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清朝人士(《儒林外史》的作者)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便是清朝人士。

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大清入关到康乾盛世,吴敬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
早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因而幼年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时期,吴家家道中落,名门子弟顿成布衣书生,吴敬梓的仕途命运也为止改变。尤其是乾隆年间,官场政治已趋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显现,许多怀才不遇的莘莘学子因无钱通行“潜规则”而被拒于庙堂大门之外,致使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出现极大的漏洞,官场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屡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吴敬梓终于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后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方面。
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小说作品都包含着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其中,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后人所熟知。这部小说耗尽了吴敬梓后半生的大半光阴,它的问世,亦确立了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吴敬梓的作品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年少成名,素有少年才子美誉。他生平饱读诗书,却与仕途无缘,郁郁不得志,遂将毕生精力尽付文学创作之上,时至今日,吴敬梓的作品依然饱受世人赞誉。

相传,吴敬梓晚年看淡世态,醉心笔耕,于清贫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以及史学研究著作。当世流传的吴敬梓的作品有不少,其中,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堪称其代表作。
《儒林外史》创作于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受到民间学者所关注,并一度引起学术界的一场讨论。该小说以写实主义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深刻地揭示了原本纯良的人性在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遭受腐蚀的一系列原因。
一部《儒林外史》的绝妙之处,在于其通过生动的笔触对当时官场吏治的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嘲讽,揭露了清代吏治黑暗的真实情况,在当时腐朽的社会大环境下,堪称振聋发聩的声音。同时,作者吴敬梓也借该作热情歌颂了少数独善其身,坚持自身原则的饱读之士,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理想中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向往。
除了这部经典的小说之外,《文木山房诗文集》也称得上是吴敬梓作品中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从清代至民国社会,许多著名文学大家拜读吴敬梓作品后都赞不绝口,民国文豪胡适亦在《吴敬梓传》中称:“安徽的第一大文豪,当属全椒的吴敬梓。”
吴敬梓故居
清代著名小说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四周风景优美,毗邻古桃叶渡,被命名为秦淮水亭,是当地群众最喜玩赏之所在。

吴敬梓故居占地约八百平米,与吴敬梓纪念馆仅一水之隔,长方形的院落式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渡口立有上书“桃叶渡”字样的石碑,其后不远处,乃是一座精美的石牌坊,相传这里因西著名的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院落北半部分,便是吴敬梓故居建筑群,内有洗砚池、文木亭等园林景致,四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文人生前的生活遗迹历历在目。居室内一应器物俱全,多宝阁上陈列着多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活片断,皆在此处展现,因而人们常说,吴敬梓故居,无疑是研究吴学文化之无可取代的重要历史遗迹。
游吴敬梓故居,最值得细细品鉴的当属秦淮水亭。这座仿明清亭榭式的三层楼水亭建于故居以北,上下层次分明。第一层可见到吴敬梓的出生地,安徽全椒乡野的全景图;第二层便是《儒林外史》名作及各种插图版连环画,以及后人对该作的向关研究文章。
当年吴敬梓在此过着清贫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更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其后半生的光阴大半投入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上。书中人物情节皆以秦淮河为背景,幽默诙谐中深刻揭示了官场腐败与盛世危机,不愧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不朽的名著。
孝庄皇后和大玉儿是一个人吗 孝庄皇后活了多少岁(75岁)
孝庄皇后和大玉儿是一个人,其中大玉儿是影视剧跟野史中的名讳。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死后,顺治即位,孝庄皇后才凭母以子贵,得到皇后之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孝庄皇后活了75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一、孝庄皇后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7:28:350000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秋天来了(每年的8月7-9日)
中国有24节气,其中最特殊的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其中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它表示春天来了,立秋是第十三个节气,那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解惑。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1、秋天来了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41:180003北洋军阀为何无一人投日 大是大非前坚持民族立场(不屑为伍)
清末有着军阀割据的局面,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吴佩孚亦或是曹琨等人,都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军阀,拥兵自重,但是在他们失败之后,全部都拒绝做汉奸,无论日本人给出什么样的条件都不为所动。他们在大是大非前的选择无疑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仍然让人好奇拒绝投日的理由是什么。北洋军阀为何无一人投日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17:560000登基为帝后,李世民为何没把功臣全部杀光?
曾为唐朝天策上将、右武候大将军的李世民,涵盖军权于握,纵横一时,宛如唐朝之军事统帅,号令军队无可辩驳。其时,李世民亦是典型的武王帝皇,能御枪挥戈,临危受命。(后有明成祖朱棣继之)唐朝江山版图,大多因他亲临战争,冲锋陷阵,方得以稳固。随得此等领袖,我安卓背后,挥舞盛世旗帜,高唱雄主赞歌,将来亦可封侯,身世之际,我放弃叛逆之念,另觅发展机缘,谁料你凭何本事,何异李世民,尔心有几斤几两?我要新鲜事2023-09-06 20:27:1500001949年一国军副师长被俘,中央致电:速速送到北平!他是何身份?
“你们这些卧底可真有意思,老在天台见面。”“我不像你,我光明正大,我要的东西呢?”“给我一个机会。”“怎么给你机会。”“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一段台词,这个电影《无间道》中的片段,他们深入敌人内部为警察们搜寻犯罪证据、传递重要消息,保护老百姓的安全,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间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01:4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