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汉人世侯的兴衰史——山东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
#2022十大考古#

发掘单位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郭俊峰

张荣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章灵丘村北,2021年10月~2022年9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
初步判断相关墓葬32座,形制有砖雕墓5座、石室墓9座、土洞墓18座。墓葬排列有序,自北向南成排分布,墓向均为190度左右。出土各类瓷器及陶俑等500余件(组),其中官窑和青花瓷器共计40余件。

另外,还发现石碑4件、龙纹碑首2件、赑屃碑座1件、石翁仲4件、石羊3件及其他与陵园神道相关的100余件石刻文物,其中包括济南王张荣神道碑、济南王子孙谱碑等,石刻文字近4000字,记载了张荣生平事迹和张荣及其子孙共计六代的谱系官职情况。


墓地北端中部的砖雕壁画墓张荣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由墓道、前门楼、前室、后门楼、中室、后室及5个侧室组成,通长34.2、最宽15.1米。墓道为台阶加斜坡式。两门楼均为三层仿木结构,彩绘缠枝花卉,后门楼上层设一墨书“永安堂”的斗形匾。

除前室八边形外、其余各室均为圆形,直壁、穹窿顶;后室三侧室仅建造直壁部分,未与后室连通。



墓室内壁砖雕简单,中、后室设有斗拱和灯檠,后室三侧室各一灯檠。前室彩绘有莲花藻井、祥云仙鹤、水果花卉、斗拱立柱和侍女图;中室有牡丹纹藻井、花鸟图、缠枝牡丹、仪仗出行图等;

后室有莲花藻井、祥云仙鹤、花鸟图、盆栽花卉、婴戏图、妇人启门图、宴享图等;

后室南过道东西两壁各绘一执戟武士。其中牡丹纹藻井、仪仗出行图、持戟武士图等是山东地区元代墓葬首次发现。

其余4座砖雕墓均为单室,2座(M79、M82)位于M83南侧一排,应为张荣的子辈墓葬;2座位于M79南侧一排(M78、M80),应为张荣的孙辈墓葬。M79、M80均有双层彩绘仿木砖雕门楼,门楼中上部分别设一墨书“静安堂”“生天之门”的斗形匾。
石室墓多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墓室组成。墓室多单室,平面圆形或方形,穹隆顶设有莲花藻井。M50墓道西壁近门处有一壁龛。M81门外砌筑八字墙,墓壁东、西两侧底部各一狭小耳室。M74墓室分为前中后三室,后室发现一石碑及碑盖,刻有“宣授济南路诸军奥鲁总管张公灵柩”。

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其中M49墓道东壁下部近墓门处设一壁龛,青砖封堵,内有葬具一棺,棺内有幼儿人骨两具。
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出土器物、石刻、碑文等,结合相关文献,墓地至少包含至张荣玄孙的墓葬,时代贯穿整个元代。其中墓地北起第一排的M83为张荣墓;第二排为张荣子辈墓葬;之后的子孙辈墓葬分别依附于其父辈墓葬。
张荣为汉人世侯,被追封济南王,在《元史》《新元史》有列传。共七子、四十孙,子孙亦多居官位,部分官职较高,十四位子孙在史书有记载。其中,张邦杰、张宏、张邦宪、张宓分别被追封为齐郡侯、齐郡公、济南郡公等高级爵位。
张荣家族墓地是山东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其意义有:
1.张荣墓(M83)是目前全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壁画最丰富的元代墓葬,其前后双门楼、八墓室的结构为国内元代墓葬首次发现。其后门楼和M79门楼墨书“堂号”的斗形匾亦极为罕见。
2.发现一些重要遗迹现象:M49、M50在墓道中设置壁龛,尤其M49壁龛内埋葬人骨的现象在山东元墓中首次发现,全国亦为罕见;M81墓门外侧八字墙或为后世墓葬中此类设置的滥觞;另外在M83东南部发现明堂遗迹。
3.发现的石翁仲、石羊、望柱、神道碑、家谱碑等陵园构件为研究元代陵园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碑刻铭文可与《元史》等文献相互勘证、补史之阙,同时为研究元代时期汉人任用制度、职官制度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4.墓地布局规整,明显经过规划,对研究元代汉人、尤其是王侯家族的墓地选择及布局、墓葬形制选择、随葬器物、墓上设施等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以张荣为代表的汉人世侯家族的兴衰演变提供了重要材料。

5.丰富的壁画内容和陶俑等随葬品形象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情景,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6.出土瓷器种类繁多,含钧窑、龙泉、磁州、景德镇等多个窑系,对南宋和元代瓷器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元代丧葬用瓷和贸易交流提供了新材料。其中元青花瓷器是济南首次发掘出土。

发掘工作照





作者: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良渚考古发现以前我国人是怎么知道有五千年历史的
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指的是我国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脱离原始的氏族群居阶段,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国家和高级社会组织的阶段。中西方对于“文明”的定义标准存在差异。古代典籍中将文明解释为“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说:“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简而言之,当有善行且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人治理国家时,就代表文明的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6-11 20:56:070002安第斯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40米/距今9100万年前)
恐龙时代的阿根廷,因为气候适宜,植物茂盛,这里生活着许多大型、超巨型恐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安第斯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安第斯龙基本资料安第斯龙是一种南美洲的超巨型恐龙,它体长18-40米,仅比阿根廷龙、超龙小一点,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位,生活在距今1.13亿-9100万年前的中白垩世。安第斯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45:010000古今盗皇陵“克星说”从何而来?史上最牛“盗墓部队”底细揭秘
原题:孙殿英盗清东陵大案(三)本文作者倪方六孙殿英到清东陵到底是什么原因,人云亦云,莫衷一是。但有这么一个说法颇有意思,就是孙殿英是“克星”——专克满清。图:彗星在祖陵上出现,古人往往视为凶兆(合成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24:320001暹罗盗龙:泰国大型恐龙(长7.6米/长有牛排刀状锯齿)
暹罗盗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鲨齿龙科恐龙,诞生于1.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7.6米,属于大型肉食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牙齿上长有类似牛排刀一样的锯齿,第一批化石是在泰国的呵叻省。暹罗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38:320000文物事业不可或缺的新闻纸——写在《中国文物报》创刊37周年之际
在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史上,8月16日应是值得铭记的日子。1985年8月16日,《文物报》在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3号创刊。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不缺乏厚重的历史。即便如此,《文物报》诞生的意义,也不乏是浓墨重彩的一笔!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