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取代君主晋国轰然倒下的原因是什么(被暴力收回)
东周以前的爵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除了公爵以外,爵位的高低与领土的大小直接挂钩,一般公爵和侯爵的封地都有百里,公爵是古帝王之后,包括夏禹之后的杞国(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商汤之后的宋国,周太王之后的虞国和武王弟弟的虢国(就是唇亡齿寒那俩货),这四个比和周三公是周王朝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东西周交际时,西虢公还有能力单独立周携王与郑武公和晋文侯相抗衡,还有曲沃叛王,虢公伐曲沃立晋哀侯,说明这些公国在西周的地位与权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以强盛时间和强盛程度两个维度来说,春秋强盛过的大致有秦、晋、宋、郑、鲁、齐、楚等,要是追溯到西周分封初期,那还有虞、虢、卫等等最嫡系的封国,然后到战国依然存在的,秦、晋、齐、楚而已,燕的问题是离中原太远,春秋时期存在感一直不强,但也避免了被兼并。
从强盛程度来看,五霸的几个版本中,秦、齐、楚、晋都有位置。中山一直是中原各国的经验宝宝,本身也不在大统体系中。所以,晋就是主要强国中最北边的那个,比它再北的,中山和燕都和晋不是一个体量的。所以,强盛过并且活下来的国家就剩下了秦,晋,齐,楚,再加一个偏安的燕。
被灭掉的强国中,郑、宋、鲁、虢等等,无一不是在上述国家包围中的。乃至到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被灭的过程,也是居中的韩魏最先,赵被打到濒死状态,然后才是燕,楚,齐,战国末期燕和赵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国家,魏更是在战国初年横行华夏,为什么比燕活得短。

晋武公通过篡位,小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君主以后,内心深处十分猜忌宗室,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继位后更是大肆屠杀宗室。晋文公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取君位后更加猜忌宗室,虽然没有大肆屠杀,但是晋国要职却几乎没有宗亲担任,只有晋武公叔叔韩万的后人除外。
晋国削弱宗室,重用士大夫,是曲沃代晋的锅。整个曲沃代晋持续了整整三代人,到献公他爹才结束,所以献公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曲沃代晋的事情就开始大量清除公族,造成了朝堂之上缺乏有效制约众卿的力量。在文公和襄公时,追随文公流亡的众卿尚在,国君和众卿之间尚有默契/情谊在,因此文公襄公尚能控制众卿。
灵公幼年即位,一代众卿基本故去,二代众卿开始登场,政事靠赵盾决断,这时赵盾就已经冲击了晋国君权,而且已经有国君与众卿双方力量失和的苗头。到赵穿弑灵公而又未被追责,之后的晋国国君就再也控制不住众卿了。
卿大夫出身旧公族的本来就不少,中行氏、智氏也是公族,之前主政的栾氏三郤也是公族,韩氏这种赵氏家臣养子出身还是稍稍后退。赵盾改革公族大夫直接革了之后公族的命,之后的晋国君权就一路下滑了,悼公中兴也只是徒有其表(正好家族势力弱势的赵武主政)。赵盾搞的六卿替代公族大夫直接瓦解了晋国公室的根本(公子出国本来就是春秋常态,对于国政影响不大)所以赵氏很快被灭。

赵盾之前,六卿的土地在六卿死去是要被国君回收重新分配的,但是赵盾弑晋厉公后胁迫晋成公立六卿为公族, 将公族大夫授予卿的嫡子,将馀子授予卿的其他儿子,卿的庶子担任公行。君权又被进一步削弱。之后栾书、知伯等弑君都渐渐习以为常。后期的国君成为一个又一个傀儡,晋国分裂,赵盾功不可没。
赵盾在这方面确实危害不浅,不过话说回来,在不分封公族的情况下,晋国这块肥肉迟早会被臣子给分掉的。因为当时没有中央集权的概念,晋国那么大地方总得分封出去才能治理,分封容易,想收回来可不是每次都容易,总会出现无能君主和强势臣子的。
在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追求和平竞争的年代,武力就是最大的凭借,所以,在晋国献公他老人家驱赶众多的贵族离开晋国之后(至于这件事对不对暂且不论),晋国的官僚制度就开始进入了士大夫们执政的时代,经过后来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士大夫家族崛起之后,就正式属于内阁制的形式了(只是形式而已,距离真正的内阁制还差得很远),就是以势力均衡来控制和管理国家。
任何政治体制都不能独立于时代背景之外,六卿制很先进但在强调分封,血缘关系的春秋,没有强势的君主,这种先进的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相反看当时其他两个大国秦,楚。王权的落后让这两个国家都无力与晋国对抗,但却最大程度地延续了国祚。相信如果让晋文公重新选择一次,他会选择长久且平庸而不是强盛却短命。
晋国由于地处中心,对周边各个方向的诸侯国都爆发过战争,而且胜绩非常多。楚国偏居正南,南方是荒地,西边的巴蜀不成气候,东边的吴越到春秋末期才崛起。也就是楚国征战的地方就是黄河以南的中原那一帮小国和齐国。在中原的影响力除了楚庄王时期达到巅峰,其它时期最多和晋国五五开,而在其它国家的影响力远不如晋国。

晋献公杀的桓庄之族。但也留下了韩氏,栾氏,还有后来的郤氏。这些跟晋室血缘关系最亲密的公族大夫就能很好的平衡制约国君跟6卿之间的关系。毕竟血浓于水。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一些。
但在晋厉公灭了郤氏,晋悼公灭了栾氏,以后的羊舌氏。所以说六卿欲弱晋室。先灭公氏。虽然三桓掌握鲁国朝政,他们本就是鲁国氏族。所以鲁国到死也没有被本姓灭亡,楚国依然,燕国依然,秦国依然,但就是晋国跟齐国的大权直接落入外姓手中才直接从内部瓦解,这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未封异性为王。
王翦伐楚时候给始皇帝卖破绽说,给大王打仗,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说自从始皇帝统一中国后,都知道一个道理,异姓封王没有好下场。不是被杀,就是篡夺君位。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但是一起起义的吴广去哪了?鲜为人知
在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被认为是首次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影响力注定不容忽视。然而,命运似乎戏剧性地予以讽刺,就在这次“秦末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荼之时,陈胜在屡战屡败后不幸遭到车夫的杀害,匆忙从历史舞台上退出。我要新鲜事2023-11-17 20:39:140001同治的哪个儿子继位 光绪帝(并不是同治的儿子)
同治帝在位时期正处于清朝风雨飘摇的一个中间时期,不仅处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之间,还处于英法联军入侵和八国联军入侵之间,所以相较于其他的皇帝同治在位时期是个中间的缓和期,可以说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可惜的是同治英年早逝,死时年仅19岁。那么在同治死后是谁继位的呢?同治的儿子中哪个继位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45:020000太平天国已经接近成功 为何最后会失败(起义失败)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忘了初心失去了民心。在中国的历史上李自成起义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明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但也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悲剧。尽管李自成起义一度十分接近成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李自成作为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带领农民起义对抗明朝的统治。骄傲自满我要新鲜事2024-01-09 22:04:580000各省八旗驻防均在省城,为何湖北选在荆州而不是武昌?大有来头啊
◑前言清朝建立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将八旗官兵分派到各个省份进行驻扎和地方镇守,被称为“八旗驻防”。在顺治时期,八旗驻防仅限于顺德、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等地。我要新鲜事2023-11-16 19:31:030000重庆女魔头:掌控小姐集中营,公然枪杀客人,08年被捕后结局如何
2003年7月9日,重庆市渝中区,随着一声闷响,一栋破破烂烂的小楼下传来了阵阵惊呼。路过的群众们大惊失色,因为就在刚刚,他们看到从这栋楼的八楼,掉下了一个女子。那女子惊呼着坠落到地面上,鲜血很快浸湿了她的裙子,她在一片血泊中,痛苦地呻吟了几声就没了声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0:55:1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