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01发掘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武汉大学
郧阳博物馆
十堰市博物馆
02项目负责人
陆成秋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坐落于汉江北岸,曲远河口西边(图1)。东北距青曲镇约10公里,东距郧阳城区约40公里。遗址的海拔高程160-287米。遗址因于1989、1990年发现两具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而闻名,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人类化石的地层的时代被测定为距今110-80万年。遗址保存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埋藏于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内(图2)。
两具“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学堂梁子遗址开展过5次考古发掘,发掘出丰富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为解决早期发掘与研究所遗留的有关“郧县人”确切的体质形态、生存时代和遗址性质等学术问题,并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活化历史场景创造条件,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2022连续两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多学科交叉的考古团队,对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
为保障考古发掘的质量和文物安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十堰市和郧阳区政府共同努力,在遗址修建了温湿可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考古方舱和考古工作站等(图3、4)。
同时,为了使考古发掘更加科学、系统、有序和可持续,考古队引进了考古发掘数字管理平台、ArcGIS系统和国际通用的最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记录方法,对遗址进行地点和发掘区的划分,纳入新的布方与测控系统。以遗址范围内的山梁为基本地貌单元分为若干地点,各地点又分为若干发掘区。学堂梁子为第一地点(Loc.1),第一地点又分为ABCDE五个发掘区,总基点为N400E400,布1×1米探方,正北方向(图5)。
图5 学堂梁子遗址Loc.1发掘位置
2021-2022年的发掘主要在B、C、E区进行。所有发掘都在自然层,内按2-5厘米厚的操作层精细发掘。
各区发掘情况如下:
C区:位于第一地点四级阶地最高处的总基点附近,布设105个探方,发掘面积105平方米。目前共揭露6个自然层,深约4米,未到底。
地层情况如下:
第①层,表土层。粉砂质粘土。混杂结构,较疏松,多孔隙。包含有植物根系,近代瓦片,少量石制品(扰动)。
第②层,粉砂质粘土。棕色(7.5YR6/4 strong brown)。小棱块状结构,较疏松,少孔隙。上部发育山脊状和姜状钙质结核,见黑色片状铁锰质包膜和灰绿色潜育化条带。出土少量石制品和一些作为储料的砾石。
第③层,粉砂质粘土。红棕色(2.5YR4/4 reddish brown)。棱块状结构,较致密,包含有姜块状钙质结核,灰绿色潜育化薄膜和黑色铁锰包膜。出土较多石制品。
第④层,粉砂质粘土。红棕色(2.5YR2/4 reddish brown)。小棱块状结构,较紧密,包含有块状钙质结核,灰绿色潜育化薄膜和黑色铁锰包膜较上一层有所减少。出土一定数量的石制品。
第⑤层,粉砂质粘土。黄棕色(10YR5/3 brown )。棱柱状结构,较紧密,包含有少量灰绿色潜育化薄膜,黑色片状铁锰包膜和铁锰结核颗粒(粒径0.2-0.5cm),发育少量姜状钙质结核。也出土石制品。
第⑥层,粉炒质粘土。红棕色(7.5YR4/3 brown)。棱块状结构,较紧密,杂少量黑色片状铁锰包膜,发育少量姜状钙质结核。刚露头。
C区第二至五自然层为该遗址首次揭露的层位,每个层位都分布一定数量的石制品,共出土83件,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和搬入砾石(图6)。
(c18 石片;2.c3 石片;3.c14 石核-砍砸器;4.c13 石核;5.e157 石片;6.e31 石片;7.e28 石核;8.e43 石核;9.e117 刮削器;10.e65 手斧;11.e100 手斧)
出土石核大部分保留自然台面,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小石片与大石片并存;工具的修理加工方法以锤击法为主。C区作为四级阶地最高点,保存了最完整的地层堆积,新发现的层位延长了该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序列,对于探讨遗址完整的地层、年代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E区:位于第一地点三级阶地的油坊梁子东端,布设126个探方,发掘面积126平方米。目前共揭露3个自然层,深约1.6米,未到底。
地层情况如下:
第①层,耕土层。粉砂质粘土。深棕色(7.5YR6/4 strong brown)。混杂结构,较疏松,多孔隙。包含有植物根系,近代瓦片。
第②层,粉砂质粘土。棕褐色(7.5YR5/3 brown)。团块结构,较致密,含黑色片状铁锰包膜及较多灰绿色潜育化薄膜。出土较多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搬入砾石等石制品。
第③层,粉砂质粘土。棕红色(7.5YR4/3 brown)。团块结构,夹杂黑色铁锰包膜。出土有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和搬入砾石等石制品。
E区共出土旧石器时代较晚阶段的石制品148件(图6)。
所出土的石核大多数保留自然台面,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小石片与大石片并存;工具的修理加工方法以锤击法为主,发现有以大石片为毛坯单向加工而成的刮削器以及以砾石为毛坯双向加工的类手斧工具。E区的发现进一步延长了本区域古人类活动史,对于探讨本区域旧石器文化技术演进和构建本区域更加完整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B区:位于遗址核心区,紧靠出土“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的A区,该区域曾在20世纪70年代土地平整时被削掉3-5米厚的粘土层。新一轮发掘在此共布设203个探方,发掘面积203平方米。目前共揭露3个自然层,深35-65厘米,未到底(图7)。
地层情况如下:
第①层,耕土层,粉砂质粘土。上部为潜育化灰绿色层,下部为深棕色过渡层。粘性较大、细密,包含有较小的细石粒和不规则的钙质结核以及大量的植物根系。
第②层,粘土质粉砂层。深棕色(7.5YR6/4 strong brown)。棱块状结构,较疏松,少孔隙,有一定粘性。发育大量絮状或姜状结核层。含大量黑色片状铁锰包膜。出土少量石制品和作为储料的砾石,共26件。还出土少量动物化石,种类有貘、鹿、猪等,化石分布较零散。
第③层,粘土质粉砂层。黄棕色(10YR5/8 yellow with brown)。团块状结构,较疏松,含沙多,无粘性。发育大量姜状钙质结核层,局部可分上下两个亚层。有少量黑色铁锰包膜。可见棕红色片状粘土淋漓痕迹,从上到下逐渐减少。出土少量石制品和作为石器原料而搬入的砾石;出土郧县人3号头骨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大多包裹在坚硬的钙质结核中。
B区出土的石制品主要是石核、石片和少量有二次加工痕迹的石器,另有部分古人类搬运至遗址的石料(图8)。
石核绝大部分为自然台面,单面单向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石片普遍尺寸较小,未见大石片;工具的修理加工方法以锤击法简单加工为主。出土的动物化石呈杂乱块状或条带状聚集分布;部分骨骼化石保留了原始连接状态,表明这些化石被原地埋藏或未经过长距离搬动。经初步观察,动物种类有猴、虎、鬣狗、剑齿象、犀牛、野猪、小猪、貘、鹿、牛等,总体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森林型动物群(图9、10)。
2022年5月18日,在距“郧县人”1号头骨发现33年后的同一天,在相距33米远的考古发掘地层壁面上,“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埋藏在B区第③层粘土质粉砂层中,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具有直立人的体质特征。难能可贵的是,3号头骨形态基本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以前发现的两具头骨更丰富而真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具头骨变形的缺憾(图11、12)。
在学堂梁子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中,专家组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工作方案,考古队采用最新的田野考古规程和前沿科技手段,对埋藏头骨化石的部位及时进行了扩方发掘,基本厘清了化石的分布、埋藏和产状及与其他动物化石、石制品等遗存的层位与空间关系,完成了地层与埋藏状态的高精度的激光扫描记录和发掘过程的高清晰的三维建模,并系统采集了沉积、环境、年代和微体植物化石与遗传信息分析样品,发掘过程系统、规范、精细(图13、14、15)。
发掘所揭示的人类化石的空间位置、埋藏情况和沉积物信息,以及所展开的地层对比分析皆表明,“郧县人”3号头骨与以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位于同一套地层中。地貌位置、地层序列和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显示人类化石埋藏于早-中更新世地层中。以前采用电子自旋共振、铀系法、古地磁方法测年结果指向距今约100万年,新的取样和多方法测年将会得出更精确的年代数据。
“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本次发掘的收获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文化发展的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追溯:湖人队史(七)约翰逊和伯德开启的黑白双雄年代
纵观NBA的历史,就是一部对抗的战争史,如果一定找出几对“宿敌”的话:其一,便是“篮球皇帝”张伯伦和凯尔特人军魂拉塞尔;其二,便是上世纪80年代东西对峙的“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之后可能还有科比和艾弗森,詹姆斯和杜兰特。旁观者起哄不止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0:500000新发现 | 湖南常德黄土山旧石器遗址发掘收获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1:300000古代城市很少“看海”,古人建的下水道为什么比现代有用?看看《唐律》上一条规定全都明白了
古代城市下水道管理考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全国多个城市进入了雨季“看海模式”,CCTV每天都会报道这方面的新闻。现代城市水道的泄水防涝能力受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质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搞起来的下水道,在雨季到来时不起一点作用?大雨大淹,小雨小淹。(城市暴雨成灾)而在古代,这种情况“大城市现象”并不多见。我们可以来看看古代各朝的下水道的建设与管理。从唐朝首都长安城说起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3:530005NBA全明星赛编年史2003:乔丹最后一舞,姚明首秀
2002-03赛季,迈克尔-乔丹最后的一个赛季,这是一届属于他的全明星赛,玛利亚-凯利身穿奇才队的23号球衣,献唱一曲《英雄》,不禁让乔丹老泪纵横。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5:110001孙机:名称依旧,形制全非——中国服饰史中的几个例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7: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