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四川发现一古墓,男墓主却陪葬女性奁盒,专家说与刘邦有
出土“王邦”漆器的墓主人是谁?
而解谜——追求历史的真相,又正是考古学的方向和趣点所在。

现代考古现场
这座墓是1977年,时荥经县城关镇砖瓦厂工人,修建砖窑破土时发现的。
当时共发现了3座墓,分别是一号墓(M1)、二号墓(M2)、三号墓(M3)。三座墓的关系密切,可能是一个家族的。
墓地所在是荥河南岸一个高台地坪,当地人都称这地方为“古城坪”,因为这里居住有姓曾的人家,又叫“曾家沟”。考古勘探确认,这里有古墓群,距离当年的严道古城遗址仅200米远。在之前,当地村民在这里也曾挖出过几座古墓。
引起考古界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号墓。
这三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发现时上面不见封土堆,发掘后不见墓道。
墓内填土上部为厚厚的黄褐色的“五花土”,下层及棺椁四周则用白膏泥封填。
在白膏泥中,考古人员发现内夹卵石,这应该是为反盗墓而有意掺杂进去的,以增加盗掘的难度。
揭开白膏泥后,先看到的是外椁,揭开外椁后就是内棺,金丝楠木制作,开榫扣合,保存较好。
从现场遗迹来看,棺椁下葬时,先在墓底铺上一层桦树皮,然后再铺上木板。再用白膏泥封填椁室前,在椁板外铺围上两层树皮,保护棺椁。
现代考古现场
一号墓棺内的人骨早已腐朽不存,在二号墓、三号墓中发现了未朽化尽的人骨。
三座墓中,共出土41件随葬器。
其中一号墓中最多,有21件,以漆器为主,铜器、陶器次之,还有少量木器、竹器、炭精制品等,这些随葬品多放在棺后的足厢内。
暴露墓主身份的,就是其中的漆器。
一号墓随葬的漆器,有耳杯、奁盒、圆盒、双耳长杯、扁壶等,这些漆器的风格与湖北云梦楚国故地发现的秦墓漆器相似,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9件漆耳杯和1件漆圆盒上,发现了铭文——朱书“王邦”两字。

朱书“王邦”两字的漆器
最显眼的是漆圆盒,非常精致,木胎,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红漆绘卷云纹、变形凤纹、圆点纹等饰纹。
此盒通高17.4厘米、最大径19.4厘米,也应该是梳妆用的奁盒,由底和盖扣合而成。
在底与盖外部各朱书“王邦”两字,底上还有烙印“成亭”二字。
当时考古人员分析,西汉开国皇帝名叫刘邦,“邦”字在西汉初年是避讳字,结合墓中出土的铜器,与以往四川境内发现的战国晚期墓出土器物相似的情况,推断一号墓的年代早于西汉,应是秦墓。
漆器上的饰纹
而二号墓和三号墓年代稍晚,推测是汉初墓
依据是,二号墓中出土了4枚西汉初年刘邦太后吕雉当权时所铸“八铢半两”钱;三号墓与二号墓并行排列,相距仅2米,关系密切,下葬年代应该与二号墓相近。
“王邦”,是墓主的姓名吗?当时发表的考古简报上并没有谈。
但学术界在对墓葬出土随葬品和铭文的进一步研究后,对于墓主的身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不是一般人!
秦汉时,如今的荥经县叫“严道县”,当年当地流行的葬俗是船棺葬、岩墓一类,属于巴蜀风俗,当地人并不使用在楚人和北方中原人中间流行的土坑竖穴木椁墓。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艺术鉴赏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46:220000时光深处的母子情
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原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孕育】身怀六甲指妇女怀孕。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3:530000山东考古与中华文明之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中国考古学构建了史前至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中国境内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在距今一万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在相对平稳发展约五千年之后开启了文明化进程。黄河、长江流域和北方一线都出现了史前文明,这些文明因素及其创造者为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中黄河流域处于两者之间,其中游的中原地区又处于东西之中央,来自四方的文化因素包括族群于此汇集,于是成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7:050002新发现 | 天津蓟州区白马泉村北墓地发现汉至明清时期墓葬84座
白马泉村北墓地位于蓟州城区北的山前台地上,北倚渔山,南与蓟州区文物保护单位——白马泉汉墓群仅一路之隔(图一)。2022年5月~7月,因建设工程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地块占地范围内经勘探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共发掘汉至明清时期墓葬84座(图二),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图一墓地周边环境图二白马泉村北墓地航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00:480001“二里头绿松石综合研究研讨会”纪要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2: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