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不死 蜀国会发生5种不可控制场面 难怪姜维见死不救
在蜀国的历史中,有一位杰出的大将,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城池守御有方。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错守诸围”的城池防御战术,让敌国数年间无法踏足半步。这位传奇将领正是蜀汉的大将魏延。然而,尽管魏延在蜀汉的军事事业中功不可没,却最终遭到了三族夷灭的命运。
魏延,字文长,是赤壁之战后由刘备亲自招降的威武之将。他参与了入川之战,表现出色,尤其在汉中之战中与西凉大将庞德两度交手,战成了平手。他的英勇和军事才华为刘备所看中,于是在汉中之战后,刘备决定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负责巩固汉中地区的防御。
随着刘备去世后,蜀汉陷入内乱,直到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平定乱局,国力逐渐恢复。此时,诸葛亮开始策划北伐,而川中悍将魏延成为他首选的重用对象。
蜀国五虎上将中,只有老将赵云尚存,其余四人已故。诸葛亮考虑到军事需求,决定让魏延参与北伐,尽管他已经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大将。在第一次北伐中,魏延提出了“子午谷战略”,计划率领5000精兵轻装向长安进发,以迅速完成合围和支援。然而,诸葛亮并未采纳这一战略,因为他认为其风险太大,成功率较低。
魏延对于未被采纳的战略显露出不满的态度,表现出对上级指挥的不服从。这种行为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他指责魏延脑后长有反骨,形容其像小孩子一样不听从指挥。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起第五次北伐,但他自己身体状况已经十分糟糕。在渭水对峙时,司马懿因诸葛亮多设伏兵而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诸葛亮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决定如何成功撤回川中的兵马成为他关注的重点。同时,他也下令除掉魏延。
诸葛亮要求由杨仪和费祎统领川军撤退,同时安排魏延和姜维断后。他对魏延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如果魏延不服从军令,不执行断后工作,那么就将他置之不理。此时,诸葛亮已经为应对可能的魏延反叛做好了充分准备,将马岱派遣到背后准备偷袭。
诸葛亮会选择除掉魏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如果魏延存留下来,他可能会给蜀国带来无穷的麻烦。魏延不遵守上级命令,不服从军令,这是一个军人不应有的行为。当费祎询问魏延时,魏延明确表示,只要他在,绝不轻易退兵。这种不听从指挥的态度使得他成为不可控制的变数。
不除掉魏延的后果可能有五种,魏延拥兵自重,导致蜀国精锐听从他而非其他领导;魏延可能投奔曹魏,提前导致蜀国灭亡;魏延可能利用手中的兵权铲除异己,导致内部派系崩溃;魏延可能自立为王,逼使刘禅退位;最后,川中内部几大派系可能会解体,导致内部混乱。
魏延最终果然不遵循军令,烧毁栈道,阻止蜀军撤退。王平出面制止,并指出魏延的不当行为。这也证实了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除掉魏延是为了维护蜀汉的稳定。
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童生试通过为秀才(殿试为最终考试)
古代科举考试是众多学子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方式,为此古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但是想要夺魁,想要站在所有人之上,要经历四个阶段,这也是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童生试,也叫做童试。在明代的时候是提学官主持,到了清代则是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等到院试合格之后会得到生员(秀才)资格。之后才能够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0:320001滕姓起源和来历:黄帝赐姓滕于第25个儿子(意为田埂)
滕姓主要有两大起源,一是源自黄帝的第25个儿子滕氏,黄帝当时赐给了儿子12个姓氏,滕姓就是其中之一。二是源自周文王的后代,战国时期建立的滕国国君错叔绣就是滕姓的始祖,最终国家灭亡之后,后裔就以国名为姓,还有部分人为了避难而改为滕叔氏,最终简化为滕姓。滕姓起源和来历1.黄帝赐姓于儿子-滕氏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04:190002于姓起源和来历:周武王赐封二儿子于邘国(以邑为姓)
于姓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源自姬姓,周武王姬发击败商之后,就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赐封于邘国,最终有人以国为姓,或者去掉邑字偏旁,改为于姓。二是源自姜姓,齐国公子淳于髡的后裔最初以“淳于氏”为姓,但到了唐宪宗时期因避讳而改姓为于。于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姬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47: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