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北伐会成功吗
联合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只能是短期的选择,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战略,因为从长远看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悖论,即便是孙吴不袭取荆州,且后来的北伐也很顺利。届时孙吴又何以自处,俯首称臣还是引颈待戮,或是决一死战?既然总要决一死战,又怎可能干等蜀汉北伐成功,中途背刺才是唯一的选择。

这个问题三国演义原文中也有提及,是鲁肃问关羽的,问的是倘若汉中王北伐成功怎么处置东吴的问题。关羽说大哥是天命所归,东吴不想死就要自觉点。三国鼎立已是死局,是无谋之局。只要三方平衡没有打破之前,北伐注定失败,统一天下注定不可能,再怎么折腾也白瞎。蜀汉想要北伐,必须先破局,所谓待天下有变正是破局的契机,刘备集团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即使关羽不失荆州,蜀地北伐也不能成功,这是因为荆州与蜀(即现在的成都)从地理位置相隔太远,古时最快的机动部队是马兵(即骑兵),更何况那时交通不便,绕行之处太多,即使今天有高科技的火车(每小时达200公里)直达,也要一天一夜,大家想想这路行时速差别有多大?一是从地理位置、二是从战略部署就不现实,岂有不败之理。关羽不丢荆州,也只能是蜀败多延迟些年罢了。

那时信息不联通,要靠马兵传送,更何况荆州与成都中间隔着魏国管理的襄阳、南阳及河南整个地界,送信马兵出了荆州地界就要受魏管理的地方严格检查,就像现在进站受各个关卡检查一样,不同现在有网络联系,人不出户即可与千里之外的人交流联系传递信息,所以诸多现实连在一起,这是诸葛亮在最初与刘备谈论三分天下的最原始战略上的败笔,其实诸葛亮被神化过头了,他真实的军备才能不足、而治国才能有余。只是治国,不适军事。
没有孙刘联合,刘备得不到益州。刘备拿到益州后没有主动回来答谢孙权,这是孙刘联合产生裂缝的源头。如果刘备能够按约归还荆州,孙刘联合应该还是有市场的。一来两者之间有信用备忘,继续联合下去是大概率事件;二来腾出来的关羽集团可以用作北伐,皆大欢喜。结果我们都知道,荆州没保住,还搭进去关羽集团。关羽集团的陨落,把上庸也弄丢了。地盘丢了不算,还与东吴大动干戈,损兵折将,关系彻底闹掰。

关羽失荆州是历史的必然性,换成蜀汉谁来结局都一样,因为从一开始诸葛亮的布局就出现了问题,一个年轻人随嘴说说就能决定天下大势了吗?想在魏吴的夹缝中生存谈何容易,更何况国力还是最差的一个。有人提过放弃荆州,单守益州,全线退守防御,大力培养人才,发展经济民生,让魏吴相争,可能结局会好点,也许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之举,至少比前者死守荆州会好点吧。
庞统劝说刘备别在荆州发展了,赶紧去抢占益州,不然孙权早晚会和他翻脸,庞统劝刘备赶快重新找一块根据地是对的,别再想着在荆州和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了,这不现实。庞统的规划是:当拿下汉中赶走曹操后,再顺势北上争夺雍凉两州,以当时的气势拿下雍凉两州十拿九稳。此二州虽然经济比不上荆州,但没有东吴在旁边掣肘,大方点把荆州还给东吴。蜀汉占据当时天下的西边,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从汉中北上、雍州西进第一战去争夺长安,恢复中原。
历史上郭女王怎么死的,郭女王并没有害死甄姬
最近因为《军事联盟》中郭照一角,让观众对历史上的郭女王十分好奇。因为出生的时候天现异象,所以命名为女中君王。后来被曹丕封为皇后,并且赐死了原来的甄姬,这样让世人对郭皇后的死有诸多猜测,认为是郭皇后的养子曹睿为了报生母之仇害死了郭皇后。一、历史上的郭皇后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6:48:180000考古队于1980年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作呕后欢呼呢?原因是这样
公元1872年10月,清廷为年仅17岁的同治帝举行了大婚典礼。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875年1月,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从大婚到驾崩,两年时间,同治皇帝并没有育有子女。同治帝没有子嗣,只好从同治帝的父亲清文宗咸丰帝的子嗣中寻找。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25:130000如何看待李存勖的失败
李存勖,他的故事如同一幕又一幕的史诗悲剧,充满着高贵和挫折,豪侠与背叛,荣耀和毁灭。他既是一个英雄,又是命运巨龙的俘虏。李克用,他并非一个冷酷无情的父亲。相反,他舍弃了自己的私仇,不愿让李存勖冒险上战场。他深知历练的重要性,但也明白再失去一个儿子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因此,他决定将李存勖保留下来,希望他能成为晋王,为自己争得面子。我要新鲜事2023-12-29 20:16:1800002013年刘思齐接受采访:毛岸英赴朝前交代4件事,牺牲后才知用意
十六年前的5月12日这一天,刘思齐来到朝鲜大榆洞前的一片松林下。她静静地看着树下树立的毛岸英的墓碑,思绪早已经飘回到毛岸英离开前的那段时光。当年临走前,毛岸英特意交代给了刘思齐四件事情,当时的刘思齐根本没有多想。在知道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才明白了毛岸英说那些的用意……1959年2月的某一天,时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的任荣接到了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的电话: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9:46:400002年羹尧西征归来 雍正让百官跪地相迎 他却马都不下 雍正:杀
君臣关系中,皇帝的心思常常令人捉摸不透。古人云: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难以琢磨,所以作为臣子,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皇帝,招来杀身之祸。这既是为臣之道,也是为了自保之道。在清朝,有一个人却背道而驰,即使雍正带领百官跪地迎接,他也拒绝下马,如此依仗宠信,蔑视圣上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这个狂妄的臣子就是大清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年羹尧,他的结局想必大家都在清宫剧中见过,那是极为悲惨的一幕!我要新鲜事2023-07-15 21:22:280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