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图书活起来——评视频图书《玉见月河》

书名:《玉见月河》
张友来 乔保同 编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ISBN:9787564953928
定价:398元
2023年3月12日,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友来和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乔保同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古玉科学研究丛书《玉见月河》正式出版发行。就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该书发行一个月的时间,网上就有50余万阅读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该书采用高清照片与超景深显微视频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视频与图书相结合,通过扫描二维码,让读者可以在手机上欣赏到动态的显微视频,从微观角度感受古人治玉工艺的神奇与魅力,读者还能够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和见解,在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应该说是中国首部“活”起来的出土玉器视频图书。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河南南阳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及附近,先后出土了一批与“羕”(养)有关的铭文铜器。90年代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物单位发掘了春秋末期“羕子受”墓,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玉器数量多达七百多件。“羕子受”墓玉器背景清楚、品类齐全、造型精致、纹饰精美、工艺考究,是一批珍贵难得的玉器考古资料。
这处墓地处于南阳盆地的东部边缘,位于淮河上游和黄河与长江文明交汇地带,其玉器风格兼具中原文化、楚文化和东南文化特征。另外,墓葬中还出土有多达 30 余件早期遗玉,其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商周时期以及春秋早期玉器。其中一部分保存完好的玉器是被直接拿来使用的,另一部分则是经过加工改制。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带有边缘钻孔的片状玉器,如玉虎、玉龙、兽面纹牌饰、蝉形饰以及各种不规则的玉片等,专家认为,这些出土玉片可能是缝缀在殓服上的,应当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玉衣的早期萌芽阶段。
据了解,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杜金鹏先生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文化遗产科学体系创新研究”之课题“出土玉器科学研究”展开实施,先后选取了十余个具有代表性遗址的出土玉器作为研究对象,集合历史、考古、地质、工艺和美术等学科的专家组成课题组,在利用现代先进科学仪器进行科技检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历史背景、文物价值、玉料特征、艺术风格、治玉技术、社会功能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研究。2014年,课题组选定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春秋墓出土玉器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桐柏月河春秋墓出土玉器研究》,这次出版发行的《玉见月河》应该是其姊妹篇。
在与《玉见月河》主编张友来教授谈话中了解到,他作为课题组的重要成员和科技检测研究的负责人,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用了近十年时间,使用红外光谱仪、微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现代科学仪器,对月河墓出土玉器采集了超十万组数据,拍摄了数万张高清照片。《玉见月河》是从中精选出来的,可谓十年磨一剑。
可以看出,该书是在各类专家组成的课题组综合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该书广泛地使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技检测,采用多种表现手段,可以清晰和立体地看到器物的局部或全貌;引入了现代流行的网络技术,实现了图片、视频与网络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可以在手机上欣赏到动态的显微视频,从微观角度感受古人治玉工艺的神奇与魅力,适合各个阶层人士的研究、阅读和鉴赏需求。正因如此,《玉见月河》被称为中国首部“活”起来的出土玉器视频图书。
视频图书《玉见月河》的出版,探索了让出土文物在图书上活起来的路子,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践行了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是一部极具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形式相结合的图书。该书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制作精良、传播广泛,充分发挥考古资源优势,融合新媒体形式,对推动文物出版全媒体传播具有示范引领效应。
作者:孙英民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八角古墓重现人间 壁画居然如此恐怖(活埋幼儿)
古墓里的壁画内容是活埋幼儿。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远文明的国度,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埋葬文化,不过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埋葬文化,现在的考古学家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墓室结构以及里面的内容来判断是哪个朝代的墓穴,而在考古的过程当中,考古学家们也已经发现了各种或者神奇或者让人惊讶和恐惧的事情,但是在前两年发现的一个壁画,却让专家们说毫无人性。山西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58:410000河南发现流沙墓 防盗手段堪称顶级(顶级凶墓)
河南发现的一座古墓里用流沙法杀死许多盗墓贼。2005年,河南考古队发现了一座防盗最为成功的古墓,因为古墓中发现了30多具历朝历代的盗墓贼事故墓主人上千件陪葬品一件未丢。这座古墓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凶墓的楚国流沙墓。2004年,河南蔡县郭庄村的一位村民发现自己地里有盗洞的出现,当地文物局立马来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全面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10-15 19:52:25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辽上京遗址
辽代都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上京为辽代五京之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辽国后,于神册三年(918)开始筑城,初名皇都。天显元年(926)扩建,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进行勘测和试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9:10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52:170000腊月最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其实我们没弄懂,都搞错了?
“腊月”之“腊”音义考辨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明天(周四,2018.01.24.)我的《北京晚报》专栏“一方钩沉”中,我谈的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腊月——就是现在这个月。历书上都将阴历的第12个月份称为“腊月”。“腊”,是这个月里最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弄懂这个字。腊月应该写作“蜡月”,而“腊”原本也不念là,更不是“臘”的简化字。我们都搞错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35: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