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04

自然界中动物和人的相似之处有哪些(有感情有情绪)

我要新鲜事2024-01-16 20:13:540

如果有人认为动物心智不够聪明,没有情感,或者只承认受过训练的动物有一定的天赋,那么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动物的情绪并不比人类差,在某些方面,有些动物甚至比我们人类更聪明!

家庭和爱情都有

美国研究人员Diane Fossey在卢旺达领导了一个大猩猩研究观察站18年,她的研究表明,大猩猩之间也有神圣的爱。她曾经观察到一只小大猩猩在寻找父亲的爱,它经常坐在那里欣赏父亲的脸。每当他遇到父亲体贴的目光时,小猩猩幼小的身体都会因幸福而颤抖。

动物也拥有母爱,有时甚至可以表现为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美国作家Anne Dagger和Bristol Foster在《长颈鹿》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个场景:六只长颈鹿正低头吃草,一只凶猛的狮子突然向它们扑来,导致长颈鹿四散逃命。一只小鹿渐渐跟不上了,鹿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停了下来。鹿妈妈不顾生死,用自己的身体将鹿与饥饿的狮子隔开,并用前腿一次又一次地击退狮子的攻击。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拉锯战,狮子终于放弃了几乎要到嘴边的美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动物的爱不仅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存在于雄性和雌性动物之间,往往具有超越性爱和生殖关系的情感。例如,天鹅和其他大雁亚科动物通常表现出雄性和雌性之间的相互爱抚和依恋,而虎皮鹦鹉是动物王国中令人羡慕的爱情伴侣。

非洲的羚羊被称为“尊老”,当幼羚羊休息时,如果看到老羚羊站在旁边,它们就不敢躺下。

骆驼在沙漠上奔跑,背上沾满了沙子。每当他们休息时,小骆驼就会爬起来舔老骆驼的背,既除尘又舒适。

当黑鱼产卵时,它们的眼睛看不见。孵化后,这些小鱼宁愿牺牲自己来照顾母亲,游到母亲嘴里喂养,经常被母亲不小心吃掉。

当两头大象意外相遇时,它们向对方飞去。会议结束后,他们高高抬起头,使他们长长的大鼻子相互交织,对着他们长长的牙齿,两个大耳朵不停地拍打。与此同时,他们不停地跺着脚,发出嘶嘶声来表达他们的喜悦。

动物也有悲伤和痛苦的时刻。动物生态学家Conrad Lorenz通过对灰鹅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如果灰鹅夫妇中的一个不幸去世,另一个还活着的人会心碎的。它会变得沮丧、无精打采,整天低着头,眼睛茫然地盯着,沉溺于过去的美好时光中无法自拔。

救死扶伤赛天使

兔子受伤后,它的同伴会带来一张具有镇痛和止血作用的粘性蜘蛛网,并将其涂抹在受伤者的伤口上。

当獾发现自己的幼崽有皮肤病时,他会坚持每天带领小獾在附近的矿泉水中洗澡,直到小獾像以前一样健康。鹬会夹住另一只受伤的生物,以促进其早日康复。这种原始夹板是由泥土和树皮或树干制成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象是当今世界陆地上最大、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大象在赞比亚卢安瓜自然保护区寻求治疗的故事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一天早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刚打开门,就看到一头大象站在门口大声呼喊。管理层没有注意。第二天早上,大象又在门口发出悲伤的叫声。管理层感到奇怪,跟着大象来到一群大象面前。他们发现一头受伤的大象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经过管理人员20多天的精心救治,受伤的大象终于康复了。

动物救死扶伤的利他行为不仅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在不同物种的动物身上也经常出现。一只母豹出于某种原因拒绝母乳喂养幼崽,饲养员将幼崽交给了一只哺乳期的母狗作为替代品。

结果,狗妈妈对幼崽表现出了比对自己儿子更多的爱。在非洲西南部地区,科学家们在实地调查中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只小羚羊和一头野牛走在一起,羚羊在前,野牛在后。每走几步,野牛就发出一声呻吟,小羚羊也转过身来发出一声叫声,仿佛在回应野牛的呼唤。

如果小羚羊走得太快,野牛会大声呼喊,小羚羊会立即站着不动,等待野牛跟随,然后继续前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科学家们走近并仔细观察。事实证明,野牛的眼睛极度红肿,很难单独行动。

“舍己救人”谈奉献

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国中北部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体型较小的草原狼。当猎人包围这些狼时,他们经常放生鹰。当鹰发现目标时,它会追赶狼并引导猎人包围它。人们发现,被鹰发现的狼经常大声尖叫并通知同伴躲避,同时拼命奔跑以吸引鹰到自己身边,让同伴逃离猎人的包围。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狼攻击鹿群的时候。最初被狼发现的鹿并没有向同伴逃跑,而是将狼吸引到远离同伴的地方,从而使同伴逃脱了攻击。如何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动物的“奉献”精神?

美国动物行为学家汉密尔顿认为,动物身上的“牺牲”精神说明了动物身上存在“血缘淘汰”的进化现象。汉密尔顿观察到,当北美草原狼与父母和其他幼狼一起遇到危险时,它们通常会先营救其他幼狼,而不是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这种看似“舍己救人”的行为,从基因角度来看其实是合理的,因为父母和孩子身上有相当一部分遗传基础是与自己重复的,而首先救助其他幼狼,有利于保持整个狼群中遗传基因的绝对数量。“血缘消除”进化论认为,进化的核心应该首先关注种群的利益,而不是特定的个体,仿佛这些动物已经实现了“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体”的原则。

“血统消除”最极端的例子是蜜蜂和蚂蚁的不孕现象。

我们知道一个蜂箱里只有一只蜂后,所有的蜜蜂都在努力采集蜂蜜,而不是喂养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那么,我们如何在不通过蜂群繁殖的情况下确保蜂群的进化呢?科学家认为,蜜蜂是雄性单倍体昆虫,这意味着雄性蜜蜂只有一组染色体,而雌性蜜蜂和大多数高等动物一样,有两组染色体。因此,雄性蜜蜂的遗传基因只有雌性蜜蜂的一半。在同一个蜂巢中,雌性蜜蜂之间四分之三的遗传基因是重复的,这比普通动物的遗传基因要高得多。因此,从遗传基因的绝对数量来看,通过个体遗传促进蜂群进化的意义不再显著,因此蜜蜂选择了大多数不育,只剩下少数无人机采用了特殊的“血统消除”进化方法。

猴子玩偶和狼孩出现在印度等地,海洋中也出现了多次救助溺水者的“海豚英雄”。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救援行为,其实是动物在进化的长河中形成的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在激烈的生存环境竞争中逐渐丧失,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偶尔出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