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是谁,齐桓公与晋文公绝对是(有7个版本)
在中国历史中的春秋时期有5个最强国家,被称之为春秋五霸,在春秋争霸时期,这5个国家都是当过“霸主”的,那么春秋五霸是谁呢?分别是那五个国家呢?在我国历史上对于5国的判定也是有着很多种版本,下面就和度哥历史小编来和大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五霸”分别是那5个。
春秋五霸的7个不同版本

关于春秋五霸在历史上至少是出现过7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是略有不同,所以导致了如今人们对春秋五霸是谁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在我国的历史书本教材之上主要是有两种版本,但是流传在外了还有其他多种说法,详情请看下面的几个版本。
春秋五霸是谁:

版本一: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宋襄公(宋国)、晋文公(晋国)、秦穆公(秦国)、楚庄王(楚国)—出自《史记索隐》
版本二: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齐国)、晋文公(晋国)、楚庄王(楚国)、吴王阖闾(吴国)、越王勾践(越国)—出自《荀子·王霸》

这两个版本也是如今中学历史教材中对春秋五霸的描述,也是最常说到的2种版本,网友们称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因此还列出的其他的几种版本出来,下面在来看看网友们口中的春秋五霸是谁。
版本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出自《白虎通·号篇》
版本四: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出自《汉书注·诸侯王表》
版本五: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出自《辞通》
版本六: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出自《鲒崎亭集外编》
版本七: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出自《四子讲德论》

所以啊要说春秋五霸是谁,这其中的名额是远远的超过了5位之多了,其中的齐国的齐桓公更是一直占据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位置,他的地位可以说是当仁不让了,还晋国的晋文公也是,所以说春秋五霸这一说法可能是一种“虚指”,并非是实指五位霸主。点击下一页,查看最先称霸的人。
齐国齐桓公最先称霸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在位期间执政为国懿仲、高傒、管夷吾(管仲)、仲孙湫、隰朋。

齐公姜小白起用管仲进行改革,建立宫廷官制。在相之下,设立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大谏之官等五官,分别掌管外交、经济、军事、刑法、监察等,削弱了世卿的统治权力,增强了君主集权,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权机构。并构建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刑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加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有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亦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平准”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并在齐国各处设立“女闾”,将战犯或罪犯的寡妇充于其间,并抽以税收。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许多秦人,晋人慕名而来到齐国大大的充实了齐国的国库。
胡亥为什么要肢解姐妹?想要稳定地位(也警示他人)
说到秦朝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他的功绩非常大,但是秦朝却很早就灭亡了。秦始皇死后自己的儿子胡亥继承了皇位,但是他非常的残暴,将自己其它的兄弟姐妹全部杀害。那么胡亥为什么杀死所有兄弟姐妹呢?胡亥真的很昏庸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胡亥为什么要肢解姐妹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0:51:250000她是乾隆最恨的女人,乾隆骂:秃头女人不配做皇后
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是他一生中最恨的女人,她去世以后不但没有葬在皇陵,甚至连皇后的礼制都没得到。这位皇后是谁呢?她又是为何令乾隆如此厌恶呢?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是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而他最恨的女人是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后突然在东巡回京的路上病逝,乾隆皇帝悲痛欲绝对她念念不忘,觉得全天下的女人没有一个可以代替她,所以也不再想册立新皇后。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9:140000他是一代明君,但是却为了“长生不死”折腾了半辈子
自古无有不死之人,这是常理。但是那些帝王们却偏偏喜欢追求着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死”。很多古代帝王为了“长生”做过很多荒诞可笑的事情,甚至为了长生不老而祸国殃民。汉武帝的后半生,就一直活在“长生不老”的梦中。他举行过封禅大典,他祭祀的神明遍及五岳四海。他派去寻访神仙的方士,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不过更荒诞的是,武帝已然察觉这些方士都是骗子,但是还宠信着他们,可能还幻想着这些人中万一有个“真货”呢。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6:570000香港跑马地纸盒藏尸案真相,欧阳炳强其实是无辜的
跑马地纸盒藏尸案是香港十大奇案之一,虽然案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依旧有很多疑点没有解释清楚,当年的罪犯到底是否是真的罪犯都无从得知,很多人觉得,其实当年的犯罪嫌疑人只是成为了zf的替罪羔羊,因为当时除了这一个嫌疑人外,找不到任何线索,所以才让其服罪后释放。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2:57:05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