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博物馆》聚焦版块选题方向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指导各地博物馆实践,培育博物馆学人。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2018年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2021年3月再度入选。
为更好顺应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形势、新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基于刊物自身的资源优势,本刊自2023年第1期起,由黑白印刷改为全彩色印刷,并新增“典藏研究”版块。根据刊物定位,刊物内容分为聚焦、典藏研究、理论、实践、国际、青年和资讯七个一级版块。
以下是本年度六期聚焦版块的选题方向,欢迎博物馆同行踊跃赐稿。
1. 博物馆与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博物馆如何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推动发展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以利于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2.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定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特别关注博物馆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博物馆依托自身独特资源,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推动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博物馆在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发挥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实施“博物馆 ”战略,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在支持气候行动、促进社会包容、解决社会难题等方面的特殊贡献。
3.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博物馆展示
文物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工作,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更离不开考古工作。博物馆既是考古成果的保存者、整理者和传播者,又是考古研究与考古工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博物馆与考古新发现、考古资料阐释、考古成果转化和展示的紧密关系,博物馆中的考古藏品、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专业化建设与管理运行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立足博物馆的视角,推动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助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和成果转化传播。
4.博物馆与城市建设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产物,是贮存城市记忆的容器,在城市文化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建设“博物馆之城”作为“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依托博物馆参加和催化城市文化构建,推动建设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5.博物馆与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热潮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倡导社区、生态、乡情村史博物馆等建设。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如何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发挥博物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博物馆的力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6.中小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中小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强化中小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加强机制创新,有效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本期专题重点聚焦如何加强中小博物馆建设、推动中小博物馆发展,提升中小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激发活力、增强动能,为完善博物馆体系贡献力量。
扩展阅读 |《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3年)

— THE END —
来源:中国博物馆协会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胡博雅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南阳出现“天子”级别陵墓居然发现这么多兵器?(天子大墓)
河南南阳发现的天子墓穴应该是军阀。年在河南南阳发现了一个超级大的墓穴,在这个墓穴周围还有着几十个陪葬,像这样庞大的墓穴还是比较少见的。另外在这个墓穴里面还发现了很多的兵器。也就是这些兵器才让专家们对于这个墓穴的主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最让人们惊讶的是这个墓穴居然还没有被盗墓贼给侵犯过,也就是说这还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墓穴。墓穴里的绝世兵器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03:100000滥食龙: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长1.3米/距今2.28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阿根廷是大型恐龙的乐园,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就生活于此。不过除了大型恐龙外,阿根廷也生活着许多小型恐龙,其中比较特殊的有滥食龙,它是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因为体型小的缘故,它有什么吃什么,是一种小型杂食性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滥食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37:38000070吨重的黄河铁牛捞出后 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 考古专家 不敢动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和遗产,保护文物也是考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物的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控制温度和湿度。不过,有些文物竟然能够放在露天,被风吹日晒都不需要担心损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44:140000文博忆往 | 怀念石兴邦先生
我是见过石先生的。那是我小的时候,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记得有一天,石先生来我家做客,父亲将我拉到先生面前说,这是我家老大,晓悟。快叫石伯伯。石伯伯好!这是我和石先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会面。父亲与石先生的情谊还得从他考古起步的地方陕西说起,这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华县、渭南考古,也有大家不太了解的半坡考古,正是因为半坡考古使他与石兴邦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5:220000邓聪:古代香港历史的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49: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