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洗劫一空的古墓 经过考古专家挖掘 有个惊人发现
盗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法的行为,而保护古墓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中国历来主张陪葬,从生活用品到金银器物,甚至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都可以作为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在盗墓者眼中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尤其是一些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墓,就连里面的一个花瓶,如今都可能价值连城。

在和平年代保护墓地主要是国家的考古人员,考古人员通常会在一些古墓被发现或是被盗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挖掘,主要还是收集墓中的历史信息。笔者今天要说的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个太监墓,这座墓室已经被盗空,但为了收集历史信息,南京博物馆的考古人员还是前去进行抢救挖掘。
在这座太监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其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墓室里围绕棺椁处,在四个方向,各有一个铁环。这种铁环的作用考古专家也无法解答,最初推测是用来吊棺椁的,但经过距离测算,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这令考古人员感到困扰,但幸好墓中发现了一块墓志铭。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这是明朝一个太监的墓,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太监,是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副手洪保,也就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墓碑铭文共计741个字,记录了墓主洪保的身世和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洪保是朱棣的心腹太监,跟随朱棣一起推翻了建文帝,因此很受重用。
根据墓碑铭文的记载,郑和在1403年就实行过一次航海,抵达了泰国。这比普遍记载的甚至是教科书上的1405年第一次出海要早2年,而且出海次数不止7次,而是9次。这可能颠覆了历史上原先的说法。其中还描述了出海时使用的船只,这种巨大的木船长138米,宽56米。在这块墓志铭出现之前,很多学术界的人不相信明朝能造出这种巨大的木船,但墓碑铭文的记载证实了史书中的记载,让人们对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考古发现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个追溯和记录,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历史,甚至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太监墓中的墓志铭颠覆了历史上对郑和下西洋的认知,这对历史研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墓志铭:韩愈的文、颜真卿的字,这类文化遗产源起于何时
欢迎关注@考古李岩,与您分享考古带来的乐趣,也逗逗乐。#文物有话说##书法#考古老李就陕西最新出土的颜真卿书墓志铭曾经从考古的角度分析了颜鲁公的书法(链接:1、继续说陕西新发现的颜真卿书写墓志,考古方法说书法(二)2、陕西首次发现颜真卿书写墓志真迹,考古方法说书法),今天咱们再聊聊其中的历史与文化内容。说到墓志铭,作为一种文体,或者说是古代人写的一种文章的起源;是怎么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14:280000考古人物:张建林:三十年踏遍雪域高原,揭秘藏区古文明
很幸运,跟随张建林先生几次去过考察现场。2006年,西藏萨迦,张老师和团队正在进行考古挖掘,海拔四千多米,雨季中的小镇,上山下山,等雨停了开工的间隙,做整理绘图。我找了拖拉机独自去泡温泉,张老师和团队的人不会舍得浪费这样的时间。藏东,吐蕃时代的寺院里,张建林先生正在鉴定一幅清代的唐卡。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5:080000秦始皇陵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灭?千年之谜被美国学者破解,中外信服
在中国古代,墓葬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也建造了一座庞大的陵墓,这座陵墓规模之大,让人们惊叹不已。其中,最让人们好奇的便是陵墓里的一盏“长明灯”。据传说,这盏灯燃烧了几千年,一直没有熄灭过,是如此神奇让人不禁想要探究其中的奥秘。我要新鲜事2023-06-18 19:03:380003荆玲玲:西方全球史中的中国书写:学术史视角的思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8:28:260001河南大学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的讲话思想深邃、深入人心、催人振奋,在河南大学引起强烈反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26: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