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上最后一次断头台公开处决场景,现场罕见老照片
断头台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是古代一种执行砍头酷刑的刑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一名叫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坦的医生所发明,直到1977年的时候最后一位走上断头台,之后密特朗上任,此刑具就被废除。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法国最后一次断头台公开处决场景。
最后一位走上断头台的人,欧仁·韦德文

1939年6月,一名叫欧仁·韦德文的法国犯人被公开处以断头之刑,欧仁·韦德文的走上断头台受刑情况曾被拍成纪录片段,直至现在仍于互联网上流通。

欧仁·韦德文犯下六宗谋杀案,包括谋杀六个人、抢劫观光客,绑架等罪刑,才会受到如此残忍的惩罚。由于过于残忍,断头台此刑具也是在1997年的时候被法国总统密特朗下令禁止。上面的这张图片是欧仁·韦德文从监狱走出要赴断头台的情景照片。

欧仁·韦德文被押送出来,马上他将会在法国巴黎市西郊的凡尔赛镇的圣皮埃尔监狱外被断头台处死。

欧仁·韦德文被送上断头台上,上面的闸刀落下,他将会立即身首异处。

法国断头台的发展历程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国会开始研究新的刑法。当时其中一位本职是医生的议员吉约坦提出六点有关建议,认为死刑应以快速及人道的方式执行,而且应对所有人施同一刑罚以提倡平等。他的选择是斩首。值得留意的是,吉约坦本人是反对死刑的。1791年,法国国会通过以斩首作为唯一合法的死刑执行方式。

1792年,由吉约坦参与设计的新型断头台正式面世,并以他的姓氏命名。这种断头台参考的是剑的设计。它的刀刃本是与地面平行的,但在正式使用前被改成斜的。同年4月,断头台进行了第一次处决。受刑者是一名强盗。

1793年1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处死,同年10月他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也被断头台处决;至1794年为止三年内,断头台斩首反革命份子保守估算超过六万人。断头台在拿破仑时代传入德国,到纳粹时期仍有使用,主要是对付判死刑的罪犯。若对付政敌则多用毒气、绞杀、枪杀,例外者为白玫瑰为首成员六人,包括萧尔兄妹,1943年2月22日受审后数小时遭受断头台处死。
后期发展

断头台在1870年再次被改良。主要的改动在刀刃方面,用意是减少刀刃冲力所造成的损耗。
1939年6月,一名犯下六宗谋杀案的犯人欧仁·韦德文被断头台处决后,法国政府认为群众反应过于强烈,于是禁止公开行刑,改为于巴黎一所监狱中进行。韦德文的受刑情况曾被拍成纪录片段,直至现在仍于互联网上流通。
密特朗于1981年当选为法国总统后便废除了所有由断头台执行的死刑。某些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死刑并没有被废除,但这些死刑是以枪决执行的。
为什么魏延一个忠臣,死后还要被灭三族?到底是谁的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蜀将魏延的印象应该都比较深刻吧?在演义中魏延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反骨的形象,他傲慢无礼、他心胸狭隘,他不忠心事主。这样的他当然不能够遭到大众的欢迎。不过当抛开演义重新去看魏延这个人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被他所折服,因为真实的他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忠臣。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02:470000三国十大狂言,第五三刀斩吕布,第一换你听了肯定也会弄死他!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凡英雄者都喜欢说豪言壮语,但是有的英雄说豪言壮语是因为真的有本事,胸有良策,勇猛善战,而有的则自诩为英雄的实则没什么本事,于是说出来的大话就变成了吹牛皮。今天我们统计出十大狂言,以供各位欣赏。第十:“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5:04:280000冉姓起源和来历:周文王儿子季载受封于冉(以邑为姓)
冉姓属于常见的中华姓氏之一,源流非常复杂繁多,主要分为四大起源,一是源自高辛氏联盟下的冉氏部落。二是源自周文王儿子季载受封于冉地,子孙以邑为姓。三是源自楚国大夫叔山冉。四是源自芈八子的弟弟魏冉,以祖先名为姓。冉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高辛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21:550001史上最奇葩皇帝:19岁继位,20岁却禅位给6岁的儿子,暴毙身亡
历史上,有数百位皇帝,他们都被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有的人,登基时年事已高,体力撑不起自己的野心,那么,他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岁月的残酷;也有的皇帝,即便名义万人之上,可是手里没什么实权,处处受到掣肘,他的难题则是怎么样收回权柄;还有的人,自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无奈所处的时代已经没落,任他再怎么挣扎,都不可以逃离注定的命运,例如崇祯。比起上面那些人,北周皇帝宇文赟是幸运的。我要新鲜事2023-06-01 20:23:170000明朝设立两京制 两个朝廷两套班子 独立运营不会产生混乱吗
我要新鲜事2023-12-15 20:25: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