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风流后妃50多位 他去世后 嘉庆是如何对这些妃子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高,君主有纳妃三千的权利,这种说法更多是象征皇权无上的说辞。然而,真正达到三千妃嫔数量的帝王在历史记载中从未有过。即便是后宫嫔妃最多的乾隆帝,一生纳妃数量也不过五六十人。尽管只有这么少,对于接任的嘉庆帝来说,这已是一个头痛的难题。

一、中国封建历史中的帝王纳妃风潮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许多帝王追求纳妃,以展示其绝对权力。“后宫佳丽三千”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但真正能达到这一数字的帝王却并不存在。
这主要因为实际上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庞大的后宫是非常困难的,三千这个数字更多是一种象征。即使是纳妃最多的乾隆帝,他晚年扩充后宫,妃嫔加起来也只有五六十人。尽管这个数字远远不及“三千”,对于新上位的嘉庆帝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五六十位后妃将如何处理,成了嘉庆帝心头的难题。
二、乾隆晚年的后宫扩充
乾隆帝在位长达六十年,是清朝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他晚年,尽管年迈,却依然沉迷于后宫美人,不断地选秀扩充后宫。因此,当他去世时,后宫的妃嫔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妃嫔分为不同的级别,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这些女子们才貌兼备,深得乾隆帝宠爱,尤其是由惇妃所生的儿女,更是备受宠幸,一度骄奢跋扈。

三、嘉庆继位,后宫问题成为难题
随着乾隆帝的驾崩,许多妃嫔因为他的高寿提前离世,只有十余位妃嫔还活在人世。这个小而微的数量,对于即将继位的嘉庆帝来说,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十余位妃嫔中,以颖贵妃、婉贵妃、惇妃、晋妃等最为代表。她们大都已步入暮年,但她们如何善终,成为嘉庆帝需要面对的困扰。
四、嘉庆的处置与善政
嘉庆继位之初,面对后妃问题,他并没有急于采取激进手段,而是选择了沉着应对。他是否照单全收,是否将她们驱逐出宫,或者是否下令陪葬,这一切都让嘉庆左右为难。短短时间内,他难以做出决断。
嘉庆为此参照清制度,决定让这些后妃继续居住在东西六宫,而一切费用则由皇室承担。他还特意提升了部分妃嫔的位分,以示慈悲。于是,这些后妃在嘉庆朝平稳地度过晚年,相继去世。其中,婉贵妃更是高寿,比乾隆帝还多活了3年,最终以92岁高龄离世。
嘉庆在处理后妃问题上最终做出了一个妥协的决定。他遵循清朝的传统制度,容许这些后妃继续居住在东西六宫,而一切生活费用由皇室负担,等她们平稳地度过晚年。对于一些年事已高的妃嫔,嘉庆还特地提升她们的位分,显示了他的仁慈。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为后来的君主留下了一种明智而仁慈的典范。

嘉庆处理后妃问题得当,但实际上,乾隆晚年的骄奢淫逸已经为大清国家埋下了祸根。乾隆过于自信于中国文明,忽视了西方的变化,为未来的没落埋下了伏笔。真正贤明的君主是乾隆的父亲雍正帝,他虽在位时间短暂,但在康熙朝的过失上有所补救,为乾隆留下了雄厚的财政基础。
一个英国女子,1981年来中国,拍到了未破损的“大唐十八陵”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莫过于汉唐,尤其是唐代。唐代彻底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年混乱的局面(隋代兴盛一时,但很快又乱了),接连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辉煌!从唐高祖初兴到末代唐哀帝,大唐全部帝王中,除昭宗李晔、哀帝李柷外,其他18位帝王陵墓,全部建在关中,号称“大唐十八陵”。目前,“大唐十八陵”进行过考古勘探的仅7座,为什么不全部挖出来呢?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4:33:080004夏侯惇能平关羽吕布 打得过赵云吗 (打不过)
夏侯惇孙能和关羽吕布战平,可根本打不过赵云。三国演义之中,夏侯惇则是曹操的手下大将。虽然一只眼睛被曹姓所伤,可是武力值确实非常的强,即便是单独面对吕布关羽的时候都未曾畏惧,还能够追着赵云打。夏侯惇吕布之战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1:38:510003郝姓起源和来历:神农氏郝骨期受封于郝地(以邑为姓)
郝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姜姓,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后裔郝骨期,被商王武乙赐封于郝地,因此后代就以郝为姓。二是源自子姓,殷商的第27代帝王帝乙的儿子叫做子期,受封于郝乡,最终后代以邑为姓。三是源自古代的乌桓国,因为以红色太阳为图腾,所以最终有后裔以颜色赤或者赫为姓,最终演化为郝姓。郝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姜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38:510000解析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历史扭曲(死舅=思旧的意思)
相信大家都听长辈说过正月不剃头这一说法,在过年前长辈们就会带自己的小孩去剪短头发,就因为一句古话“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两句话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为什么古人会这样说呢?据了解,古人的原话是“正月不剃头,思旧”,从而扭曲演变成现在的“死舅舅”。正月不剃头的由来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320000介子推和寒食节的故事:纪念介子推被放火烧死(端午节来历)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许多人认为寒食节的来历和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自焚这个典故大家或许都知道,据说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节日。介子推和寒食节的故事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晋文公重耳曾经被迫流亡,而在流亡路上没有东西吃饿的不行的时候,介子推为饥饿的晋文公割股献食,这才让晋文公活了下来。可是在晋文公回国登上国君之位时,晋文公封赏群臣,却偏偏忘记了这个曾经救过自己命的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20:13:3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