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谈碑说帖》:王靖宪先生新著述、新视点
《谈碑说帖》
作者:王靖宪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定价:268元
横亘一生碑刻中求美求真
王靖宪先生今年九十有四,须发皆白,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永无止境,一以贯之地勤奋向学。先生潜心于读史、研学,手不释卷,长期的资料积累和理论素养保证了这部自选集的学术水准。
《谈碑说帖》是王靖宪先生1979年至2019年的自选集,将书名直接定为《谈碑说帖》,目次也由先生亲自编定,从一位编辑家、收藏家的角度极具匠心。或许这正是其自选成集的初衷,在提供了一批重要史料的同时,谈一谈过往所编、所得,说一说毕生所藏、所思,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看法,完成了一部普及与提高兼备兼容具有开拓性的著作,为中国古代美术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根据内容分类:第一章至第五章和第十二章谈碑;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说帖;第六章为美国安思远珍藏善本碑帖。全书共收录研究碑刻十二篇,研究帖本十八篇。其中,第十一章中国历代法帖叙录,用去全书偌大篇幅,堪称《中国法帖全集》(共18册)这部集中国著名法帖现存孤本、珍本、善本大成之作的概览。
翻检核对史料探其所以然
中国的碑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透显了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背景。它似地下档案,既是实物资料又是文物资料,保存着最为原始的历史信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每一块碑刻都可视为一部严整的“石头书”,既可补史之缺,又可证史之误。
王先生学殖深厚,黾勉从事。在长期的碑帖研读中观察力敏锐,透视力超常,反复翻检核对史料,细加考量,这些正是学术研究的坚实支撑。
本书辑录的部分文章,为先生早年在编辑出版图书时所作的综述性文本,散见于各类书刊。此次出版,先生特对部分文章做了增补修订。正如本书序言所述:其特色,一是按时间、地域、书风、保存情况等线索,将历代碑志、石刻文字进行整理,是为普及古碑刻开展的“知其然”的工作;二是按时间、地域、官刻或私刻、真帖或伪帖、优刻或劣刻等为线索,尽其所能地将《阁帖》以下历代刻帖列出并进行简述,是为梳理帖学源流开展的“知其所以然”的工作。
本书中读碑小札(7篇)和碑刻杂记(12篇)两组文章,乃先生退休之后,参与收藏、考察活动的札记,集合先生多年来访碑、读碑、购藏拓本时的发现与体会,是一批碑帖珍贵材料研究,在此首次刊布,值得特别关注。每篇文章虽篇幅不长,却搜罗宏富、编辑精审、评论切实,蕴含极为丰富的信息,行文上严谨不沉闷,条贯不呆板,宏整不零碎,具有鲜明个性和较高辨识度。我们从其不朽的笔力中,能读到坚实的专业基础、丰厚的学术积淀,同时能享受到古趣盎然的艺术和汉文化的绚丽和大气,带来畅快解惑、大快朵颐的美妙感受。
喜于收藏乐于探究
成于谈碑说帖
《谈碑说帖》关于碑刻与书法艺术精密、深入、独到的见解,每每皆是,不胜枚举。先生在第五章读碑小札中略述己见,“碑刻书法是书法史上宝贵遗产,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碑刻书法,既可以与汉简牍、残纸、写经等汉魏南北朝墨迹,对比研究,寻绎体势、结构、用笔的原貌,也可以从拓本上追求、借鉴、启示笔墨以外的东西。学习书法艺术道路是宽广的,刀痕、泐痕、残碑断石都可成为启示学习的对象,甚至拓本的各种不同拓法的效果,以及纸墨的颜色,都可以成为我们追求的东西。”
先生常言,“碑刻拓本是书法家和学习书法必备的资料,广泛地蓄碑对书家有很大的好处。碑刻拓本不仅提供古代书法范本,也提供很多可以吸取、启迪、借鉴的宝藏。”
闲暇之余,先生喜收藏,好装裱。他广为搜集诸家旧藏,积年累月,所获甚丰,收藏渐富。先生常将所购和收集到的古代碑刻拓片加以整理,亲自装订成册,或补足所缺,或多本汇装。他收藏的很多碑帖,除友人题签、题跋之外,还自己题签作跋,记录获得碑帖的经过及与友人互通交流的轶事。本书第十二章碑刻杂记中,先生不仅记录了上述购藏乐事,尤对楞伽山民、沈韵初、杨继振、姚茫父、周季木等先辈藏家独具青眼,阐释其藏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颇多灼见。谈及碑帖鉴赏及辨伪,先生自有其独到的见地,他认为“鉴别碑帖真伪、拓本的时代并不难,但对碑帖的鉴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各方面的修养。鉴赏水平不提高,书法水平也提不高。提高鉴赏水平也就是要提高审美能力。如果你看的东西多了,鉴别能力提高了,眼界就开阔了。对古代作品,无论是碑,还是帖,各有所长。对各种碑帖我们允许偏爱,不要强求一致。艺术本来是百花齐放的,在学术上,研究古代的作品要全面地看,这样才不会偏废,才能为我所用”。
先生藏有一方右任题“行成于思”赏石,常年置于书架醒目之处。他始终以碑帖为坚实确凿的史料,从中萃取证据,给史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长期整理与研究中重视理论,围绕历代珍藏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特质深入研究,揭示史料的文化内涵,弘扬藏品价值。
王靖宪一生潜心碑帖探究,积累丰厚,谨严梳理中创新不断,晚年完成的这部《谈碑说帖》,是搜集整理先生碑帖研究成果的精粹,也是碑帖研究领域的巨大进展,这一成果将中国古代美术史论的诠释和综合研究推向新阶段。
作者:杜希来
(作者单位:保利艺术博物馆)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走进昔日的延禧宫:浅谈故宫“水殿”灵沼轩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41:080000数据库建设为动物考古学研究提供新的着力点——写在“中国动物遗存数据库”建成之际
作者:吕鹏袁靖张学宝郑闯闯随着考古工作科学性的全面提升,科技考古领域在实物和数据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考古基础资源,且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趋势。此类资源不仅是开展文物考古科学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而且在当前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基因、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业等国民生产和生活领域亦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35:440001学伍子胥盗墓掘陵,焚烧皇帝尸体,喝“骨灰汤”解恨,到底啥仇?
原题:朝廷命官盗南朝陈武帝万安陵本文作者倪方六事情往往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大概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因果相连,冤冤相报吧。特别是在盗墓现象中,这情况似乎特别地明显。前面文章中说到的,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把杜崱的祖坟挖了,杜崱收把萧统的陵刨了。这里要说的,也是一件因果盗墓。图:陈霸先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8:090000包鲁巨龙:巴西巨型食草恐龙(长24米/距今6500万年前)
巴西是恐龙的一个特殊生活地,因为这里出土过南十字龙,它是地球上最早的恐龙。而除南十字龙外,巴西还曾出土过十几种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包鲁巨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包鲁巨龙基本资料包鲁巨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4米,与詹尼斯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4位,生活在距今1亿-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包鲁巨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31:490004作为女权主义者如何从事考古学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