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辽国澶渊之盟后打过仗吗(没有)
1004年,辽国太后和皇帝亲率大军进攻北宋,在寇准的建议下北宋皇帝宋真宗亲征,最后两国打了个平手。1005年,辽国和北宋签订和约,由于是在澶渊郡签订的,所以叫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百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一直处于和平状态。一直到辽国灭亡前,北宋才大规模进攻辽国。其实很多人想不通,草原民族契丹建立起的辽国实力强大,历朝历代草原民族都会不听进攻中原王朝。为何独独辽国在澶渊之盟后就不再进攻北宋呢?其实,不是辽国不想,而是实在不行。因为辽国是被澶渊之盟拖垮了。
我们先看一下澶渊之盟的大致内容,其实看之前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条约有利于辽国,因为辽国当时处以优势。第一双方为兄弟之国,按双方皇帝年纪大小论兄弟,这个还是非常平等的;第二双方都撤兵,恢复到战前的边界,这一点也还可以,没什么问题;第三双方之后开放边境,进行平等贸易,这个也没什么问题;最后就是宋朝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娟二十万匹。这个对北宋来说明显是不平等的了,相当于赔款。四个条约里,三条平等的,还有一条是有利于辽国的。理论上讲对辽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辽国又怎么会因为这个条约被拖垮呢?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他们和之前的突厥、匈奴一样都是游牧民族。辽国建立之初统治范围也只是在草原一代,真正让辽国进入中原是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后晋为了取得辽国的支持把幽云十六州地区割让给了辽国。幽云十六州历代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这里是农耕文明,生活的都是汉人。有了这个地区之后,辽国实力迅速强大。因为幽云十六州地区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么简单,还有就是弥补了草原文明的不足。但辽国占领这里之后也意味着自己必须要统治这里,只要统治这里,辽国就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因为用统治契丹人的方式根本无法统治这里。
为了统治幽云十六州地区,辽国不得不改变自己,开始学习中原的各种制度,辽国开始逐渐汉化。辽国建立了南北面官制,用契丹的制度统治草原地区,用汉人的制度统治幽云十六州地区。这个制度在辽国进行的非常成功。不过这打开了辽国汉化的开端。

很多人觉得介绍辽国这么多和澶渊之盟对辽国的影响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很大。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宋朝总体处于和平状态,而且辽国交流不断。也正是这些交流,才不断削弱辽国。
先看一下文化方面,这一点至关重要。文化的影响是无形和潜移默化的,而是还深远持久。文化的影响不仅包括教育、文学等方面,还在政治上、军事上、习惯上、甚至经济上都有体现。辽国后来发生很多的变化和文化的影响都有直接关系。
辽国国内由于幽云十六州地区,本来都开始汉化了。和北宋和平共处之后,两国百姓不断往来,所以辽国不断受宋朝文化的影响。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虽然善战,但是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根本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毕竟中原王朝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草原民族一旦和中原王朝交流,肯定会被他们同化。就这样,辽国被宋朝同化的越来越严重。
辽国在政治、军事、风俗等各方面都受北宋的影响。我们可以说他们从野蛮走向了文明,不过走向文明是有代价的。军事上的代价就是他们的勇猛和战斗力被弱化了。也正是这样,辽国在后来镇压女真人的时候才如此不堪一击;政治上的代价就是认同大一统,这个还是比较好的。毕竟这个是统一战争的最重要动力。他们认为必须要统一,所以才不断用兵;文化上的代价就是认为自己也是中华一部分。辽国在文化上受北宋影响很大,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和北宋没什么差别。大家都是信仰儒家的,而且都有科举等。一旦文化上认同了对方,在和对方进行战争时肯定会影响士气。

其实,辽国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还是可以保持自己的军队战斗力还有民族认同感的。只不过当时的辽国没有找到这个平衡点。
再看一下经济上的影响。其实经济上的影响和文化影响有很大关系。在澶渊之盟中,经济上对辽国还是非常认同的。宋朝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娟二十万匹,看起来辽国在经济上明显是赚了,但事实上,辽国不仅没有赚,还亏了很多。
宋朝国库每年收入差不过过亿,给辽国的这些钱财30万,这笔钱相当于宋朝一个县的收入,可以说忽略不计的。花这么小的代价来停止战争,对宋朝来说绝对是划算的。因为一旦发生战争的话,一年的话费都要两三千万。这就意味着一年的战争话费就能买来100多年的和平了。这笔买卖宋朝做的还是不错。光是花钱买和平都已经赚了,事实上和平买来之后,宋朝还获得了更多了回报。
澶渊之盟里有一条是两国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而且是平等贸易。试想一下,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贸易,结果会是如何。最后吃亏的肯定是游牧文明。因为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他们几乎不需要任何外来产品,他们还可以把生产出多的东西进行交换。而且当时的北宋可以说生产出很多辽国没有的东西,金银首饰、铁器、茶叶、盐、娟、丝绸、瓷器等等,这些都是辽国需要的。而且辽国由于受汉文化影响严重,百姓也越来越喜欢宋朝的东西。就这样,两国在贸易时,辽国需要向北宋购买大量的东西。相反,北宋很少从辽国购买东西。
辽国虽然有幽云十六州这些农耕地区,但总体的发展远不如北宋。辽国和北宋的贸易只能卖一些牛羊之类的东西,包括牛羊肉,牛羊皮这些。当然,辽国有一个北宋需要的东西——马匹。北宋缺马,所以才没强大的骑兵部队。最初的时候,辽国确实买马给北宋,而且通过卖马也赚了不少钱。最后辽国发展状况不对,要是一直卖马给北宋的话,北宋军事实力强大之后对自己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就这样辽国不再对北宋卖马了。辽国不买马给北宋之后,北宋军事实力受到限制,不过辽国的经济却损失巨大。因为和北宋做生意只有买的份,很少有买的份,辽国的钱财源源不断流向北宋。这些钱远比北宋赔给辽国的多。
就这样,通过贸易,北宋赚了辽国很多钱。事实上,除了贸易上北宋赚到了辽国的钱,在金融领域,北宋对辽国影响更大。
辽国的金融远没有北宋发达,所以在和北宋贸易的时候,辽国的金融受到宋朝的影响越来越大。辽国虽然也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但质量远没有宋朝好。所以辽国百姓非常认同宋朝的货币,就这样,宋朝在货币上逐渐掌控辽国。再加上宋朝后来发行纸币,对辽国金融的掌控越来越大。

这就是澶渊之盟后,北宋和辽国的关系。虽然在军事上北宋没有辽国厉害,但是在其他方面,北宋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这些我们能看出来,辽国受北宋的影响越来越大,北宋也在不断弱化辽国。辽国和北宋和平相处时间越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和北宋的对抗也就越来越没有优势。在经过百年的和平时期,辽国在文化上、经济上几乎成了北宋的附庸。辽国再想大规模入侵北宋,几乎比登天还难。
此时对于北宋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果。辽国被自己慢慢同化,实力虽然在下降,但没有迅速下降,辽国对北宋的威胁也越来越小。不过北宋后来做了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就是联合金国灭辽。这件事不仅导致辽国的灭亡,北宋也自食其果,最后被金国灭了。如果北宋能和辽国继续和平相处的话,北宋绝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山海经最强异兽排名:烛龙又称烛九阴(排名第一)
在山海经中记录了许多力量强大的异兽,之所以将这些神兽称为异兽,是因为它们体态怪异,与寻常的生物有着极为显著的区别。而这些异兽虽然长相奇怪,但是战斗力却极强,有很多异兽更是诞生时期较早的生物,力量巨大。人们认为山海经中最强的异兽有十个,而这十个分别是烛龙、饕餮、应龙、九尾狐、帝江、夔、天狗、穷奇、龍侄以及毕方。一、烛龙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15:260001清朝皇帝赏给大臣的“胙肉”有多难吃?不做手脚,简直难以下咽
在清朝,满族人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每逢节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拿出一块猪肉来祭拜天地和祖先。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二,皇帝都会召集文武百官,聚集在坤宁宫,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祀典礼。上至一国之君,下至王公大臣,都会享用祭祀用的猪肉,而这块猪肉,也被称之为“胙肉”(zuò)。我要新鲜事2023-07-15 20:46:520000历史上四大明君是谁:汉景帝极为开明(唐太宗文韬武略)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乃至近代时期成千上百位皇帝中,最为明智并且最能体察民情做皇帝一共有四位,而这四大明君分别是汉景帝、唐太宗、隋文帝以及康熙皇帝。这几个皇帝不是在位期间有着巨大的成就,就是十分开明理智,并且真正做到了以民为先。在这几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人民都是极为太平安乐的。作为皇帝,子民安好才是最重要的。一、汉景帝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5:370000白江口之战 1.3万唐军170艘战舰消灭4万倭军1000艘战舰 灭百济
在唐朝时期,发生了一场战争,被称为白江口之战,这场战斗的胜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唐军以少胜多,消灭了倭军,同时也导致了百济政权的灭亡。这场战斗的背后有着许多原因,包括武器差距、战术智慧、士兵素质和倭国的内部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10-01 20:25: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