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是政治“尤物”,22岁刚亲政就铲除了嫪毐和吕不韦集团
作为一统天下的“始皇帝”,秦始皇嬴政的政治魄力和魅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人都只是知道秦始皇横扫六国,但是却不知道,嬴政的政治生涯其实并不一帆风顺。
在嬴政的生命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天使投资人”,还有一个险些成了嬴政的“爸爸”,而这两个人都是嬴政掌握实权路上的绊脚石。
而这两大集团的存在,也极大的威胁到了嬴政的地位,于是,在22岁刚开始亲政的时候,嬴政就已经开始酝酿一起“一箭双雕”之计了。
剧照
他以其娴熟的政治手腕和果断的行动,于22岁刚开始亲政之时就成功铲除了强大的嫪毐和吕不韦集团。
那么,吕不韦和嫪毐是如何威胁到了嬴政的呢?嬴政又是如何扫清自己亲政路上的障碍的呢?
“仲父”吕不韦
其实,早在嬴政即位之前,他的父亲嬴异以公子异或子异的名义统治着秦国,是秦国第三十三代国王,受封于夏姬之子骄妾,拥有众多子嗣。
然而,嬴政的母亲夏姬并不受宠,而作为中子,嬴政并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因此,嬴政被送至赵国成为质子,而就在那里,他遇到了吕不韦这位命运之人。
当时的吕不韦是一名富商,曾是赵国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帮助下,公子异奇迹般地被立为太子。

嬴政的父亲庄襄王登基后,吕不韦成为相国,被封为文信侯,领有蓝田十二县的食邑,吕不韦在位期间成功地侵占了韩、魏、赵等国的土地。
除此之外,吕不韦还在对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军的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这使得东方诸国再也无力组织攻击秦国的联军,只能被一个个地消灭。
随着统一的日益接近,吕不韦开始着手研究统一中国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以及封建国家的统治问题。
从嬴政13岁登基开始,吕不韦就就一直担任着相国的职位,由此不难看出吕不韦在秦国的势力已经十分庞大,而且是根深蒂固。
剧照
但是随着秦王政逐渐成长,他的独断专权愈发的明显,与此同时,吕不韦的存在也让秦王政逐渐不爽,秦王政在21岁加冕仪式的同年,吕不韦发布了自己的《吕氏春秋》。
原本吕不韦组织门客著书立说,为统一中国做理论准备,这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公元前239年,他完成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却在秦王政加冕仪式后发布,这就让秦王政感到不舒服了。
要知道,这部著作在先秦的儒、法、道、墨、阴阳五家思想中兼容并包,被视为“杂”家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吕不韦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吕不韦赞同通过封建统一战争来结束割据状态,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国,并提出了怀柔和镇压并行、君主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策略。
吕不韦公开宣布《吕氏春秋》,就是想要通过以这部著作控制秦王政的思想,继续以仲父的身份实际执政。
然而,这种控制欲望注定不可能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得到实现,嬴政并不喜欢儒家思想,也不赞同五花八门的学派。
这也就加深了二人之间的隔阂,吕不韦无非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向秦王政展示自己的实力,显示出自己的权威地位。
事实上吕不韦经过十多年的专政,努力经营下的吕氏集团的确有着一定的威望以及实力,但是吕不韦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王政并非他想象中那样好控制。

通常来说,位高权重的政治家最难以容忍的就是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尤其是像秦王政这样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
但是秦王政也只能够暂时隐忍,因为不仅仅是吕不韦集团,刚刚即位的自己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与秦王政生母赵氏关系匪浅的嫪毐。
“天赋异禀”嫪毐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嫪毐和吕不韦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因为太后赵姬与吕不韦之间的事情十分暧昧。
但是吕不韦自己心中有杆秤,自己和太后赵姬的事情,在秦国这个法律严苛的国家,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极刑,并且连坐九族。
为了能够尽快从太后赵姬这里抽身出来,吕不韦秘密找到了一个名叫嫪毐的男人,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阴谋高手”,并把嫪毐收为自己的门客。
吕不韦安排嫪毐表演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殊技能,以展示他的非凡能力,嫪毐的奇特之处很快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引起了太后的兴趣。
赵姬正如吕不韦所预料的那样,想要得到嫪毐,于是吕不韦将嫪毐剃去胡须,并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将嫪毐送入宫中,成为一个假扮宦官,实际上是为太后服务。
剧照
嫪毐进入宫廷后迅速成为了太后的男宠,专门侍奉太后,没过多久,赵姬意外怀上了嫪毐的孩子。
而赵姬深知此事一旦暴露将会引发灾难,于是以占卜和风水的名义主动离开咸阳宫,前往秦国雍城的旧行宫居住。
嫪毐进入太后的内侍后,势力迅速壮大,开始参与朝政,甚至参与秦国的重要政务,此时,嫪毐与吕不韦的关系已经从主仆关系变成了两股朝政势力的竞争。
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候,他的势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而这个时间点,也是秦王政加冕仪式的时间点。
剧照
随着嫪毐的权势越来越大,他不满足于后宫生活,开始有意夺取嬴政的王位,让自己和太后的儿子继承秦国的统治。
公元前238年,嫪毐与大臣一起举行酒宴,在酒宴上与一位大臣争论起来,嫪毐大声说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亲,谁敢与我争斗?”
此事被与嫪毐争执的大臣报告给了秦王嬴政,嫪毐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这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因为秦王政已经知道自己的羽翼已经渐渐丰满,是时候将这两大集团通通清理了。
雷霆手段,清除异己
根据史书记载,秦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的事情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在临终之际,宣太后坚持让面首陪葬,甚至请臣下发表意见,但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然而,嬴政即将亲政后,绝对不会再容忍嫪毐的存在,这不仅仅因为嫪毐与他的母亲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嫪毐集团对皇权和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解决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形成了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精心策划、充分准备的问题。
当嫪毐酒后与宫中侍臣发生口角时,他公开宣称自己是国王的“假父亲”,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对嬴政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韩系外戚势力与太后赵姬和嫪毐是死敌,而吕不韦与赵系外戚集团也是对手,太后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但她毕竟是嬴政的亲生母亲,对嫪毐来说处境更为危险。

为了严厉打击甚至消除吕氏集团和,太后赵姬和嫪毐开始策划叛乱,随着秦王亲政的日子越来越近,嫪毐的危机感也越来越重。
他清楚地知道秦王即位亲政,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但是此时的他却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组织嬴政的亲政。
直到嬴政22岁时,举行了盛大的冠礼,正式加冕并佩剑,重新夺回了权力的中枢。
当时的王族大臣几乎全都参加加冕仪式去了,咸阳也成为空无一人的城市,嫪毐乘机发动了武装叛乱,准备攻打雍城的蕲年宫。
剧照
嫪毐利用秦王御玺和太后印玺,调动了咸阳禁军、县兵、骑兵、戎人、家臣、门客等力量,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
然而,嬴政早已洞悉嫪毐的阴谋并准备就绪,他派遣相国吕不韦讨伐嫪毐,是因为两者敌对。
同时,派遣昌平君讨伐嫪毐是因为昌平君属于楚系外戚势力,与赵系外戚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
在秦军的强力攻击下,嫪毐集团很快崩溃,嫪毐本人战败而逃,最终被悬赏捉拿归案,遭到车裂和灭族的惩罚。
与嫪毐有关的高官被处以枭首示众的刑罚,附庸于嫪毐的家臣大多被判死刑,更有四千多家被流放到四川地区。
在消除嫪毐的同时,嬴政也决心铲除吕氏集团,在当时,铲除吕不韦集团的时机已成熟。
剧照
嫪毐集团已被铲除,嬴政铁面形象逐渐确立,官吏和民众已有一定程度的支持,因此,嬴政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吕氏集团。
对于铲除吕氏集团,嬴政有充足的理由,无需编造,只需进行一次调查程序,在司法调查后,嫪毐事件牵扯出吕不韦与太后赵姬的事,吕不韦被迫接受审查。
秦王政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将其驱逐出京师,令其返回河南,随后,下令吕不韦及其家臣迁徙至蜀地居住。
吕不韦感到危在旦夕,于是选择饮下毒酒自杀,而他的家臣也遭到严厉惩罚。
至此,年轻的秦王政正式消灭了自己正式亲政道路上的两大集团,充分展现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手腕。
结语
嬴政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智,他以雷霆手段解决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巩固了皇权,并开始全力推动统一天下的征程。
由此可见,嬴政十分善于把握时机,处理矛盾的能力也十分出色。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嬴政成功地团结了部分官吏和民众,确保了自己的权力地位,铲除了对他的威胁,并为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的准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包拯为啥变成了阎王 这其中有什么说法(阎罗王)
包拯成为阎王是人们的美好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一直以来地府的主要掌管者就是阎罗王,而就我们所知,阎罗王在阳间的时候,有一个名字就是包拯,包拯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来了公正的民生,所谓的明镜高悬,说的就是包拯。他在我国宋朝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并且在法律以及判案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认知,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以及开封府府尹的多个职位对于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公正无私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2:13:430002赵国为何能与秦国抗衡(战术先进)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并起的时代,各个诸侯国家相互角力、争夺领土。在这个时期,尽管赵国起初领土较小,却能够与实力雄厚的秦国频繁交锋,常常以硬朗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让赵国如此勇猛地与秦国抗衡,是因为卓越的军事统帅和创新的战术思想,也在于充分发挥内外联合的战略优势,善于利用地理优势,以及善于运用外交手段。1、卓越的军事统帅与创新的战术思想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8:18:050000孝端文皇后为什么叫哲哲:原名为哲哲(亲近之人可称呼)
孝端文皇后原名叫博尔济吉特氏-哲哲,所以会听到比较亲近的人称呼哲哲。孝端文皇后在嫁给皇太极之后就一直受到重视,最开始是福晋。后来被封为正宫皇后,居住在中宫。由于肤白貌美并且聪明伶俐,所以受到皇太极的喜爱。但是非常遗憾,孝端文皇后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却没有生下儿子。一、孝端文皇后帮皇太极主持内务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47:320000李治为什么杀了李恪:李恪被陷害谋反(李治清除障碍)
李恪被李治杀害,主要是由于牵扯到一起谋反案之中,其实历史典故中所写的李恪与谋反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被人陷害。李恪被陷害之后无疑就会成为杀一儆百的代表,李世民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想要谋反的人,因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江山。长孙无忌一直建议李世民立李治为帝,所以就必须除掉李恪。一、李治登基了吗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4:01:560000为什么现在德国人讨厌普鲁士(普鲁士名声太臭)
德国作为欧洲大陆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和文化深深地塑造了德国人的身份认同。然而,关于称呼德国人为“普鲁士”人这个话题却一直备受争议和反感。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人反感被称为“普鲁士”人的原因,并从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解读。第二章:普鲁士王国的崛起与影响我要新鲜事2024-01-31 21:25:4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