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揭示全新的窑业类型——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址
#2022十大考古#

发掘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复旦大学
项目负责人
朱存世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处的中缸窑子,东距银川市约40公里。于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窑炉13处(图一)。

2021—2022年10月,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等出土精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Y1与Y2 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图二),揭露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图三),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遗迹(图四)。



Y1与Y2为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窑顶残。采用条石垒砌,由火膛、窑室、烟囱和两侧护窑墙等组成。Y1残高2.90米,Y2残高3.30米。以煤为主要燃料。火膛形制呈弧壁梯形,炉栅采用匣钵与耐火土烧制的粗大炉条搭建。窑床铺有较厚的耐火砂。烟囱长方形,位于窑尾底部两侧(图五)。

作坊遗迹两窑炉共用,由储泥池、辘轳坑、釉料缸、存贮间等构成。除釉料缸外,其余均用石块砌筑,保存比较完整。其中辘轳坑内保留了陶车的木轴等重要遗物(图六)。

窑场外围的山坡上,发现了瓷土矿坑、挖煤坑与石英矿坑,瓷土与燃料均为就近取材。
瓷器产品均为精细白瓷,以碗(图七)、盘、盏、碟(图八)等日用器为主,亦有花口瓶、梅瓶、执壶、罐、洗、灯等大型器物与白瓷板瓦等建筑材料。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微泛青,施釉均匀,玻璃质感和透光性极强。素面为主,常见花口(图九)与瓜棱(图一〇)等简单的装饰,以造型与釉色取胜。




窑具包括匣钵(图一一)、垫饼、支烧具以及测温锥、垫圈(图一二)等,以匣钵为主。均使用匣钵正烧,碗盘类等器物在匣钵内多件涩圈叠烧(图一三),瓶、罐类等器物单件装烧,器物与匣钵之间均使用垫饼垫烧。匣钵之间用釉封口。



根据出土器物,Y1与Y2为西夏时期,始烧于西夏早期偏晚,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苏峪口瓷窑址是西夏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考古发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是发现了一个新的窑业类型——贺兰窑。该窑主要生产精细白瓷,胎白质坚,釉白温润,透光性超强(图一四);工艺采撷两宋南、北各窑之菁华,并创造性地在胎、釉中添加石英,原料与燃料等均采自窑址区;以造型与釉色取胜而少见北方地区流行的纹饰,在国内同时期的窑业中独树一帜。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烧造精细白瓷的空白,对于探索两宋时期我国制瓷业的交流与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在贺兰山内还发现几处窑业面貌与其相同的窑址,可称之为“贺兰窑”。

第二、发现了保存好、结构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尤其是瓷土矿、石英矿与煤矿等资源在窑址区同时发现,这在我国陶瓷考古上尚属首次。
第三,找到了西夏宫廷用瓷的烧造地。本窑址烧造的产品与西夏陵、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离宫、寺庙等遗址出土的精细白瓷以及建筑构件基本一致,而且多件匣钵上戳“官”字款(图一五),可确定是西夏宫廷用瓷的烧造地,具有西夏“官窑”的性质。

第四,发现了独特而高超的窑业技术。首次发现了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区大规模用釉封匣钵口的装烧技术(出土的匣缽均用釉封口)。首次在瓷胎、瓷釉中发现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术。这在两宋时期全国窑场中首次发现,在我国的窑业技术上独树一帜。
第五,复杂的窑业面貌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本窑址的马蹄形窑炉根植于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窑炉类型,典型器物如高圈足碗、瓜棱深腹罐等,其釉色、器型与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湖田窑相似。表明该窑址作为西夏的代表性窑场,在吸收北方传统窑业技术菁华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南方景德镇湖田窑等窑先进的窑业技术和审美趣向,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窑业类型。充分反映了两宋时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鉴于苏峪口瓷窑址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本项目继续有计划地进行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同时加强科技考古和资料整理,深入发掘和阐释其内涵与价值,并尽可能地做到原址保护与展示。
发掘工作照





作者:宁夏考古研究所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观影:腆腆周原
#历史开讲#夏商周三大都邑,二里头、殷墟、周原,这其中周原可能是大伙儿最为陌生的一个。其实这座位于陕西的古老都城,见证了武王伐纣、商周易代,它是《封神演义》中战争频发的西歧,也是《诗经》中描写的“万邦之方”,还是目前我国两周考古做得最系统,成果最多的都城,那么这座城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2:180000两岸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考察天岳幕阜山上古文化遗存
2017-09-1416:14来源:新华网9月6日至9日,由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郭立新、郭静云等考古学、历史学教授和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硕士生组成的上古文化考察组一行,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天岳幕阜山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湖南省社科院区域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行易研究员及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肖敬东、平江地方学者杨衍秋等参与了考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9:350001楯甲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7.6米/不具备攻击性)
一般来说,就算是食草恐龙,因为生存环境的原因,也是极其凶狠的,比如美甲龙,它是食草恐龙,但能锤杀同体型的食肉恐龙。不过楯甲龙例外,它是一种性情温和的食草恐龙,不具备攻击性,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楯甲龙基本资料体型:楯甲龙是发现于北美洲美国的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7.6米,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269位,生活在距今1.16亿年-91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1:59:180001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一)
一古代都城考古学的学术意义考古学是通过人类及其与之相关遗存的物化载体研究人类历史的科学。考古学一般分为“史前考古学”与“历史时期考古学”,分别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历史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形成以后的历史。“国家”属于政治学概念,国家活动的基本平台是“政府”,考古学视阈之下的国家“中央政府”的物化载体是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城与国家是密切相关的,都城是国家的“缩影”。0000黄河河道惊现千年汉代古墓 直接把专家看傻眼(黄河古墓)
在黄河边发现的是一个汉代古墓。自从古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在给自己选择墓穴的时候,就有着很多的门道,越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就越是挑剔,一般来说,能够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坟墓非常好,在2020年就在黄河附近挖掘出来了一个古墓,这个古墓挖掘出来之后,居然让专家也直接看傻了眼,因为在里面确实有非常多的宝物。黄河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24:4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