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垂帘听政11年 甚至都龙袍加身了 为什么不敢公开称帝
刘娥作为北宋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达11年之久,甚至身着龙袍,这里将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刘娥不敢称帝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政治力量对比、家族背景、后宫势力、太妃势力、士大夫团体的影响以及对权力的掌握等方面。

一、政治力量对比:
在北宋时期,政治的核心是以士大夫为主导的治国理政。刘娥虽然在太皇太后的位置上权倾朝野,却面临着强大的政治对手。她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能够掌握军政大权的实力,也缺乏足够的亲信将领来支撑自己的称帝计划。政治力量的对比使得刘娥在权谋上难以取得绝对优势。
二、家族背景的影响:
刘娥的家族背景相对较弱,她本人并没有来自大臣家族的支持,与士大夫团体缺乏紧密的联系。相较于一些开国功臣家族,刘娥的政治基础相对薄弱。在宋代,政治力量主要由大臣家族垄断,刘娥难以在家族背景上形成强大的政治支持。
三、后宫势力的制约:
刘娥在后宫中并非孤身一人,杨淑妃等人也在后宫中具有一定的权势。在当时,后宫势力对于一位太后的权威是不可忽视的。刘娥如果要公开称帝,需要克服后宫势力的阻碍,而这可能引起内部矛盾和动荡,对她自身的政治地位构成威胁。

四、太妃势力的牵制:
刘娥的娘家姓龚,太妃势力也对她的权力产生了一定的牵制。太妃们作为宗室的代表,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对于刘娥来说,与太妃们的关系可能成为她称帝计划的障碍。太妃们有可能对刘娥的权威产生不利影响,令她在称帝问题上望而却步。
五、士大夫团体的态度:
北宋时期,士大夫团体是主导政治的重要力量。刘娥没有足够的政治经验和与士大夫团体的紧密联系,导致她在士大夫团体中难以树立足够的声望和权威。在没有强大的政治基础和支持的情况下,称帝对于刘娥而言显然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六、对权力的掌握:
刘娥虽然长期垂帘听政,但她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成功地掌握政权的实际控制权。她在政治上常常受制于大臣,甚至在一些重大事务上也要听从大臣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她缺乏足够的独立权力,难以有力地推动称帝计划的实施。

刘娥不敢公开称帝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源于政治力量对比、家族背景、后宫势力、太妃势力、士大夫团体的态度以及对权力的掌握等多个方面的制约和考量。这些因素使得刘娥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难以成功地实现称帝的目标。在北宋时期,称帝需要强大的政治基础和实力支持,刘娥尚未具备这些条件,因而选择了相对稳妥的垂帘听政,并未公开称帝。
1992年,江苏一死刑犯天天抱字典研究,两年后法院通知他:改判
1994年1月15日,被关押在南京看守所的死刑犯——仲开龙,内心极度忐忑,他在等待着自己最后的命运。不一会,看守所管教将判决书送到他的手上,仲开龙望着这份文件,上面印着“南京人民法院”这几个鲜红的大字。此时,对仲开龙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他不敢打开判决书,只是紧张得浑身颤抖,头上也是冷汗直冒。过了足足五分钟,他才稍稍地冷静下来。只见他缓缓打开判决书,上面写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5:47:220002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 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成年后的人往往被种种规范和束缚所困,思考能力也随之受到限制。约定俗成的观念削弱了自由思考的能力,束缚了深入问题本质的勇气。当被问到“买东西”为何不称作“买南北”时,是否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朱熹曾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年仅十岁的孩童却以惊人的答案反击了所有人。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49:100002汉中为啥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之战是刘备一生的巅峰,活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赢了曹操一次,而且汉中之战算是三国时期的关键性战役,虽然没有东吴参战,但是这一仗后奠定了三足之一蜀汉几十年的国祚。根据隆中对的战略,北伐必然要经过汉中,那么汉中就不是鸡肋,是重要的战略目标。只要刘备想要北伐,就一定要经过汉中,那汉中在自己手里是不是比在别人手机好。我要新鲜事2024-01-03 19:36:300000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
邓小平出生于动荡时期的中国,从少年时期起就投入到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后来他一路成长,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能力和品行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褒奖。在他的带领下,成长起来的我军猛将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他麾下的“三陈”,也就是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可谓威名远播。邓小平对于这“三陈”感情都很深厚,他晚年曾回忆:最痛惜陈赓,陈锡联进步很大,对不起陈再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8:06:530000汉中之战是刘备巅峰之战,若不是盟友背盟,本可灭了曹魏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它从公元217年底开始,到公元219年中旬结束,历时近两年。这场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三国之间的势力平衡和战略格局,也决定了刘备能否实现北伐中原的梦想。我要新鲜事2023-11-01 18:49: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