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为何会兵败退兵呢(攻不破安市城)
唐朝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调动十万大军,于第二年御驾亲征,发起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过程中,唐军多次取得重大的胜利,不仅攻破高句丽十座城池,还击破十几万敌军,斩首多达四万余级。可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李世民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居然主动撤兵,那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
一、无法攻破安市城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唐军虽然先后攻克高句丽的数座坚城,但他们却被安市城挡住了!贞观十九年六月,唐军抵达安市城附近,先与高句丽的十五万援军展开激战。在交战过程中,李世民亲率军队发起冲击,唐军取得了一场大捷,斩首二万级,“获马牛十万,明光铠万领”。之后,唐军就开始对安市城发起了进攻。
可是安市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唐军想尽一切办法,却依然无法破城。李世民大怒,扬言破城后要屠城,结果更坚定了安市城守军的决心。安市城之战一直持续到九月,唐军用两个月的时间,依然无法攻破安市城。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唐军的士气开始出现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等待着李世民!
二、天气转冷,后勤出现困难
唐军是于贞观十九年四月,在幽州城南誓师出征。李世民原计划水陆并进,速战速决,一口气将高句丽彻底解决。可是高句丽的防御措施非常顽强,他们一直以来坚持在山上筑城,凭险固守,给唐军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唐军的进军速度并不快。当时的天气情况恶劣,再加上无法攻破安市城,让唐军的境况雪上加霜。
首先是天气问题,进入九月后,天气转凉,东北地区本来就比中原的气温要低,而唐军根本没有准备在冬季作战。其次是军粮问题。唐军在出征之初,虽然准备大量军粮,可是随着战争陷入持久战,粮食的消耗很大。李世民善于用兵,“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于是下诏班师回朝。
三、李世民患病,病情严重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李世民在战争过程中病倒了,而且病情非常严重。据史书记载,唐军撤兵后,“时太宗患痈,太子亲吮之,扶辇步从数日”。也就是说,李世民在出征期间,身上长了痈,这种病在古代致死率很高,许多名人都是死于这种疾病的,比如范增、狄青等人。
在李世民抵达定州后,他立即召见了刘洎、马周两位朝廷重臣。刘洎出来后,哭着对褚遂良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可见,当时李世民的病得很重,甚至有性命之忧。如果李世民不患病,以他晚年的性格很有可能继续作战,不会退兵的。李世民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自己一旦在军中出现问题,可能影响整个唐朝的政局,因此才决定班师回朝的。
康熙念错水果的名字 后人叫错300年(皇帝失误)
乾隆把哈密王国供奉的瓜称之为哈密瓜并且流传到现在。在封建王朝时期,虽然皇上的地位很高,而且要决定国家大事,但是皇上并不一定做的事情全部都是正确的,哪怕是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比较开明的君王,也都有过自己的失误,比如说康熙皇帝就曾经有过一段小插曲,他在吃一种水果的时候叫错了名字,这也导致后面几百年人们都跟着叫错了。康熙吃水果我要新鲜事2023-07-19 20:25:310002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谁更大: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
大英帝国更大。巅峰时期的蒙古帝国疆域面积为300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大英帝国则比其多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蒙古帝国与大英帝国所处的时代不同,分别代表了那个时期的王朝巅峰级别的辉煌成就。蒙古帝国是靠对外作战的方式拓展统治的,而大英帝国则是依靠殖民扩张的方式扩大势力的,两者都很残忍,但都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一、大英帝国势力强大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0:14:010000明朝灭亡时 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他们去了
锦衣卫的起源,源于太祖建立的天下。太祖明白自己的位置并非易坐,随时可能被谋反者推翻。为了防范谋反势力,他着手组建一个忠诚听命的近卫部队,即锦衣卫。太祖明白,身边需要的不只是卫兵,更需要一支能随时了解朝中大臣动向的情报机构。因此,他废除了原本负责皇帝仪仗的护卫和侍卫职位,直接成立了锦衣卫。我要新鲜事2023-12-06 19:58:020000项羽简介资料:中国第一猛将,楚汉之争失败后在乌江自刎
对于项羽,中国人基本都认识,他是西楚霸王,千古第一猛将,灭掉秦朝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失败后在乌江自刎。项羽虽是失败者,但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极高,把他与帝王列为同一高度,李晚芳更是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一、项羽简介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7:10:560000明朝的火器比欧洲强吗(是的)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火器技术不仅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相比之下,欧洲的火器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达到明朝的水平。明朝的火器技术,尤其是在火炮和火枪的制造与使用方面,展现了其在军事科技上的领先地位。这种技术的领先不仅仅是在数量上的优势,更在于其质量和使用战术的创新。一、明朝火器的发展与创新我要新鲜事2024-02-26 16:37: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