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洗劫一空的古墓 经过考古专家挖掘 有个惊人发现
盗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法的行为,而保护古墓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中国历来主张陪葬,从生活用品到金银器物,甚至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都可以作为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在盗墓者眼中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尤其是一些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墓,就连里面的一个花瓶,如今都可能价值连城。

在和平年代保护墓地主要是国家的考古人员,考古人员通常会在一些古墓被发现或是被盗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挖掘,主要还是收集墓中的历史信息。笔者今天要说的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个太监墓,这座墓室已经被盗空,但为了收集历史信息,南京博物馆的考古人员还是前去进行抢救挖掘。
在这座太监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其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墓室里围绕棺椁处,在四个方向,各有一个铁环。这种铁环的作用考古专家也无法解答,最初推测是用来吊棺椁的,但经过距离测算,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这令考古人员感到困扰,但幸好墓中发现了一块墓志铭。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这是明朝一个太监的墓,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太监,是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副手洪保,也就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墓碑铭文共计741个字,记录了墓主洪保的身世和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洪保是朱棣的心腹太监,跟随朱棣一起推翻了建文帝,因此很受重用。
根据墓碑铭文的记载,郑和在1403年就实行过一次航海,抵达了泰国。这比普遍记载的甚至是教科书上的1405年第一次出海要早2年,而且出海次数不止7次,而是9次。这可能颠覆了历史上原先的说法。其中还描述了出海时使用的船只,这种巨大的木船长138米,宽56米。在这块墓志铭出现之前,很多学术界的人不相信明朝能造出这种巨大的木船,但墓碑铭文的记载证实了史书中的记载,让人们对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考古发现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个追溯和记录,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历史,甚至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太监墓中的墓志铭颠覆了历史上对郑和下西洋的认知,这对历史研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卢可可:丝绸之路文物里的文明交汇
人类文明的长河奔流不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永恒的主题,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融合、碰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一条“路”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最近出版的《杨泓文集》有专文讨论东西方文化交流,笔者颇受启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8:37:380000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更多细节揭秘!
深海之下,千百年前的历史静静封存;空寂之蓝,失落的海底遗珍惊艳时光。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和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的沉船,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堪称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本次深海考古发现有何亮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0:00:070000张荫麟:周代的封建社会·家庭
庶人的家庭状况自然不会被贵人身边的史官注意到,因此现在也无可讲述。只是这时代的民歌泄露一些婚姻制度的消息: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纵横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少年男女直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的自由在这时代已经被剥夺了。在樊笼中的少女只得央告她的情人: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甚至在悲愤中嚷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资阳人
▲资阳人发现地点地理位置图资阳人是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1951年在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修建铁路桥时,在桥墩基坑中发现。同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又出土一件骨锥。地质为晚更新世,距今已有35000年历史。资阳人头骨化石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是旧石器晚期的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资阳人头骨及石制品▲资阳人复原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44: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