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为何失败(战略是短板)
主要受到战略规划的短板、军队基础的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五代时期,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使得皇权和军权之间的博弈成为常态,而在这样的局势下,李存勖在短时间内的失败可以追溯到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战略规划的短板
李存勖在战略规划上存在短板,虽然他在初期成功采取了豪赌的策略,例如潞州之围、灭燕之战和灭梁之战,但这种豪赌的手法也带有很大的冒险性。虽然在一开始取得了成功,但这样的战略并不可持续,而且在政治局势发生变化时,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李存勖缺乏更为稳健的长远战略规划,使得他在政局波动时无法有效地调整策略。
二、军队基础的不足
李存勖在军队基础上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他宠信一些将领如霍彦威、段凝、王晏球,给予了过高的待遇,导致了军中出现了内耗和对立。与此同时,对于河东宿将和河北将领的刻薄对待,使得军队内部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军队的不团结和内部矛盾,直接影响了李存勖的统治稳定性,也成为他垮台的一个内在原因。

三、对后梁降官的处理不当
李存勖对后梁降官的处理方式也存在问题。在他统治初期,宠信一些后梁降官,如霍彦威等,甚至赐予超规格的待遇。这引起了河东宿将们的不满和排挤,进而导致了军队内部的动荡。而在后来,李存勖虽然试图通过软刀子的方式处理这些降官,但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内部矛盾。相比之下,李嗣源采用了更为彻底的方式,将这些降官放逐到边角的藩镇,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隐患,确保了北方的相对稳定。
四、政治格局的变化
五代时期,政治格局变化频繁,而李存勖在短时间内的失败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影响。魏州兵变发生时,距离李存勖灭梁仅有三年的时间。这短暂的时间内,政治氛围和人心已发生巨大变化,原本支持李存勖的军队和官员们也因政治动荡而产生动摇。这使得李存勖在政治格局变化中难以保持稳定,最终导致他在短时间内垮台。

五、后嗣问题
李存勖在世时,他的儿子李从厚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统治能力和政治智慧。如果李存勖在统治初期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政权体系,其后继者在面对政局波动时很难稳定局势。这也是李存勖在短时间内失败的一个潜在原因。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在短时间内的垮台,反观后来的李嗣源通过更为稳妥的处理方式,成功维持了相对长久的统治局面。
熊姓起源和来历:源自商朝鬻熊的后裔(以祖先名为姓)
熊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芈姓,商朝鬻熊的后裔就以祖先的名为姓。二是源自有熊氏,是黄帝时期的一个部落姓氏,因为建于有熊而得姓,后人简化为熊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普米族中的本牙氏就在明太祖后改为了熊姓。熊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芈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09:140002见证中华文明瑰丽辉煌的三位伟人有哪些(孔子)
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其中三位伟人以其卓越的贡献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瑰丽辉煌,他们分别是孔子、张骞和郑和。一、孔子:文化泰斗,中华文明的伟大导师我要新鲜事2024-02-03 20:54:070001抗美援朝是哪一年,从1950年10月开始(1953年7月胜利结束)
在20世纪中叶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刻出兵干涉。美军不顾中国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之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呢?是在1950年的10月,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之后中国应请求出兵抗美援朝。1950年抗美援朝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21:03:400000为什么明仁宗被移出太庙(因继承权问题)
明仁宗朱高炽,是大明朝的第四位皇帝,被誉为大明朝最贤德的皇帝之一。然而,这位备受尊敬的皇帝会在后世被移出太庙的牌位,这一切源于继承权的问题,以及后来皇室子孙的执意。朱高炽是永乐大帝的儿子,他在位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却将大明朝的国力推向了巅峰。然而,尽管他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他的身世和外表却并不尽如人意。我要新鲜事2024-02-25 19:47:570000三国中,“河北四庭柱”分别是谁?他们的水平如何?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出现了无数的文臣武将,这些人或者计谋百出,或者战力无双,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论起武将,最为出名的则为蜀汉的五虎上将,其次则为曹魏的五子良将,能位列其中的这些人无不是有着万夫不敌之勇。在三国前期,整个天下势力最大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孙权,更不是刘备,而是雄踞冀州的袁绍。袁绍实力强悍,手下自然也是猛将如云,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河北四庭柱。我要新鲜事2023-07-31 19:22: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