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探秘|揭开商周文明的密码
我要新鲜事2023-04-24 23:55:021阅
西头遗址的发掘,揭示了泾河中游地区商周时期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和建筑结构可以看出,这个城邑遗址在西周时期具有非常高的等级,城墙、城门、道路交通等建筑技术非常精湛,功能布局也非常完备。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西周时期的城市规模和文化水平,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泾河流域的聚落演进提供了重要线索。

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铜器、陶器、象牙梳等。这些文物不仅仅是珍品,更重要的是它们证明了古代人类有着超乎想象的科技水平。比如在城址内东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西周晚期铸铜遗存,表明该区域是对铜器进行集中重熔、铸造新器的手工业作坊。同时,在南头地点还发现了两处深穴式储粮遗迹,为追溯深穴式仓储遗迹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感到惊叹,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人类文化多样性。

从西头遗址的聚落演化过程来看,考古人员推测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为安置一支殷遗民高等级贵族人群,分封诸侯,专门营建的大型城址。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周王朝的统治方式和聚落演进,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周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此外,考古人员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类型学比较,并结合碳十四测年,建立了晚商偏早、晚商偏晚、商末周初、西周中晚期的四个年代序列。这为探索文献所载“公刘居豳”“古公亶父迁岐”等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考古学线索,为研究周文化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学基点。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城址内东北部发现了西周晚期铸铜遗存,这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铜器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方式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考古人员还在南头地点发现了两处深穴式储粮遗迹,这为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的粮食储藏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上个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打开了光绪皇帝的陵墓,十分惊喜
光绪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命运比较坎坷,遭遇比较凄惨的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光绪皇帝手中却没有太多的实权,因为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陷入了没落,并且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慈禧太后作为权力的掌握者,并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帮助国家度过危机,虽然光绪皇帝有一番雄心壮志,但奈何手中无权,所以只能够听从慈禧太后的调遣。慈禧太后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其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以自身利益为首要前提。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0:32:440000古代那么多银子,现在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给出答案
在中国使用人民币作为流通货币,用来支付和交易,在古代银子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同我们现在所使用纸质货币人民币,具有同等的意义,在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不禁提出疑问,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流通货币的银子,储量应该很多,现在为何都消失不见了呢?对此考古学家为我们进行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电视剧情节过分夸张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0:42:110001林梅村: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近代历史科学的兴起,尤其是考古学传入中国,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史学“三皇五帝”创造历史的神话传说。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文明有独立的起源,而中国文明的发展却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历史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实例,就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来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9:190001贺云翱:从考古学观察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
读到先知书店策划的一篇美文《瘟疫:人类的敌人,历史的推手》,文中认为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有三个方面:地理环境、新技术、思想观念。从考古学角度是否也可以观察到这三个方面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52:350001郭立新:大禹治水地望分析(黄河篇)
核心观点:研究地形地貌和古气候,有助于了解治水的需求和难度;研究考古发现,有助于理解和评估治水技术和经验累积;文献首先表达的是撰写者的时空,而非其所描述的时空;古史复原应从一手考古与自然史料着手,摆脱文献目的性及后世国家创造自己历史的意识形态;大禹时代黄河下游周边社会所显示出来的社会规模和社会能力,或不足以治理黄河这种大河水患。郭立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4: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