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发现山东地区数量最多的唐三彩俑——济南樊家遗址M49考古收获
樊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樊家村东,为巨野河、小清河、白云湖交汇平原地带。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清理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唐代墓葬,编号M49,出土大量唐三彩俑、白瓷器及墓志铭等珍贵文物,系山东省内乃至周边区域首次。
主要收获
M49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南,开口于耕土下,方向182°,东部被M38打破,南部墓道打破汉代墓M139。墓葬形制总体呈“刀把型”,通长10.28米。由梯形斜坡式墓道、砖砌甬道、墓门和方形砖砌墓室组成。梯形斜坡式墓道残长 6.55、宽1~1.9、最深2.3米。墓门前底部砸碎铺地放置三彩天王俑1件,其上再置一盒墓志铭,最后砖砌覆盖其上,外形上呈甬道状。墓门位于墓室东南,券顶,高1.5米,平砌封门。墓室近方形,内边长3米,直壁、于墓门券顶处向上叠涩收券,仅残存起券部位以下,残高2.2米,墓顶不详。

木门前墓志盖书写三行九字“齐州全节县朱君墓铭”。墓志铭因常年地下水位浸泡钙化严重,部分字口不清,共12行。可辨文字有“君讳满乐陵人也”“嗣子善祥为丧大唐开元三年乙卯岁十月巳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故郡城东南之原礼也”。墓志铭下压天王俑1件,系砸碎铺地。

墓室内西侧为棺床,置人骨2具,保存状况差。棺床东侧自墓门至墓室北壁随葬50余件唐三彩,因墓顶早年破坏,坍塌墓砖覆压造成个体较大三彩俑破裂。
三彩俑种类有天王俑2件,墓门两侧各一件,颜色以绿色、褐色为主,有少量黄色。东侧天王俑面向墓室内,站立于墓室东南角,头戴冠饰,头面部饰红彩,身着铠甲,双肩有飞禽,左手叉腰、右手高举,双脚踩怪兽,兽底有带镂孔底座。西侧天王俑延墓室南壁倒向墓室西南角,姿势、形式与东侧天王俑对称,仅表现在头饰、肩饰、部分衣饰及脚踩怪兽有少量差别,头面部有饰彩痕,因地下水位较高常年浸泡脱落。该天王俑附近同时发现有1胡人俑、2侍从俑、1俯听俑。镇墓兽俑2件位于墓门内侧,均向西倾倒,被墓葬覆压破损,颜色与天王俑同,形态各异,均蹲坐于带镂孔底座上。马俑2件,颜色以白色、绿色为主,少量褐色,装饰华丽,由于个体较大坍塌墓砖造成破碎严重。胡人牵骆驼2件,胡人较其他侍从俑高大,高鼻深目,卷发,身着大翻领服饰,左手抱拳与胸,右手高抬呈迁绳状,昂首挺胸,精神抖擞,骆驼绿彩装饰货物。胡人骑马2件,胡人一件以褐色为主,一件以绿色为主,马匹为白色、绿色、褐色,装饰较马俑简单。侍从14件,多站立于墓室东半部北壁墙脚下,有男女之分,发式、服饰各异。胡人俑5件。仰观俯听俑3件,其中俯听俑位于墓门西侧天王俑旁,绿色为主。2件仰观俑位于墓室东壁中部。羊2件、狗2件、猪2件、鸡2件、鸭2件、鸳鸯2件、骆驼2件、牛车1件套、臼1件、磨1件,均位于墓室东北角,灶1件、井1件,位于墓室东南角天王俑身后。同时还出土白瓷器20余件,多在镇墓兽附近摆放。瓷器种类有碗、盘、杯、瓶等,以碗为多,白瓷釉色白中闪青、浅圈足或假圈足底部内凹。


重要意义
1.根据文献记载及以往考古发现可知,北朝、隋唐之际,乐陵朱氏为典型的门阀士族,分支迁往青州,世代担任州郡长官。此次发现朱满墓,属记载及以往发现未有,对研究鲁北地区北朝至唐代人口变迁亦有重要意义。

2.《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北经华不注山”“又东北台县北”。春秋时有台邑,汉代有台县,两汉时期台县均为济南国的领县。南朝宋侨置魏郡,暨北魏置齐州东魏郡,宋孝武时期又徒历城至该城,北齐天保七年改济南郡还治历城,历经战乱以及济水等水源问题,台城被废。墓志铭记故郡城即为北朝时期的东魏郡,本次樊家遗址发掘证明,最早自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至西周时期,该遗址均有人类活动作为聚落遗址,而东周时期开始至汉代北朝时期大量出现墓葬,遗址西北约300米的亓家遗址时代与樊家遗址同时,文化内涵相似,在前期的考古勘探过程中也确实发现有夯土存在,文化堆积厚。墓志铭记葬于故郡城东南之原,反推墓葬西北300米的亓家遗址正是汉代台城,南北朝魏郡、东魏郡郡城所在。同时亦能证明此去南约5公里的城子遗址即为《太平寰宇记》所载全节县。济南城自永嘉年间西迁,城址一直未得到考古资料实证,现济南老城区以往考古发现,城墙为宋代始建,沿用至今,唐代之前未见实证材料,因此济南城在西晋至唐代之间具体城望位于何处至今唯一谜题。此次考古发现对台城及东魏郡的证实,对于以后寻找济南郡城有着重要的意义。



3.M49的发现是山东地区出土唐三彩器数量最多、造型最全、制作最精美的一次发现,属于山东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
4.M49出土瓷器均为浅圈足或假圈足底部内凹,具有中晚唐瓷器特征,此次在开元三年盛唐时期墓葬出现,为认识唐代瓷器的演化规律及断代标准提供了新的材料。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执笔:何利、胡娟、丁文慧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古井挖出失传古籍,内含两千年“乘法口诀”,西方人却称:不可能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秦朝的古墓。说到秦墓大家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秦始皇墓,这也难怪,因为秦始皇的陵墓是在是太吸引人了,作为统一六国的千古帝王他备受争议,况且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挖出过很多的帝王古墓,唯独是秦始皇的墓我们是迟迟没有挖完,生怕会因为我们的科技手段不够而错过什么历史性的时刻。在秦始皇陵墓如此大的光环下还有一个秦墓里也有着划时代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14:320000日享一书BGg01《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早上我室友找我要的书,社科院考古所编著的一本关于北周佛教造像的书。然而这本书怎么归类,我倒有些犯难。刚开始以为是个佛教造像的图录,打开文件一看里面有一半的内容都是文字内容,其中既有这批造像的信息,还有西安其他造像的信息和研究,似乎也像是专注,不过具体看内容,也具体介绍了造像的出土信息、器物信息和线图,似乎像一个研究内容比较多的报告。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33:030000窦鼻龙:中国辽宁小型杂食性恐龙(长1米/1.3亿年前)
辽宁目前发现了35种恐龙,是中国出土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前面,我们介绍了中国猎龙,它是一种辽宁小型恐龙,而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是窦鼻龙,它也出土于辽宁,一起去了解看看吧!窦鼻龙基本资料体型:窦鼻龙是一种生活在中国辽宁的小型恐龙,它体长1米,与斯基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36亿年-1.3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42:45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09:320000先王崇拜:汤商与殷商的问题
【编者按】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里刊发郭静云教授关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源及其意义和背景的分析与观察。一共三篇,本文为第三篇,欢迎转发和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6: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