃。他的死亡不过是报应,实在难称“死者为忠”。康熙将其称为忠臣,只能说是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实在值得商榷。
朱国治之死,也让人反思 忠臣。忠君?忠民?还是忠于自己的良知?面对强权,到底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这都值得今人深思。朱国治的一生,既充满警示,也提供反面教材。只有真正忠于民的官员,才配被称为“忠臣”。
结语:死亡无法洗刷生前所作所为
朱国治在生前为官期间,曾犯下种种失误甚至罪行。他为了政绩不择手段,又残忍镇压异见。虽然后来在强权面前英勇就义,但生前的所作所为还是令人难以赞许。
面对强权时,我们该怎样选择?朱国治的一生给了我们警示。死亡可以得到褒扬,但无法洗刷生前所作所为。今天仍需要正义的声音,也需要真正为民的官员。只有这样,才足以被后人称颂为“忠臣”。
李鸿章为何背弃承诺 杀掉苏州投降的太平天国八王
八王杀害谭绍光,出卖了淮军。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被派往组建淮军,开始了他独立指挥军队并镇压太平军的军事生涯。联合列强武装力量的支持,他成功挡住了李秀成军团对上海的猛烈攻势。1862年11月,淮军相继收复了常熟、太仓、昆山等地,扫清了苏州外围的威胁。李鸿章随即将目标对准了苏州,派遣程学启率军直逼城下。一、八王杀谭绍我要新鲜事2023-08-07 20:00:090000胡服骑射后,赵国战斗力大增,为何在长平之战一败涂地?
我要新鲜事2023-12-24 20:49:370000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
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相信大家对他不陌生,他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其实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前,做太子的其实是他的哥哥,之后他因为发动政变才当上了皇帝。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你知道吗,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生政变,最后逼迫李渊立他为太子。关于玄武门政变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3:54:260000汉代四大才女都有谁?(卓文君、蔡文姬、班昭、班婕妤)
我国汉代四大才女分别是卓文君、蔡文姬、班昭、班婕妤这四个人,她们虽然是女子,生活在被封建制度桎梏的古代,但是仍然成为了才女,令后世人敬仰和向往,对历史和诗文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四个人吧!卓文君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41:500000潘祖荫是天阉之人?盘点历史上有名的天阉之人
天阉之人,指的是那些性器官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男人,他们跟太监的区别是有生殖器。在历史上,潘祖荫是天阉之人,这点经过多方证实,基本是真实的,另外历史上有名的天阉之人还有翁同龢和光绪皇帝,不过光绪皇帝只是怀疑是天阉,并没有被证实。一、潘祖荫是天阉之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30:5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