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博物馆》聚焦版块选题方向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指导各地博物馆实践,培育博物馆学人。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2018年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2021年3月再度入选。
为更好顺应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形势、新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基于刊物自身的资源优势,本刊自2023年第1期起,由黑白印刷改为全彩色印刷,并新增“典藏研究”版块。根据刊物定位,刊物内容分为聚焦、典藏研究、理论、实践、国际、青年和资讯七个一级版块。
以下是本年度六期聚焦版块的选题方向,欢迎博物馆同行踊跃赐稿。
1. 博物馆与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博物馆如何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推动发展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以利于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2.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定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特别关注博物馆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博物馆依托自身独特资源,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推动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博物馆在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发挥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实施“博物馆 ”战略,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在支持气候行动、促进社会包容、解决社会难题等方面的特殊贡献。
3.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博物馆展示
文物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工作,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更离不开考古工作。博物馆既是考古成果的保存者、整理者和传播者,又是考古研究与考古工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博物馆与考古新发现、考古资料阐释、考古成果转化和展示的紧密关系,博物馆中的考古藏品、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专业化建设与管理运行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立足博物馆的视角,推动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助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和成果转化传播。
4.博物馆与城市建设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产物,是贮存城市记忆的容器,在城市文化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建设“博物馆之城”作为“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依托博物馆参加和催化城市文化构建,推动建设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5.博物馆与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热潮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倡导社区、生态、乡情村史博物馆等建设。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如何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发挥博物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博物馆的力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6.中小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中小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强化中小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加强机制创新,有效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如何加强中小博物馆建设、推动中小博物馆发展,提升中小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激发活力、增强动能,为完善博物馆体系贡献力量。
扩展阅读 |《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3年)
— THE END —
来源:中国博物馆协会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胡博雅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考古发现一老年男墓主用多名妙龄女子殉葬,意外还不只这个
长子口墓发现的殉人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五月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谈了河南鹿邑长子口墓葬的考古发掘情况。其实,关于这座西周贵族大墓,有许多谜团至今未能解开,虽然考古报告已公开表多年,但此后的实质性的研究并无多大进展,比如殉人的问题,研究就不是太深入。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2:400000大型鸟脚类恐龙:禽龙 体长10米(奔跑仅用后两足)
禽龙是一种鸟脚下目恐龙,体长可达10米左右,主要生存于6500万年到2亿年前的侏罗纪到白垩纪,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四肢都是粗壮的,但只使用后肢进行奔跑,而它的前肢拇指部分则进化为了一个突出的尖爪,能够很好的帮助进食,并且具有一定的水生习性。禽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56:5900002023“文物里的新春祝福”贺岁海报、视频征集活动现在开始啦
征集活动各文博单位: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国文物报社将开展新春文博祝福征集活动,喜迎兔年新春,共同为全国观众送去春节祝福。一、征集主题文物里的新春祝福二、征集对象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三、征集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18:590000观展: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上新玉器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中有14件精品文物已经回山西“过年”了,岁末年关之际,良渚博物院因此特意精选了7件展品替换展出。其中便有良渚文化官井头遗址的玉璜组佩,将玉璜组佩的历史溯源到史前时期,和来自西周的“晚辈们”同台亮相,难得一见。哪些文物将与我们一同欢度春节呢?一起来先睹为快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33:510000中国考古百年 | 武汉地区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许志斌刘永亮等一百年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作为中国考古的一部分,武汉地区的考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基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回顾武汉地区考古工作的发展历程,向中国考古致敬,也向为武汉地区考古工作作出贡献的前辈学者致敬。雏形(1949年至1978年)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21: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