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可能对诺曼底登陆战、太平洋战役等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敦刻尔克大撤退吗?这是二战时期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撤退方是英、法联军,在纳粹德国控制的法国小城敦刻尔克撤而出,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员与部队,故而称之为史上最大的最成功的撤退行动之一。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
时间:1940.5.26日 - 1940.6.4日
撤退地点: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小城
参战双发:同盟军:英国、法国、比利时(打酱油的)vs纳粹德国
双方兵力:同盟军40万人vs纳粹德国80万人
伤亡情况:盟军 2.8万余人阵亡,4万人被俘,纳粹德军1万余人阵亡。
结果:英法联军40万大军成功撤退至英国本土

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介绍: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国家,当时的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参战,拥有300多万兵力,和德国相差不大,但是由于法国的战略过于保守,只是采取防守政策,纳粹德国军队于是绕过法国,瞬间攻占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绕过法国防线进入法国境内,将英法的40万大军逼退到了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小城中,于是就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计划。

英法位了保存军事实力,确定撤退,但是40万大军要从这个仅只有数万居民的小港口敦刻尔克撤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德国发动空袭和炮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可能40大军将会全部葬身于此,于是英法两国政府发动了大批的船员已经任命,参与到这次撤退行动中,就这样一只由3万多人组成的杂牌船队组成,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这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堪称历史奇迹。我们在来看看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及过程。
希特勒下的最愚蠢命令

1940年5月24号,当时的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如果开炮完全是可以轰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大本营,但没想到的是,1940年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也是导致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主要原因。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呢?我们点击下一页,在来继续了解。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过程

1940年5月19日,英国就预见到失败已成定局,战时内阁指示海军部制定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计划,代号“发电机行动”。该行动由多佛尔军港司令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全权指挥,计划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并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拉姆齐同时建议加强空中掩护力量,但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休·道丁上将表示只有在满足保卫本土的前提下,才能派出战斗机前往敦刻尔克。
1940年5月20日,德军主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英法联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此时,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从海上撤往英国。幸运的是此时古德里安以没有接到命令为由裹足不前,整整休息了两天,直到22日才根据A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北上攻击沿岸港口,给了英军以逃出包围圈的机会。

1940年5月22日,英军2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在阿拉斯地区对德军进行了反击,这次出其不意的反击重创了快速推进之中的德军。
1940年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
不管如何这就给了英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喘息之机,使其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计划成为可能。1940年5月26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此时形势比制定计划时更险恶,原准备使用的法国三个港口只有敦刻尔克可以利用,布伦和加莱分别于23日和27日被德军占领。

1940年5月26日晚,即“发电机行动”的第一个晚上,在海军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后勤部队,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六个港口出发,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开始进行,至同年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希特勒最愚蠢的命令原因分析
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

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
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24日,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伦斯德司令部的战争日志记载了会面时伦斯德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上的装甲师应当停止前进,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队的接应。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认为装甲部队应当保存下来,留待进攻松姆河以南的法国军队时使用。同时纳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

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
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不过此说和希特勒24日下达的13号指令不符,在13号指令中,希特勒下令B集团军和空军配合,尽快消灭包围圈中的英法比荷军队。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同年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但是古德里安的回忆也提到24日之后他的部队并没有停止攻击,而卡莱斯的英军更是一直坚持到26日下午16点45分才投降。而当天希特勒已经下令恢复攻击,因此停止命令究竟对A集团军造成多大影响,还有很多说法。
身为皇帝从不上朝 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朱厚熜)
在历史之中有一个皇帝从来不上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却能很好的管理朝廷、治理国家,名字叫朱厚熜。皇帝在历史上朝代之中则是最高的掌权人,但实际皇帝并非是表面光鲜亮丽,皇帝是一个十分忙的职位。英明的皇帝,每天都要处理各种朝堂之事,可是在历代却有一个皇上从不上朝,却能很好的管理朝廷。从不上朝的皇帝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04:550000倘若朱标继承朱元璋皇位,明朝还会变更藩王制度吗?
在历史上,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基于偶然。有的偶然因素,往往在一定范围内对后来的历史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就彻底改变了明朝的世系,本来明朝的皇位该是朱标一脉传承,但因为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所以导致明朝的皇位变成了朱棣一脉的传承。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3:37:590000欧洲四大帝王:亚历山大/屋大维/查理大帝等(第三欧洲之父)
欧洲历史上有非常出名的四大帝王,分别是亚历山大、屋大维、查理大帝、拿破仑这四个人,大家都是听说过他们的名字的,他们大多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于当时和后世都具有极大的意义,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欧洲四大帝王吧!欧洲四大帝王一、亚历山大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6:29:340005离婚后,她带1岁儿子替前夫还债,拉煤3年不休:多拉一车多还一点
在鄂尔多斯的煤矿上,有一名“特殊”的女司机,她叫做隋金荣。煤矿上两千多名司机里面,只有隋金荣一位女性。这,是她的第一个“特殊”之处;隋金荣的拉煤车上,不仅有她、有煤,还有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那,是她的儿子。而这,是隋金荣的第二个“特殊”之处。三年的时间里,隋金荣一车一车地拉煤,从来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休息休息。她之所以如此拼命,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还清那50万元的外债。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6:490000她在正史中记载不超百字,却在隋朝灭亡12年后,为大隋慨然赴死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年年被东突厥寇边不胜其烦的大唐,终于放弃了“东突厥最终会臣服”的幻想,大唐帝国以开国元勋李靖为主帅,展开了对东突厥的大规模用兵。曾嚣张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势力在唐军的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不仅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被生擒至长安,连一直被东突厥保护的前隋皇族:萧皇后和名义上的隋帝杨政道也被一同俘虏带回。我要新鲜事2023-06-22 18:57: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