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去世之后,东吴势力一溃千里,后续继任者执政哪里出了问题?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东吴集团的崛起离不开东吴之主的用人策略。孙权的运筹帷幄,使得东吴之地能够在纷繁的局势面前,稳如泰山。
然而他去世之后,东吴逐渐衰退,最后导致灭亡。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孙亮在位
孙权去世之后,孙亮继位,东吴衰落的态势便不可逆转。孙亮自然不如之前三位吴主一般勇武英明,但是也的确是个聪明之主。
小说中写到孙亮机智辨别黄门谎言一事就可窥见一二。《吴历》中载:
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吴主孙亮从西苑出来后想要吃生梅,于是派遣黄门到中藏取蜂蜜回来蘸着吃。孙亮发现蜜罐中有老鼠屎,就把负责存储蜂蜜的小官叫来问话。
孙亮直接问到黄门,是否从他那里取了蜂蜜,藏吏说黄门来过,但是自己实在是没敢给。
黄门拒不承认。侍中刁玄和张邠认为黄门和藏吏两个人的说法不一致,不知道信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人都收押到监狱里,然后慢慢地查清真相。
孙亮心中却早就有了检验的方法,只见孙亮派人将蜜罐中的老鼠屎切开。孙亮解释道,如果这个老鼠屎原本就是在蜜罐中的,由于浸泡的时间太久,里边和外边就都是湿的。
现在的情况是,老鼠屎只有外面是湿的,里边却是干燥的,很显然是后放进去的,所以一定是黄门干的。黄门这才承认是自己做的,身边的侍从都对孙亮的智慧感到十分惊讶。
孙亮虽然聪明,身边却没有诸如陆逊、诸葛瑾一类贤臣辅佐。孙权临终前的太傅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孙权因为他的才能,任命他从事军政事务。
但是不同于诸葛瑾的谨慎,诸葛恪好大喜功,性格刚愎自用,骄傲狂妄。对待臣下更是听不得有悖自己的言论,斩了蒋延正是为此。
诸葛恪北伐失败以后,怕被吴地大臣们议论,所以才发生残害公卿的事情。

孙亮的性格极为懦弱,忌惮诸葛恪也只能密谋杀之,“朕见此人,亦甚恐怖;常欲除之,未得其便。今卿等果有忠义,可密图之。” 而孙峻等人想要杀掉诸葛恪,实际上完全出自他们的嫉妒心理。
因为诸葛恪掌管御林军,侵犯了他的权力,于是孙峻利用诸葛恪的过失,说他将有不臣之心。至于诸葛恪到底有没有不臣之心,倒是未必。
他最多只是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却被政敌所利用,将他杀害了。这件事反映出了孙权死后,吴国的内政其实是十分混乱的,早就不如之前那样团结。
吴主孙亮幼弱,无论是气魄还是智谋都不及之前的吴主,是无法坐镇东吴的。后来孙峻死后,孙琳辅政。
孙琳为人更是残暴,将大司马腾胤、将军吕据和王淳等人都杀害了,大权都归到了孙琳手里。东吴的政乱从未停止,争权斗势之事时有发生。
孙亮虽然聪明,但是对于吴国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后来孙亮又以同样的方法想要使全纪诛杀孙琳,全纪之母是孙琳之姊,导致这件事情最终败露,孙亮被逼退位。
倘若孙亮也有孙权一样能够举众人之力以保江东的能力,东吴或许也就不会走向衰败了。

孙休上位
孙亮退位以后,孙休被请回做君主。车辆行进到布塞亭的时候,孙恩率车架前来迎接,孙休不敢乘坐辇车,于是坐小车进入城内。东吴的文武百官都在道路两边跪拜迎接孙休,孙休见到这种情况慌忙下车答礼。
“不敢”和“慌忙”将孙休的懦弱姿态展露出来,早就没有之前几位君主的气魄。孙琳权倾朝野,孙休惧怕孙琳内变,竟然多次加以恩赐,以为这样就可以将孙琳安抚住,但是孙琳对孙休的赏赐并不满足,孙休得知以后日日不得安睡。
能被臣子惊吓成这般模样,一定不是能够治国的明君,内忧外患的东吴走向覆灭只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孙皓上位
孙休去世时,当时为乌承侯孙皓成为朝廷官员心中的帝王人选之一。左典将军万彧因为太子年纪太小,不同意立太子为君主,建议考虑乌承候孙皓。
左将军孙布也认为孙皓的才华和见识能够胜任帝王之位。丞相濮阳兴觉得立孙皓为王的建议可取,将大臣们的建议告诉给了朱太后。
朱太后没有吴太夫人的胸怀见识,说道:“吾寡妇人耳,安知社稷之事?卿等斟酌立之可也。”朱太后虽然没有想要干预政事的想法,但是从她对此时并无其他异议可以看出,至少乌承侯孙皓在即位之前,在大臣们的心中的形象是比较好的。

《三嗣主传》中记载:
左典将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
史传中记载,万彧推荐孙皓,是因为他曾经做过乌程令的官职。孙皓是乌程侯,两个人交往密切,关系非常好。
所以万彧对孙皓的还是比较了解的,在他的眼里,孙皓是一个即拥有才华见识,又英明果断的人。并且还将孙皓同孙策进行比较,说孙皓有孙策那样的畴略,再加上孙皓聪明好学,严格奉行和遵守国家的法度。随后在众人推荐下,孙皓就顺利的承接了君主之位。
孙皓在才识方面的确有着过人之处,但是德行上,已经为后来性格的改变进行了暗示。
《三嗣主传》中写道:“西湖民景养相皓当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
当时西湖附近的居民景养给孙皓相过面,说孙皓有十分尊贵的命,孙皓偷偷的高兴却不敢让别人知道。
可见孙皓是一个非常会隐藏自己的人,不过分张扬,也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孙皓继位之后,凶暴残忍,沉溺于酒色,朝廷上下大失所望。
文中对于孙皓暴虐的描写令人不甚唏嘘:
主皓每宴群臣,皆令沉醉;又置黄门郎十人为纠弹官,宴罢之后,各走过失,若有犯者,或剥其面,或凿其眼。
孙皓领导下的东吴,如一盘散沙。孙皓恣意妄为,“将疑于朝,士困于野”,这种局面使得东吴上下人人自危,忠臣进言却屡遭杀害,大兵到来之际,这样的东吴已经没有当初的凝聚力,东吴最终毁于暴虐之主孙皓的手上。
后记
孙亮时期,吴国势力开始衰退,孙休时期更弱,最后孙皓投降司马炎,吴国正式灭亡。
英明的吴主对于吴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重要的还有能够尽心辅佐吴主的文臣武将们。不难发现,吴主与吴臣之间存在一种良性的关系。
吴主英明果决,运筹帷幄。吴臣英才辈出,谏言献策。可以说,东吴的逐步强大离不开这种君臣和谐、齐心治国的治理方式。
后期的吴主软弱与暴虐,中贵弄权,导致吴国走向覆灭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他是明朝有名的奸臣 数次残害忠良 最后也下场凄惨
明朝历经近三百年的兴衰,尽管备受人们喜爱,但也不可否认其历史上存在过众多奸臣。然而,明朝之所以能够存续如此之久,正是因为有无数忠臣良将与这些奸邪势力进行了不懈斗争。若要寻找明朝最大的奸臣,严嵩无疑是其中之一。他生活在嘉靖年间,享寿八十余岁,然而一生中并未有任何善行,反而残害了许多忠良。尽管如此,罪恶滔天的他最终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1:22:450000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钱其琛劝萨达姆退兵遭拒:这和香港问题一样
1988年8月20日,两伊边境上的双方军队正式停止了战斗,历时近8年的两伊战争就此结束,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对伊拉克而言,战争造成的直接损失达到了3500亿美元,外债则达到了700亿美元,大量人员伤亡导致石油开采行业面临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1:51:250001父嫌儿丑扔井 祖母不忍留其命 成就开国国君 后代是导弹之父
钱镠,吴越国开国国君,他的爱情和成就令人敬佩。在钱镠年轻时,他的夫人吴氏回娘家多日,他思念妻子的心情无法言喻。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表达思念之情,并寄给了夫人。信中的一句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让吴氏红了脸,明白了丈夫的心意。这封信成为了山歌,在民间广为传唱。我要新鲜事2023-06-15 20:38:190000古代刑罚之宫刑,司马迁宫刑作《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古代为了惩罚犯人,会制定出非常严厉的刑罚,像满清十大酷刑中的凌迟、腰斩、剥皮等等都是非常的残忍和血腥的,而宫刑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它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历史上司马迁宫刑最出名。宫刑:男性阉割、女性幽闭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07:390000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孟尝君(鸡鸣狗盗的含义)
是孟尝君,孟尝君曾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能人,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被齐王罢免。但是当时秦国的大王秦昭王看中了孟尝君的本领,从而萌生出了想要把孟尝君发展成为自己相国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大臣的种种言论,秦昭王最终决定悄悄地将孟尝君处死。孟尝君却利用鸡鸣狗盗的行为做法,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随从免除一死。一、为何秦昭王一定要处死孟尝君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4:17: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