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背叛大明了吗(没有)
袁崇焕是明末蓟辽总督,抗清名将,然而最后他却被崇祯皇帝处死。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是忠臣,那么袁崇焕到底出卖了明朝没有呢?是不是汉奸呢?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探寻袁崇焕的一生吧!
1.初入仕途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做了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非常喜欢军事,经常和人谈论兵法,而且还向老兵询问边塞的情况,久而久之,他的兵法也精进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镇守边关的能力,只差一个机会。
天启二年,袁崇焕机会来了,他被御史侯恂提提拔为兵部主事。此时,广宁被后金攻占了,朝廷就紧急商讨对策,派谁去镇守山海关呢?
袁崇焕知道后,一个人去山海关查看地形,回来后,袁崇焕就上奏说,只要给他军需物资,他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
于是朝廷提拔袁崇焕为兵备佥(qiān)事(副职),兼管山海关关外的的军队,给了他二十万金,用来招兵。不久,经略(官职)王在晋重用了袁崇焕,调他去驻守中前所,管理军务,接着又安排他去安排失业人员。
虽然王在晋重用袁崇焕,但袁崇焕并不重视王在晋,王在晋在八里铺修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妥,两人产生了矛盾。当大学士孙承宗来山海关巡察时,袁崇焕向孙承宗建议援救十万难民。
于是,孙承宗派王在晋去救难民,可是王在晋救援失败了,使孙承宗极为恼火,便不同意王在晋修城墙。
随后,孙承宗召集文武官员商量如何防守?袁崇焕提议守宁远,孙承宗觉得可行,并任用了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众望,把宁远治理的井井有条。
2.守宁远
天启四年,宁远城修建完毕,因为宁远是关外重镇,为了保护宁远,孙承宗和袁崇焕决定派兵占领了锦州,松山,杏山等地,这样就把宁远变成了内地。
不久,孙承宗被免职,高第接替了他。高第认为关外是守不住的,便命令全部撤军,但袁崇焕宁死不撤军,高第无奈,只好将锦州的军民都撤离了。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要率军进攻宁远,高第只重兵防守山海关,而不去救宁远。袁崇焕知道后,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等人盟誓死守宁远。努尔哈赤此时想劝降袁崇焕,但袁崇焕拒绝了。
努尔哈赤就率大军攻打宁远,袁崇焕用西洋大炮轰炸后金军队,后金军被轰炸得溃不成军,努尔哈赤只好退军。袁崇焕就这样守住了宁远。

3.辞官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开始骄横了,他与满桂有了矛盾,于是请求将满桂调走,但经略王之臣却想留住满桂,袁崇焕又和王之臣闹意见,朝廷只好将两人分开,王之臣守关内,袁崇焕守关外。
不久,努尔哈赤病逝,袁崇焕此时就想和后金议和,便亲自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皇太极同意了袁崇焕的议和,便率军去攻打朝鲜。
朝鲜和毛文龙(平辽总兵)都向明朝求救,朝廷就派袁崇焕去救援他们。袁崇焕受命,派水军援助毛文龙,击退了后金军。后金军撤退后,又来围攻锦州,但伤亡惨重,且久攻不下,只好撤军了。
此时,朝中的魏忠贤等人排挤袁崇焕,说袁崇焕不救锦州,不给他赏赐,袁崇焕一气之下辞官回家了。
4.重新被任用
天启七年,天启皇帝去世了,崇祯即位,除去了魏忠贤等奸臣。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崇祯重新任用了袁崇焕,袁崇焕回朝后,担任兵部尚书。
重新被朝廷重用,使袁崇焕喜不自胜,对崇祯说五年内可以收复辽地,但事后又觉得失言,于是他又改口,说五年内收复辽地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军用物资等,崇祯同意了袁崇焕的要求。
接着,袁崇焕害怕再次受到朝中大臣们的排挤,就把自己的担心也告诉了崇祯,于是崇祯收回王之臣和满桂的尚方宝剑,赐给了袁崇焕。接着,袁崇焕又向崇祯推荐了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人帮助他完成收复辽地的计划。
袁崇焕保证:如果五年内没有完成计划,他将杀了这三人,自己去司法部门领死。崇祯二年,毛文龙耗费的钱粮太大,袁崇焕就请朝廷派人管理毛文龙的军饷。
这使毛文龙很不高兴,即使袁崇焕用宾客之礼接待他,他的态度还是很傲慢。于是,袁崇焕就对毛文龙起了杀心,不久,袁崇焕列出毛文龙十二条罪状,并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

5.被处死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攻打山海关,袁崇焕就率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但是不久,皇太极攻下了遵化,三屯营,直逼北京,袁崇焕又率军护卫京城。
崇祯大悦,赐宴慰劳袁崇焕,宴会上,袁崇焕以兵马疲惫为由,请求修整,但崇祯不同意。袁崇焕就驻军城外,与后金军交战时,袁崇焕用火炮轰炸后金军,后金军不敌,便撤军了,京城之围也解除了。
而朝中大臣却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就说袁崇焕与后金有勾结,崇祯半信半疑。但此时,后金也用离间计陷害袁崇焕,说袁崇焕与他们有秘密约定,崇祯便中了计把袁崇焕下狱了。
此时魏忠贤的余党想给魏忠贤报仇,说袁崇焕擅自与后金议和,私自杀了毛文龙,应该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也听信了这些话,在崇祯三年下令处死了袁崇焕。
袁崇焕被杀的原因,几百年来都争论不休,有人说袁崇焕被杀是冤枉的,有人说他被杀是罪有应得。袁崇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崇祯要杀他呢?具体分析如下:
1.袁崇焕的为人
袁崇焕为人过于耿直了,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袁崇焕在辽东时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目标,没有能力修理城墙,于是很多事情都自己处理,这就和王在晋产生了矛盾。
在宁远大战时,高第要撤军,袁崇焕宁死不撤,便与高第也产生了矛盾;当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就骄傲起来,又与满桂发生了矛盾。可见,他不擅长处理同僚之间的矛盾,也容易竖敌。
2. 袁崇焕行事比较大意
袁崇焕做事,缺乏周全的考虑。比如,他给皇太极亲自写信要求议和,虽然是出于对朝廷的考虑,但议和的大事,不是一个他能随便做主的。
再比如,崇祯登基后,袁崇焕再次被重用,他先说五年内收复辽地,事后又反悔,还提出许多的要求,虽然崇祯答应了,但他也给崇祯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崇祯二年,袁崇焕又拿尚方宝剑处死了毛文龙。后金军围困北京时,袁崇焕率军护卫京师,崇祯犒劳他,他却以兵马疲惫为由请求修整。这就给人留下他恃宠而骄的印象。
3.他人的陷害
树敌太多,终被陷害。虽然袁崇焕解除了后金军对京城的威胁,但朝中大臣们都认为是袁崇焕引清兵入关的,还众口一词,说他与后金有勾结。三人成虎的道理,大家都懂,这时崇祯很难不怀疑他。
而且后金也设计离间他与崇祯,彻底毁灭了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所以袁崇焕被下了狱。下狱之后,魏忠贤的余党也落井下石、推波助澜,最终令袁崇焕被处死。

从以上历史来看,袁崇焕并没有背叛明朝,然而他却以通敌卖国的罪名被处死,这都与他的自身做人有关,也与朝廷里的内斗有关。
从他自身来讲,他行事高调,不会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经常得罪了与他共事的官员,所以朝中没有人替他说话,反而诬陷他。
从朝廷内斗来看,魏忠贤的余党与袁崇焕是水火不容的,而高第,满桂一派的官员们,也与袁崇焕有过节。只要袁崇焕稍有差池,自然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再加上,多次败于袁崇焕的后金,更是希望袁崇焕死。于是,朝廷内外的双重夹击,使他失去了崇祯的信任。
一场战争几乎打光了国内所有的男人 巴拉圭战争是有多么惨烈
巴拉圭战争发生在1864年至1870年期间,巴拉圭一国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展开激烈的冲突,几乎耗尽了巴拉圭国内所有的男人。巴拉圭战争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引发的,其中包括领土纠纷、政治争端和经济利益等。在巴拉圭独立后,该国与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特别是关于巴拉圭是否能够拥有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的问题。这些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9:54:15000080年广西工人挖出骨灰罐,带回家腌菜,多年后专家估价:值2.3亿
2007年8月6日,第五届茉莉花茶交易会在广西横县举办。经当地博物馆批准,一个名为“尉迟恭单骑救主”的青花瓷罐现身交易会,为本届大会助兴。瓷罐现身后,立马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根据当时的价格估算,元代青花瓷的价格普遍在上亿元一件,这件保存极其完整的尉迟恭单骑救主,更是被专家估出2.3亿的天价!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7:41:560000曹植认为“保家之主”的儿子 为什么不支持曹魏 反支持司马家
他对家族的坚守、对正义的坚守等。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曹志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晋朝大臣,他的一生充满了坚忍和忠诚,为晋朝的兴起和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尽管曹志在曹魏时期被封为济北王,到了西晋却被降级为鄄城公,但他却坚决支持司马家,成为晋朝的大忠臣。1.对家族的坚守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32:100000男子为提取黄金,煮了5000多升尿液,没想到获得造福人类的新物质
你相信普通人的尿里蕴藏着价值高昂的黄金吗?我不相信,但是在十七世纪的欧洲,亨尼格·布兰德就对这种说法坚信不疑,甚至把多年积累的家产都投入到了“尿中取金”这项工程当中。最终他成功了吗?其实亨尼格·布兰德的行为是完全符合当时人的思路和认知的。欧洲的炼金术在被发明之初就是为了从普通金属中提炼金子。于是因为这种原因,炼金术士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也鲜有文字记载的指导性书籍流传下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6:51:320000明朝的社会毒瘤 宗室子弟 作恶多端 为害一方 成为公害
明朝历经百余年,从始至终都存在着三大社会毒瘤:宦官、外戚和宗室。这些问题源自于特权和权力的滥用,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宦官问题一直困扰着明朝这些权臣借助皇帝的信任,掌握了巨大的权力,甚至干涉国家政务,干扰官员选拔。王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以宦官身份获取了巨大财富,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严重扭曲了国家的政治生态。2.外戚干政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明朝的稳定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9:34:1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