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李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影响了千年的历史轨迹
安史之乱是河朔集团和关陇集团矛盾的总爆发,两集团的矛盾最早可以溯源到六镇之乱,关陇集团建立北周、隋、唐后一直对河朔集团打压,河朔一些世家则把唐庭称为伪朝。安史二人是河朔方面选出的代表,代表河朔方面向关陇集团讨说法讨官职,当然结果也看到了,关陇大伤元气,河朔取得某一些方面的自治(把安史父子四人列为四圣,大建四圣祠也只有河朔敢搞)。
唐朝以前的大一统朝代后期都会面临河北割据的问题,这里人口财政资源都足以抗衡中央,一旦朝代到了后期土地兼并,政策失误都会导致河北割据,在关中的统治阶级河北以无法掌控,东北更别提。安史之乱后实力最强的河朔三镇,就是已经事实上的独立了,唐以后关中彻底失去了成为首都的资格。

安史之乱以及长期的军镇割据是军事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体现的是唐代及之前文武合一,以武为先的政治体制不能适应军事成本的提升。虽然能保持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却无法向社会治理方面投入更多保持社会稳定,所以就有了宋以后官僚集团代替士族集团,重文轻武的政治传统,也就失去了所谓的“武德”,总体来说根本原因就是古代生产力的不发达,即使安史之乱不发生也会如此。
安史之乱最严重的影响,是打断了唐朝从隋朝乃至南北朝以来,不断探索和发展封建君主专制下的社会改革进程,尽管唐朝中后期,朝廷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比如两税法、盐铁专卖等),但唐朝彼时已无国力支持如此浩大的社会变革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安史之乱没有发生,唐朝应该会在中后期完成政治上官僚权力,从贵族门阀向地主士大夫阶级下沉;经济上南北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甚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军事上募兵制完全代替府兵制等一系列改革。但历史证明了唐朝这样脑容量不够支撑庞大身躯的巨人,迟早会因短路而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之始,首先,安史之乱逼得李隆基和李亨弃都而逃,这在古代意味着什么,各位都懂。真的是把“盛世”的遮羞布毫不留情的拽下来,也把李唐皇室的血性打没了。之后的皇帝有几个有励精图治的能力和意愿的,都想着享乐了,能不衰落么。
其次,这次反叛,许多原本忠于李唐的中下层官员,要么被亡于安史二人,要么被地方世家门阀替换收拢。平叛后,李唐忽然发现自己的实际掌控被削弱得太多了。想收权,没那个能力和手腕。最后,当初为了狙击安史之乱,李唐可是下放了不少权力。然而放权容易收权难,李唐的衰弱让不少人有了异心,有了“吾可取而代之”的野心,过去他们吸李唐的血还偷偷摸摸,这之后已经是毫不掩饰了。即便名义上还是尊李唐为主,可是私底下锄头挥舞得更快了。

安史之乱的祸害何止于李唐一朝,西边,河西之地为吐蕃所有,丝路断绝,张议潮死后汉人更是无立锥之地,文化断绝,逐渐绿化,直到清乾隆时期打败准噶尔才又重回中央实际管辖。南边交趾见中原混战,渐有割据独立之心,到宋完全独立剥离中国版图,明代曾经短暂收回,后又分裂而去。北边幽州一代长期独立自五代十国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历经金、元两代 胡化严重,直到朱元璋克复中原,去除元寇,恢复唐宋礼仪制度才逐渐恢复汉化。中原,华北混战 农业生产被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或南迁,关中凋敝,运河淤塞,天下中心自此东移,长安,洛阳再无成为国都。
慈禧首次看到电灯脱口2字 现在成年轻人口头禅(茄子)
慈禧第1次看到电灯,以为是相机闪光,脱口而出茄子2字,后世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清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中国的经济直接落后于其他国家,20多年,在其他城市已经有了工业的时候,中国依旧还处于封建社会,等一些科技产品流入清朝时,当时的掌权人慈禧也出尽了洋相。闭关锁国政策我要新鲜事2023-02-21 16:15:4800031958年才被补授将衔的李聚奎,毛主席:没他,新中国得晚成立10年
1958年的一天,一份中央军委的文件摆在了毛主席的桌案上。等毛主席拿起文件审阅时,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原来这是一份关于补授一人上将军衔的请示,但当时距离大授衔已经过去了3年时间,此时提出这样的申请多少有些让主席无所适从!正当主席有些不悦之时,一个名字闪进了他老人家的眼帘。“李聚奎,原来是他!”看到这个名字后,主席紧蹙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之后大笔一挥,同意了这个申请!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8:26:060000张勋最爱的两位妻妾,发妻反对复辟奇招迭出,娇妾用100辆火车换
(说历史的女人——第1754期)民国时期,闹荒唐事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袁世凯当皇帝,一个就是张勋搞复辟。前者皇帝没当多久,仨月不到,后者更短命,复辟王朝仅12天。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这个民国“辫帅”张勋的家务事,说是家务事,实际上张勋的家务事基本上和公事也多少就所搅合。张勋一生妻妾成群,但是在他的妻妾中,最有代表性的女人有俩,或者说这俩女人,颇有故事,值得一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6:48:570000朱元璋为什么先去攻打实力强大的陈友谅,而不是弱小的张士诚呢?
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0:48:120000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写进《史记》中的“狼来了”,是真?是假?
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烽火台上施展“狼来了”的故事。这是一个著名的典故,被太史公司马迁写进了《史记》中,也让后世帝王在总结“红颜祸国”的案例里多了一个姐妹,褒姒成功位列第三名。不过这种男人犯下大祸却让女人背锅的行为违背了太史公的初衷,以致很多人开始怀疑历史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这回事。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