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去世之后,东吴势力一溃千里,后续继任者执政哪里出了问题?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东吴集团的崛起离不开东吴之主的用人策略。孙权的运筹帷幄,使得东吴之地能够在纷繁的局势面前,稳如泰山。
然而他去世之后,东吴逐渐衰退,最后导致灭亡。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孙亮在位
孙权去世之后,孙亮继位,东吴衰落的态势便不可逆转。孙亮自然不如之前三位吴主一般勇武英明,但是也的确是个聪明之主。
小说中写到孙亮机智辨别黄门谎言一事就可窥见一二。《吴历》中载:
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吴主孙亮从西苑出来后想要吃生梅,于是派遣黄门到中藏取蜂蜜回来蘸着吃。孙亮发现蜜罐中有老鼠屎,就把负责存储蜂蜜的小官叫来问话。
孙亮直接问到黄门,是否从他那里取了蜂蜜,藏吏说黄门来过,但是自己实在是没敢给。
黄门拒不承认。侍中刁玄和张邠认为黄门和藏吏两个人的说法不一致,不知道信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人都收押到监狱里,然后慢慢地查清真相。
孙亮心中却早就有了检验的方法,只见孙亮派人将蜜罐中的老鼠屎切开。孙亮解释道,如果这个老鼠屎原本就是在蜜罐中的,由于浸泡的时间太久,里边和外边就都是湿的。
现在的情况是,老鼠屎只有外面是湿的,里边却是干燥的,很显然是后放进去的,所以一定是黄门干的。黄门这才承认是自己做的,身边的侍从都对孙亮的智慧感到十分惊讶。
孙亮虽然聪明,身边却没有诸如陆逊、诸葛瑾一类贤臣辅佐。孙权临终前的太傅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孙权因为他的才能,任命他从事军政事务。
但是不同于诸葛瑾的谨慎,诸葛恪好大喜功,性格刚愎自用,骄傲狂妄。对待臣下更是听不得有悖自己的言论,斩了蒋延正是为此。
诸葛恪北伐失败以后,怕被吴地大臣们议论,所以才发生残害公卿的事情。

孙亮的性格极为懦弱,忌惮诸葛恪也只能密谋杀之,“朕见此人,亦甚恐怖;常欲除之,未得其便。今卿等果有忠义,可密图之。” 而孙峻等人想要杀掉诸葛恪,实际上完全出自他们的嫉妒心理。
因为诸葛恪掌管御林军,侵犯了他的权力,于是孙峻利用诸葛恪的过失,说他将有不臣之心。至于诸葛恪到底有没有不臣之心,倒是未必。
他最多只是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却被政敌所利用,将他杀害了。这件事反映出了孙权死后,吴国的内政其实是十分混乱的,早就不如之前那样团结。
吴主孙亮幼弱,无论是气魄还是智谋都不及之前的吴主,是无法坐镇东吴的。后来孙峻死后,孙琳辅政。
孙琳为人更是残暴,将大司马腾胤、将军吕据和王淳等人都杀害了,大权都归到了孙琳手里。东吴的政乱从未停止,争权斗势之事时有发生。
孙亮虽然聪明,但是对于吴国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后来孙亮又以同样的方法想要使全纪诛杀孙琳,全纪之母是孙琳之姊,导致这件事情最终败露,孙亮被逼退位。
倘若孙亮也有孙权一样能够举众人之力以保江东的能力,东吴或许也就不会走向衰败了。

孙休上位
孙亮退位以后,孙休被请回做君主。车辆行进到布塞亭的时候,孙恩率车架前来迎接,孙休不敢乘坐辇车,于是坐小车进入城内。东吴的文武百官都在道路两边跪拜迎接孙休,孙休见到这种情况慌忙下车答礼。
“不敢”和“慌忙”将孙休的懦弱姿态展露出来,早就没有之前几位君主的气魄。孙琳权倾朝野,孙休惧怕孙琳内变,竟然多次加以恩赐,以为这样就可以将孙琳安抚住,但是孙琳对孙休的赏赐并不满足,孙休得知以后日日不得安睡。
能被臣子惊吓成这般模样,一定不是能够治国的明君,内忧外患的东吴走向覆灭只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孙皓上位
孙休去世时,当时为乌承侯孙皓成为朝廷官员心中的帝王人选之一。左典将军万彧因为太子年纪太小,不同意立太子为君主,建议考虑乌承候孙皓。
左将军孙布也认为孙皓的才华和见识能够胜任帝王之位。丞相濮阳兴觉得立孙皓为王的建议可取,将大臣们的建议告诉给了朱太后。
朱太后没有吴太夫人的胸怀见识,说道:“吾寡妇人耳,安知社稷之事?卿等斟酌立之可也。”朱太后虽然没有想要干预政事的想法,但是从她对此时并无其他异议可以看出,至少乌承侯孙皓在即位之前,在大臣们的心中的形象是比较好的。

《三嗣主传》中记载:
左典将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
史传中记载,万彧推荐孙皓,是因为他曾经做过乌程令的官职。孙皓是乌程侯,两个人交往密切,关系非常好。
所以万彧对孙皓的还是比较了解的,在他的眼里,孙皓是一个即拥有才华见识,又英明果断的人。并且还将孙皓同孙策进行比较,说孙皓有孙策那样的畴略,再加上孙皓聪明好学,严格奉行和遵守国家的法度。随后在众人推荐下,孙皓就顺利的承接了君主之位。
孙皓在才识方面的确有着过人之处,但是德行上,已经为后来性格的改变进行了暗示。
《三嗣主传》中写道:“西湖民景养相皓当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
当时西湖附近的居民景养给孙皓相过面,说孙皓有十分尊贵的命,孙皓偷偷的高兴却不敢让别人知道。
可见孙皓是一个非常会隐藏自己的人,不过分张扬,也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孙皓继位之后,凶暴残忍,沉溺于酒色,朝廷上下大失所望。
文中对于孙皓暴虐的描写令人不甚唏嘘:
主皓每宴群臣,皆令沉醉;又置黄门郎十人为纠弹官,宴罢之后,各走过失,若有犯者,或剥其面,或凿其眼。
孙皓领导下的东吴,如一盘散沙。孙皓恣意妄为,“将疑于朝,士困于野”,这种局面使得东吴上下人人自危,忠臣进言却屡遭杀害,大兵到来之际,这样的东吴已经没有当初的凝聚力,东吴最终毁于暴虐之主孙皓的手上。
后记
孙亮时期,吴国势力开始衰退,孙休时期更弱,最后孙皓投降司马炎,吴国正式灭亡。
英明的吴主对于吴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重要的还有能够尽心辅佐吴主的文臣武将们。不难发现,吴主与吴臣之间存在一种良性的关系。
吴主英明果决,运筹帷幄。吴臣英才辈出,谏言献策。可以说,东吴的逐步强大离不开这种君臣和谐、齐心治国的治理方式。
后期的吴主软弱与暴虐,中贵弄权,导致吴国走向覆灭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古代五大肉刑之一,劓刑(割掉犯人鼻子的一种酷刑)
劓刑是什么刑罚?这个字我想很多人都还不会念,劓[y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酷刑,也是属于肉刑中的一种,与宫刑、黥刑、刖刑、大辟合称为五大肉刑。那么此刑是对犯人的一种什么的惩罚呢?执行方式又是怎么样的?下面就和度哥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这种酷刑的相关介绍吧!劓[yì]刑就是割鼻子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6:14:140001宋霭龄踏入孔祥熙家大门 让她震惊一整年(古代晋商)
宋霭龄看到晋商大院后震惊不已。众所周知,山西太谷县的孔氏家族一直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说孔氏家族,是一个儒学大家,但是在商业上也是有着不小的成就。而第15师孙孔祥基除了文学方面表现突出,在商业方面也是十分的有天赋的,不仅是成功的考入了美国的耶鲁大学研究生院,而且还在毕业回国后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和银行,成为一位优秀的商业平反。宋霭龄结婚我要新鲜事2023-08-13 19:16:57000112003年一小贩花200元收购5个金属罐,不久后毙命,还有43人受伤害
2003年8月,齐齐哈尔的一个小区施工现场,挖掘出五个锈迹斑斑的铁桶,这五个铁桶里面装的不是别的,而是二战时日本遗留在我国的生化武器——芥子气。这些生化武器,直接导致一人死亡,接近43人受伤,并且对这些受害者的身心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这些日本罪证遗留在战争结束后,依旧对中国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2:20:4400010曹操是西晋亡后几百年乱世的罪魁祸首之一吗(是)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行为和决策被一些人认为是导致西晋亡后几百年乱世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讲解。一、曹操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曹操是三国时期蜀汉、东吴的对手,也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治下的曹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使得曹魏政权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要新鲜事2024-01-27 20:05:140001秦朝末年,为什么岭南秦军没有回援?秦始皇真的下令不许返回吗?
岭南秦军没有回援是因为岭南发生了变故,并不是秦始皇下令不准返回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秦始皇下令岭南秦军不准回援”的由来。秦朝末年秦王朝面临危机时,秦军还有一支精锐力量,那就是岭南的几十万秦军,他们仿佛消失了一样,并没有回到中原参与平叛战争,这引起不少网友猜测。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0:57: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