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两千年的赵括 出道即碰战神白起 让秦军损失25万兵力
长平之战,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国力悬殊使得指挥官的能力难以扭转战局。在这场冲突中,赵括表现出色,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不如四大名将,但其军事素养在战国晚期仍然能排在第一梯队。

1、临时换将的考量
临时换将的决策并非简单的反间计。赵王急于求战,因为赵军缺粮,而廉颇则不愿轻易交战。长平距离邯郸虽然不远,但太行山脉隔绝了两地,加上长平并非赵国本土,粮草补给异常困难。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多年,拥有巴蜀、汉中等丰富资源,使得赵国难以承受长期的消耗。
2、赵括的表现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表现出色。他出城交战是基于上级的命令,五十万赵军被白起围困,秦王发动全国人民加入战争,将赵军四面八方包围。赵括在围困中坚持了四十多天,没有后援的情况下组织了突围,最终在战斗中负伤。在他死后,这支被饥饿折磨的军队才选择投降。这样的将军,在战国时期并不多见。
3、战争影响
白起评价长平之战为“惨胜”,如果没有秦王全力围剿,五十万赵军未必能轻易获胜。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但秦国也因长平之战伤元气,需要几年时间进行休养。秦国若没有巴蜀和汉中的支持,也难以进行这场消耗战。

4、赵括的能力
赵括的能力被低估。他具备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不是被大众认知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二傻子”。长平之战前,赵王曾考虑是派廉颇还是赵括,廉颇虽被换下,但赵括并非替补,而是为了执行上级的命令。赵括身上有许多光环,如名将之后,其父赵奢是战末少数几位能战胜秦军的将领。他深谙兵法,理论研究出色,备受赵王器重。
5、对赵括的误解
对赵括的误解主要源于他仅参与了长平之战,并在此战失利。若他在之前带领军队多年或参与其他大战,公众对他的认知可能会有所不同。长平之战的前因后果复杂,而不了解全貌的人可能只会根据胜负来评价他的能力。在战争中,信息往往不对称,指挥官难以辨别敌我,即便是老将也可能犯下类似错误。

长平之战是一场充满军事谜团的战争。赵括的表现虽然在胜负面前失色,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是不容忽视的。在解读历史时,需要超越简单的胜负观念,深入了解战争的内在机制,以更准确地评价参与者的能力和贡献。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出处:诗经的秦风无衣(大义凛然)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是出自诗经的秦风无衣。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的话,意思是只能感叹没有衣服穿,我与你穿的是同一件衣服。这首诗是出自诗经的秦风,诗中的袍,其实是战袍,此诗是描写同一出征的战士。明显诗句是一次对话的形式,体现了战士之间同生共死,相互帮助的情怀,战友间的情谊表现的很明显。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比喻的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14:480000历史上最懒的人是谁,历史上最赖的3个人(第二个遭万人谴责)
大概很多人都会想懒懒散散的过一辈子,毕竟没有人想辛苦劳作。谁不想坐享其成逍遥快活呢?在历史上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非常的懒,只图自己过得逍遥快活。那历史上最懒的人是谁?接下来小编要给大家揭秘历史上最懒的人!历史上最懒的人是谁1、孟郊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5:26:4000031清明上河图里死人在哪?
解答:传闻清明上河图里暗藏着一起凶案,仔细观察,会发现在穿越虹桥的一艘船上出现了24具尸体,因为全图的“画眼”就是这艘客船,因此人们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未放下的桅杆上,所以一般人很难注意到尸体。清明上河图里死人在哪?据说清明上河图中的每个人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当时金、高丽、西夏等派来宋朝的卧底,埋伏在客船、虹桥和小商铺中,整幅画看起来太平,实则隐藏了巨大的杀机,也预示了北宋的覆灭。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43:30000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马谡失守街亭被下令斩首
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挥泪斩马谡出自《三国演义》,马谡因为骄傲自大,不听指令最终导致关要重地街亭被破。诸葛亮为了以示军纪严明,挥泪忍痛下令将马谡斩首。下面为大家简单讲讲,诸葛亮为什么心中不忍也依然要斩马谡。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起因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07:00000216岁被印上壹圆人民币的侗族少女石乃引,如今十指发黑令人感慨
(说历史的女人——第1472期)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迄今为止已经印制发行了五套。我国的人民币为了突出“人民性”,为了体现全国多民族大团结,不但印上了普通人的肖像,而且还印上了不少少数民族人物。在第四套人民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9:00: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