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4

关于李白之死的三种说法,落水捉月而溺死乃无稽之谈

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8:48:540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阴都在旅途中度过,留下许多名垂古今的佳作。但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的一生并不得志,晚年漂泊在东南一带。人们对于李白之死自古就有许多争论,很多人认为李白是酒醉后捞月而死,还有人认为李白跨鲸背而羽化成仙,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李白之死的三种说法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得道士吴筠的推荐来到长安,成为翰林学士,以诗文名动一时,颇受玄宗的赏识。但生性狂傲的诗人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三年之后就弃官而去,继续飘荡四方,这种流浪生活给后人了解他的生平带来了许多障碍,也使李白之死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关于李白之死,后人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

(1)、病死说

一些学者认为李白是死于“腐胁疾”,即因病而死。唐代宗宝应元年,贫病交加的李白来到安徽南部的当涂,投靠在那里任县令的从叔李阳冰。同年十一月,李白离开了人世,享年62岁。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唐代李阳冰。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指出:“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李白晚年失意,为了排遣精神上的痛苦而嗜酒狂饮,很可能因饮酒过度导致病重而死。

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考证,李白在61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曾想从军,行至金陵突然患上“腐胁疾”,不得不半途而返。62岁时,他在当涂养病,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在十一月时病逝。唐德宗贞元六年,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云:“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fe,追想音容,悲不能止。”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李翰林诗》也提到:“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此外,在许多史料中都提到了李白“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等事,这足以说明李白是因病而死的。

(2)、溺死说

据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载:“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洪迈的《容斋五笔》也基本采用了类似的观点,只不过在前面加上了“世俗言”三字,表示这种说法是一种民间传说。

据有关专家研究,这种说法在李白去世后不久就广为流传。元朝王伯成的《李太白流夜郎》杂剧、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也支持这种看法:“(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元代祝成辑《莲堂诗话》也说:“宋胡璞,闽中剑南人,曾经采石渡题诗吊李白:‘抗议金銮反见仇,一坏蝉蜕此江头,当时醉寻波间月,今作寒光万里流。’苏轼见之,疑唐人所做,叹赏不止。”

不过也有许多人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如郭沫若、刘大杰等学者都坚持认为,“(李白)62岁,以腐胁疾死于当涂……说他落水捉月而死,那是不可信的。”在他们眼中,李白落水捉月而死只是民间传言,不足为信。

虽然关于李白溺水而死的说法主要见于稗官野史,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无稽之谈。李白一生浪迹江湖,嗜酒如命,创造了很多有关饮

酒赏月的诗篇。美酒是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月在诗人眼中是高尚皎洁的象征。再者,李白洒脱不羁,恃才傲物,晚年却很失意。残酷的现实生活,给李白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在《笑歌行》和《悲歌行》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沉重至极的悲伤。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李白“醉而落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捉月骑鲸”的说法。宋代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不必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李纲《读四家诗选》:“神游八极表,捉月初不死。”这种说法代表着人们对于李白之死的惋惜之情,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的愿望,人们宁愿相信这位天下谪仙人是跨鲸背而羽化成仙。

(3)、醉死说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载,李白是因饮酒过度醉死宣城。清代王琦说:“岂古不吊溺,故史氏为白讳耶?抑小说多妄而诗人好奇,姑假以发新意耶?”王琦认为《旧唐书》中的记载很可能是古人为了避讳“病死”而曲笔。

李白才气横溢,但狂傲的个性使他的命运多舛。李白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传诵不息,诗人的死因也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历代学者所见各不相同,看来仍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