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蜀汉覆灭的帮凶吗(不是)
诸葛亮或许并非蜀汉覆灭的帮凶,相反,他可能是为了稳定国家政局、追求更高政治境界而付出的卓越努力。诸葛亮,千古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谜团与辉煌。被赞誉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无欲无求”的臣子,却在一些历史记载中被质疑是否是蜀汉覆灭的帮凶。如果诸葛亮真有篡位的野心,完全可以效仿司马懿、曹操的模式,培养儿子继续其事业。然而,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通过分析他的政治抉择和行动,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这位卓越谋士的真实意图。

一、军事手段的考虑与黑点
虽然诸葛亮在智谋与军略上堪称千古一臣,但有人指出他的军事手段过于冷酷,尤其是在雍凉二州百姓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记载中。他的军队动不动就掠夺人民,割走麦子,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似乎是诸葛亮忽视了战地人民生死的黑点。在光复汉室、救民于水火的理念下,这样的行为看似矛盾而令人疑惑。
二、政治格局与新玩法
诸葛亮更像是在玩一场史诗级难度的“游戏”,挑战着政治格局的高难度。当时曹魏和孙吴都是相对靠谱的政治团体,而且两家均有诸葛家在朝,家世不会没落。刘备的出现为诸葛亮带来了新的思考,他看到了刘备所具备的仁义主张,这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有潜力的政治棋子。在刘备身上,他看到了一个可以聚合人心、以仁义为纲领的领导者,这为他开启了一轮新的政治“游戏”。

三、地狱级难度下的运筹帷幄
在刘备来访之际,诸葛亮看到了一个可以营造三足鼎立、经营东征格局的机会。这是一个地狱级难度的挑战,要在败中求胜,让刘备在条件极其苛刻的情况下赢得争天下的战局。刘备只有新野,将也只有关张赵,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赢得争天下的战斗,才真正能显示出诸葛亮的政治智谋。
四、北伐的战略与内部矛盾
诸葛亮之所以北伐,一方面是因为弱国只能以小博大,以抢夺资源为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转移国家内部矛盾。北伐可以让荆州派保持主导地位,稳定国家统治。这也解释了为何他选择了弱国的道路,通过战争牵制住内部矛盾,保持政局的相对稳定。

诸葛亮的政治格局异常复杂,他选择了一种高难度的“游戏”方式,挑战着三国时期政治的极限。尽管在军事手段上存在一些黑点,但他的整体布局和决策显示出他对政治的高度把控和思考。
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明朝三位皇帝上榜,三位开国皇帝也成昏君
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明朝三位皇帝上榜,三位开国皇帝也成昏君导语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开始,到辛亥革命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赶下台,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共有406位皇帝。其中不乏明君仁君,然而更多的则是遗臭万年的昏君。小编结合网络和历史,给这些昏君做了一个昏君排行榜,列出了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第十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我要新鲜事2023-10-16 18:09:310000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前言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战争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西方的差异。为什么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这背后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吗?一、我国的胜利哲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经验。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如孙子、诸葛亮、曹操等,都是以战术为主,以智取为上的高手。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22:250000明朝第一大案,导演不敢拍,影帝不敢演,悬疑电影都弱爆了
一、妖书案,史称”明朝第一大案“。案件过程十分跌宕起伏,且牵连极广,此案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因涉及“立太子”的国本之争,故引得朝堂震荡,后世谈及者无不为之色变。时隔多年,妖书案最终以无数鲜血和死亡的代价宣告结案,不料却使得“门户之争”的局面愈演愈烈,乃至引发后世党争不断,期间文武百官受此案株连者不计其数,堪称晚明时期最大的悬案。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09:080000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
说到《辛丑条约》,稍知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清政府于1901年,由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等是十一国在北京签订的。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很多,听了都感觉恶心,但唯独没有割地,那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一、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事件:辛丑条约时间: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地点:北京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2:28: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