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杀了典韦曹昂曹操为什么还重用他(稳固人心)
曹操为了稳固人心、长远目标等。在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于宛城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看似荒谬的情节发生了:张绣竟然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得力将领典韦。然而,曹操却并没有因此而将张绣斩首,反而还重用了他。

一、回溯张绣的过往
张绣原本是凉州军阀张济的侄子,他在长安的政治风波中接管了叔父的军队。然而,由于内部权力斗争和粮草匮乏,张绣最终被迫离开长安,投靠了刘表,成为刘表的盟友。在乱世中,为了生存,张绣只能依附于一个更强大的势力。
曹操发动南征,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选择投降,主要是出于生存考虑。曹操手握朝廷之权,成为名正言顺的势力。而曹操相对于北方的袁绍来说,更容易对张绣表示重视。曹操在中原拥有相当规模的势力,这对于张绣来说,是一个更为有利的选择。在乱世之中,政治正确和地缘政治因素都让张绣选择了曹操。
然而,曹操在张绣投降后的行为却令人费解。他先是收买了张绣身边的猛将胡车儿,然后强行纳为妾的行为更是激怒了张绣,导致了张绣的反叛。贾诩明确指出曹操的行为,特别是对胡车儿的亲近,让张绣感到了曹操可能对他采取吕布的手段,这直接导致了张绣的叛乱。
在这次叛乱中,张绣竟然杀了曹操的亲人和得力将领,其中包括曹操的长子曹昂和典韦。这种行为理论上应该是火上浇油,让曹操对张绣产生极大的敌意。然而,曹操却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在贾诩的劝说下再次接纳张绣。

二、张绣杀了典韦曹昂曹操为什么还重用他
这种情节中的曹操,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和胸襟的人物。
1.‘曹操需要在乱世中稳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在个人恩怨上浪费精力。对张绣的宽容,能够赢得张绣的信任,从而在南方稳固统治。曹操深谙稳固人心的重要性,他明白,对待投降者的宽大,有助于争取更多的支持。
2.曹操的长远目标是统一天下,需要各方势力的支持。对张绣的宽容,展示了曹操的宽广博大,为他在政治上争取更多的盟友,包括南方的势力。曹操的政治智慧在于看到了更广阔的局势,而非局限于个人恩怨。
3.曹操的宽容也是在显示他对贾诩的信任。贾诩作为曹操的谋士,他的建议得到了曹操的采纳,而曹操选择接纳张绣,也是对贾诩的一种支持和信任。曹操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统治者的大局观和政治智慧。

因此,尽管张绣杀了曹操的亲人和得力将领,曹操仍然选择宽容和接纳。这不仅是出于对张绣的政治考量,更是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的智慧和胸怀。在乱世之中,稳固人心,才是曹操真正的长远目标。
慈禧嘴含价值8.1亿的夜明珠 经孙殿英宋美龄之后 如今去哪了
8.1亿的夜明珠被洛克菲勒收藏在自己的博物馆中,但是几乎上没人见过,因此成为了一个谜。晚清时期,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被列强割据,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慈禧太后作为实际掌权者,却没有为国家的兴衰而奋斗,也没有为人民的生死努力治理国家,只顾自己收集财宝供自己消遣。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9:20:400000宋江死后,梁山泊被谁占据了?带你看正史中的梁山泊后传
“人民”是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一个词语,对于社会来说,人民是时代的缔造者,所有的社会财富无不是人民所创造,对于过去来说人民则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前进来源于人民的推动,而严格来论,我国封建社会之中多数王朝的覆灭,都是人民的促成。我要新鲜事2023-11-08 20:12:340000历史悄然现世 女性穿龙袍下葬至今240年不腐 陵寝堪比尊贵皇帝
1972年,内蒙古赤峰掀开神秘古墓的神秘面纱,一位女子的身影在历史的风雨中苏醒。她身披龙袍,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享有这一殊荣的人物。240年后,她的尸体竟然依旧完好无损,肌肤弹性犹如活人。一、身披龙袍的女子身份在古墓中发现的女尸穿着龙袍,引发了人们对她身份的猜测。龙袍,历来是皇帝的专属,连武则天这样的女帝也只能穿凤袍下葬。那么,这位女子究竟是何等身份,能够享受如此特殊的待遇?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40:250000明代中后期的祝寿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庆寿的内容由静态到动态
#历史开讲#明中后期的祝寿文化,在内容上不断与日俱增。寿序兴起于元朝,在元朝文人文集中可看到关于寿序的记载,发展至明朝寿序逐渐成为滥觞,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开始为女子写寿序,一般盛行为官员的母亲孺人、贤内写称颂性的文字。经梳理明人所写的寿序,笔者发现寿序、寿诗等庆贺文字亦或书写文章的风气,自正德朝开始出现变化,由原来秉笔直书的优雅文字变为满篇谗言,专为歌功颂德的语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53:020001秦末起义时周王室为什么没有复国了(实际控制力不足)
周王室在秦末起义时期未能复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上的实际控制力不足、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和支持的减弱都是造成其未能复国的原因。一、政治因素我要新鲜事2024-01-19 19:43: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