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官王竑勇斗锦衣卫,拯救百万灾民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权力极大,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其无不畏惧。然而,在明朝中期,却有一位文官在朝会时勇敢地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并且最终做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他就是王竑。

一、名震天下
王竑,字公度,祖籍湖北江夏。祖父因罪被戍守河州(今甘肃临夏),王竑因此出生于此地。他自幼好学,正统四年(1439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五,殿试排在二甲第三十名。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竑被任命为户部给事中,以其豪迈气节和敢于直言著称。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朝廷紧急召集会议。当时,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朝会上厉声呵斥百官,试图压制对王振的弹劾。王竑愤然抓住马顺的头发,指责其为奸党,并率众官将马顺活活打死。此事让王竑一举名震天下。
二、造福地方
在北京保卫战中,王竑督军防守,表现出色,随后奉命镇守居庸关,整顿防务,成效显著。尽管曾因击杀马顺之事受到弹劾,但在于谦的保护下,王竑不仅未受惩罚,还被委以重任,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及徐、和二州,并理两淮盐课。
当时,凤阳、淮安、徐州等地洪水泛滥,灾民无数。王竑在未获朝廷批准的情况下,毅然下令开仓赈济。面对粮食不足的局面,他不顾反对,动用徐州广运仓余粮救济灾民,最终“全活百八十五万余人”,深受百姓爱戴。

三、官至尚书
景泰帝高度评价王竑的贤能,提升其为左副都御史。然而,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复辟,王竑因击杀马顺之事被除名并编管江夏。半年后,明英宗赦免王竑,让其归乡。
天顺五年(1461年),蒙古进犯庄浪,在李贤的推荐下,王竑官复原职,并成功击退蒙古军。之后,他再次受命总督漕运,巡抚淮安和扬州,当地百姓闻讯,纷纷欢呼迎拜。
明宪宗即位后,王竑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整顿军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用人问题与大学士李贤产生分歧,王竑最终辞去职务。尽管之后有大量奏折推荐他,王竑未再被重用。弘治元年(1488年)十二月,七十五岁的王竑病逝,淮安百姓为其立祠纪念。

王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壮。他在朝会中勇斗锦衣卫指挥使,为百姓开仓赈灾,救济了上百万灾民,最终官至兵部尚书。他不仅展现了一个文官的刚毅和勇气,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请命的职责。王竑的故事,不仅是明朝历史中的一段佳话,更是一曲官民同心的赞歌。
浅析17-18世纪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治理的变化
#历史开讲#文|清幽说编辑|辑录君如果说19世纪普鲁士社会改革和国家统一是普鲁士历史的质的飞跃,那么17-18世纪一定是此前量变积累的最重要阶段。发生在17-18世纪的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治理活动,较17世纪以前有了一些新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霍亨佐伦家族的领地从勃兰登堡选侯国发展到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普鲁士公国。对这块领地的获得,激发了霍亨佐伦家族的邦君们进行领地整合的决心。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1:340000西宁侯宋晟威震北元20年,折服朱元璋,朱棣连嫁两女换他14代忠诚
晟凡四镇凉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绝域。帝以晟旧臣,有大将材,专任以边事;宋晟在太祖时,即与开国诸元勋参迹戎行,其后四镇凉州,威著西鄙。——张廷玉纵观我国的历史,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都逃脱不了联姻的命运,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便是皇室成员所肩负的职责,因此历朝历代都存在许多政治联姻。我要新鲜事2023-08-26 17:12:340002坊间传闻,包拯是被宋仁宗毒死的,这是为什么?历史真相又如何?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包拯以公正严明闻名青史,被人称为包青天。然而,坊间传闻,说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竟然是被以仁义著称的宋仁宗所毒死的,这是什么情况呢?包拯当官的时候,皇帝是宋仁宗赵祯。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既然庙号是仁宗可想而知,这个皇帝是以仁德而闻名天下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历史对宋仁宗的评价很高,而且在他死的时候,连辽国的皇帝都不禁为其流泪,可见其仁德之能。我要新鲜事2023-07-30 20:13:150000垂涎庶母美色淫乱后宫的四大皇室丑闻
我要新鲜事2023-03-14 06:54:2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