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简介,为写诗呕心沥血导致27岁便早逝
唐朝的文学是诗人的时代,鼎鼎有名的大诗人随口一说便是许多,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王维等等。而诗鬼李贺相比之下似乎显得并不是那么的出名,但李贺的诗其实每个人都多少接触过,他绝对是诗人中的鬼才,但可惜一生时运不济,最终27岁便英年早逝了……
李贺悲苦的一生

李贺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的诗想象力极为丰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脑洞极大,所以一般初读李贺的诗可能都不太懂,因此李贺也有着“诗鬼”之称,只可惜李贺一生,注定是命途多舛。

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诗鬼李贺那极具特点的诗句,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纵观李贺一生,虽然他是唐朝宗室的远支,但到他们这一辈时早已不知家道中落到怎样的地步了。不过李贺从小就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在只有7岁的时候,就写出了《高轩过》,令韩愈、皇甫湜等大为称赞,从此李贺之名响彻京洛。十五岁时,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但即便如此,李贺的仕途却并非顺畅、能够直步青云。李贺在十八岁时,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于是到了21岁李贺才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但没想到的是,本来年底便可举进士,却被人妒忌,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致使李贺无法及第。

后来李贺虽靠父荫得官,但也不过只是个小小的九品而已,毫无用处。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李贺的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诗鬼李贺的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

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且李贺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中国诗歌史上,几乎再没有一个青年诗人那样偏嗜描写衰老、死亡的事物,翻开长吉诗集,这类意象触目皆是,到处是老、死、衰等字眼。

李贺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桂姓起源和来历:姬季祯长子因避祸改姓(以父弟名为姓)
桂姓算是比较常见的姓氏,源流也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两大起源,一是源自姬姓,是周王室的后裔因避祸改姓而来,焚书坑儒的时候,秦国博士姬季祯被杀,他的儿子就改名避祸,其中长子就改为了桂姓。二是源自地名,在西汉时期居住在桂林郡的人都以地为姓。桂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姬姓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20:470000曹操当年为何非要杀掉华佗?《后汉书》揭开历史真相:曹操是对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华佗死于曹操之手,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华佗以及他被杀的原因。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是外科,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在《后汉书·华佗传》中,这样描述他的医术:“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可就是这样一位医术精湛的人才在当时只能算得上一个江湖郎中而已,地位低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4:10:490000丞相叮嘱儿子:我死后你有祸事上身,葬礼做一事可保命,果真如此
在中国古代官场中充斥着血雨腥风,阴谋诡计,究其因是将人的生命权置于两个极端中,要么死,极悲惨的结局,要么活,呼风唤雨。古代的官场中的人在这样的境地里,常常做出让人不理解的举动,割肉伺主,大义灭亲都是从古代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处在这样一个危险的世界中,难怪很多要员都称自己“如履薄冰”在唐朝的开元年间,有两位丞相,分别是姚崇和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42:160000古代女子为何要穿开裆裤出嫁 缓解洞房紧张情绪(缓冲作用)
很多人对古代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剧,可是有很多东西电视剧上是不会演的。例如古代女子出嫁之前娘家人都会给出嫁女子在嫁妆里准备一条开裆裤,这让人会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古代对于两性之间的内容一向是晦涩不言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开裆裤在嫁妆里呢?古代女子为何要穿开裆裤出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35:520001鸿门宴中保护刘邦的是谁(项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鸿门宴是一幕扣人心弦的戏剧,其背后的英雄与策略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这场宴会不仅是刘邦生命中最为危险的时刻,更是大汉王朝能否诞生的关键一刻。刘邦,凭借一百多名随从的微薄势力,勇敢地走进了拥有四十万大军的项羽营地。在这种众矢之的局面下,刘邦能够安然离去,除了他的机智和策略,更有一位幕后英雄——项伯。我要新鲜事2024-03-12 15:46: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