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被迫退位,几乎所有人都拍手称贺,这位臣子却当众痛哭流涕
武则天不愿轻易放手帝位,但她的身体已经欠佳,朝堂大权逐渐被心腹张氏兄弟掌控。张氏兄弟对百姓疾苦不闻,只想通过掌控朝政大权来压制朝堂。他们不允许武则天退位,而武则天也难以放下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变即将爆发。二、政变爆发,姚崇意外脱身。公元705年3月,宰相张柬之看准时机发动政变,意在废黜武则天,扶李显即位。这一天,他领兵攻入了宫廷,没想到竟然遭到了张氏兄弟的强烈反击。张氏兄弟拼死抵抗,无奈之下,张柬之被迫逃跑,而一直跟随政变的臣子姚崇,却意外脱身。姚崇以幸独善其身,但他的内心却难以平静。

他为何在众人庆贺中泪流满面?在这场政变中,姚崇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三、宰相张柬之结局凄惨。张柬之在政变中失败后,逃到了长安。但他的命运已经注定。武则天派遣手下抓捕他,张柬之被缢死在自己的府邸里。张柬之这位曾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家族世代为宰相,本应在唐朝政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他却因为私心杂念而走上了失败的道路,最后被历史所淘汰。张柬之的失败,也预示着武则天盛世的终结。四、姚崇为何独善其身?政变失败后,姚崇是唯一一个逃脱死劫的臣子。姚崇为何能在政变中独善其身呢?
事实上,姚崇早在政变前就曾向武则天告发过张柬之的罪行。这一举动,让武则天对他十分信任。政变爆发后,姚崇虽然跟随了张柬之一起进宫,但他却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在张柬之失败后,没有向武则天献上功劳,而是独善其身,这也让他顺利度过了这次政变危机。五、结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治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然而,她的盛世最终还是结束了。张柬之的失败也预示着,权力不是一个人可以永远掌控的,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意志而停摆。姚崇能够独善其身,也是因为他没有过多地参与政变。

历史告诉我们,政治斗争是一场博弈,人们必须时刻警惕和准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代,而唐玄宗和武则天也是该时代的重要人物。然而,他们的统治时期却发生了一场政变,让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产生了分歧。这个政变是如何发生的呢?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为了延续自己的事业,想培养李显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然而,张柬之趁机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他在朝堂上大哭,煽动了朝野对张氏兄弟的不满情绪。众臣纷纷表示,皇上病重,应该早日退位,由太子即位。张柬之趁机联合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四人,发动兵变。
他们悄悄在各自府第藏匿了禁军,然后突袭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最终,武则天含泪宣布退位,李显即位为帝,张柬之等五人功封为王,号“五王拜相”。在这场政变中,人们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却产生了分歧。一些人认为,武则天是以权谋私,违背了道德原则,所以应该被谴责。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女性,她为了守护自己的事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作为一个女性,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她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是巨大的。在政变中,除了武则天和李显,还有一个人也值得我们关注。他就是参与政变的臣子姚崇。
当李显带领文武百官前去问候武则天时,姚崇突然痛哭起来。张柬之见状,赶紧劝姚崇不要在此时痛哭,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姚崇说:“我跟随你们讨伐张氏,不过是报仇雪恨。现在武则天退位,我更是伤心。这是人臣的天职。就算皇上因我哭泣而治罪,我也心甘情愿。”。姚崇的哭声撕心裂肺,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总的来说,唐玄宗和武则天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们的评价产生了分歧,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也在不断被重新审视和解读。新皇帝立场不稳定,姚崇的哭泣被认为是不合适的。他因此被贬黜,被远离权力核心。

然而,姚崇在离开时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欢送,他们认为姚崇是一个勤政爱民、忠诚的好官员,对新皇帝的处理方式表示不满。相反,张柬之等五王却借助政变权倾朝野,他们互相勾结,在朝堂上称霸一方。张柬之性格阴郁,威胁要杀死其他臣子,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李显退居幕后,任由五王弄权。然而,李显的妻子韦皇后联合其他臣子,谋划废掉李显自立为帝。李显大怒,贬黜并处死了五王,终结了他们的盛世。最后,姚崇重新被召回掌握朝政,他为国家民生着想,推行了许多改革,为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姚崇最终安然退休。
可以说,姚崇的哭泣表达了对武则天的忠诚,而他深谙朝堂险恶,明白五王的崛起和灭亡。历史上,无数权力斗争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智者的存在。智者们往往能够以独具慧眼的独立思考和高超的智慧,有效地化解困境,让自己脱离纷争,成为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那么,智者们的表现又是如何的呢?据统计,世界上拥有较高智商的人口比例大约为2.5%。智者们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学习,能够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非凡的智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智者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智者们的思维方式迥异于普通人。他们透过梳理和整合信息,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情况。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让他们看到事物的本质,还能够让他们在决策时更加准确和果断。例如,美国总统林肯在危机时期曾表示:“我永远不会做出轻率的决策,因为这会让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错误。”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智者们在风云变幻的权力斗争中保持清醒的重要工具。智者们在权力斗争中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例如,唐代宰相魏征在武则天称帝后,曾被问到是否支持武则天称帝的决定。

魏征深知权力的脆弱和变幻无常,他知道如果自己支持武则天,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他选择与众不同,表现出对武则天的哀恸之情,将自己与新的权力核心渐行渐远。这一明哲保身之举,让他躲过一劫,最终独善其身。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智者们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思维方式,让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然而,智者们的智慧不仅仅是面向历史的,我们今天也可以从中受益。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学习,我们才能够在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时展现出非凡的智慧,成为真正的智者。
综上所述,智者们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高超的智慧,为历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他们在权力斗争中表现出的理性和果断,让我们深受启发。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和成熟。
清朝著名的书法家 却被骂做汉奸(郑孝胥)
郑孝胥的愚忠行为让他被骂做汉奸。清朝文学大家郑孝胥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不仅精通楷书,写的一手好字,还是诗坛同光体的倡导者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却做着卖国求荣的事,以至于老百姓都管他叫汉奸。郑孝胥出生于官宦世家,放在现在来说,他就是一个官二代,因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22岁的时候就考中举人。并且受到李鸿章的欣赏,很快他就成为了李鸿章的门生。书法家我要新鲜事2023-08-13 19:07:590001红色特工在台牺牲,却被误解为叛徒,多年后一份绝密名单帮他正名
1988年,一位老地下党从台湾带回百人名单,揭开隐藏38年的秘密1987年,大陆和台湾岛38年的戒严令得以解除。次年,一名曾去往台湾潜伏的老地下党员回到大陆,与此同时,他还带回来了一份百人名单。这份名单中,记录着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的地下党员,其中有一个名字吸引了组织的注意,上面写着六个字:“刘光典,旅顺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1:26000024岁小伙和85岁老太太,相差61岁的“婚纱照”,背后是大爱无疆
这张便是之前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婚纱照,在最初看到这组婚纱照时,难免会令人产生疑惑。照片中的主人公不是我们印象里,婚纱照该有的甜蜜夫妻模样。男生英姿飒爽,但女生却是白发苍苍。确实如此,照片中的女子今年85岁,而那个小伙子竟然只有24岁。照片的背后是一段心酸,但又充满了温情的故事。二十多年前,一个妇女摸黑起早,前往医院去做清洁的工作,这个六十多岁的妇女行动熟练,显然是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9:030000籍姓起源和来历:晋国伯厣管理朝廷典籍(子孙以官为姓)
籍姓属于一种起源比较单一的姓氏,基本上只有两大来历,一是源自官职名,晋国公族伯厣专门负责朝廷典籍的管理事务,于是庶系子孙中就有以祖先官为姓的。二是源自地名,比如在春秋时期的卫国就有一个叫做籍圃的地方,居民以地为姓。籍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官职名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10:200000“矮大紧”点评诸葛亮,罗贯中和他比谁更懂三国?大家自己来体会
凭证是《晓说》以下几集:《他们是三国的主角,简直厉害到飞起》、《三国梦之队,军师的女人们》。大致观点:把诸葛亮归纳为一个内忧外患、军事谨慎、不懂花招、不进步之人。还欺负刘禅年轻人。带刀斧手觐见刘禅、垄断军政权力。充当第二号曹操的人。刘禅死后20年没有为他建庙,君臣关系也不好……诸如此类的事情。这次不一个一个地批驳。因为以上观点,但凡一个谈论三国史的应该都没有脸去看人。均为现场爆炸的基本错误。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45:1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