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
01 发掘单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02 项目负责人
张溯
一、遗址发现及前期工作

跋山遗址位于山东省沂水县河奎村,鲁东南沂蒙山腹地沂河上游,北距跋山水库约300米。2020年7月,因水库泄洪致使地层内象牙出露而被发现。2021年初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石制品、动物骨骼及部分骨制品等5000余件。2022年遗址转为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50平方米,出土文化遗物近5000件,并发现早期人类活动面。遗址濒临河道,目前已修建围堰及工作方舱等保护设施,在原址保护的前提下持续开展发掘工作。

2021年4月,对跋山遗址进行首次发掘,依据文化堆积残留情况,将遗址为南北两个发掘区。北区保留文化堆积的①-⑦层,南区保留⑤-?层,二者叠加后整个地层堆积厚近8米,划分为14个文化层,每个层位均有石制品出土,分别对应第一至第十四文化层。
2021年度清理北区的第①至④层,南区第⑤至⑧层。其中第⑦、⑧文化层是遗址的主文化层,出土文物占比约90%。初步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第一文化层形成时间为距今6.1万年,第⑦文化层接近7万年,第?文化层为10.4万年,第?文化层所出象牙经铀系法测年为不晚于9.9万年。文化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二、2022年度发掘收获及初步认识

2022年发掘面积为50平方米,其中南区发掘面积近35平方米,北区4平方米,沂河对岸阶地试掘面积约11平方米。按照旧石器考古发掘方法,在文化层内划分操作层,以5厘米为一水平层逐层向下揭露。截止到2022年11月初,已清理至第?文化层,共清理出土石制品及动物骨角化石近10000余件。石制品主要以附近山体富集的脉石英为原料,兼有部分石英岩和燧石。
目前将整个剖面分为四套堆积:
①-⑥层对应上部文化堆积,时代在距今6-7万年,表现在地层亚黏土和含有风化壳页岩角砾的粉砂质黏土堆积,仅有石制品而无动物化石出土。



⑦、⑧层为具有原地埋藏性质的、但受洪积影响较大的堆积,其中第⑧层可以分为两个亚层,其下部有棕红色黏土出露,仅在东剖面可见。此二层表现在以包含粒径不一的石灰岩砾石为主的灰色粉砂层,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类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出土的动物骼化石种类丰富,目前可鉴定的属种包括:古菱齿象、披毛犀、原始牛、野牛、普氏野马、野驴、野猪、麋鹿、赤鹿及小型鹿科。

⑨-?层系具有河漫滩性质的堆积,每层均可细化为多个亚层,表现为水平层理的各种粉砂堆积。同样出土数量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

?-?层为下文化层,其中第?、?层时代最早,年代或在距今10万年前。出土以古菱齿象和披毛犀为主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极为丰富。目前已发现7个古菱齿象下颌(至少代表7个个体)及2个披毛犀头骨,甚为完整。石制品出土数量颇丰,且包含类型十分丰富。


第14层应系阶地底砾层,物源来自临近山体,为磨圆度较高的石灰岩和页岩。该层目前判断为人类活动面,即古人类在河滩出露的砾石面上进行打制石器、肢解动物等行为的场所。表现在石制品类型最全,包括石锤、石砧及大量碎屑类(小于2厘米),与此上文化堆积均不相同。结合石制品磨蚀程度较重来看,应后期受到过河流冲刷。


同样值得注意的第?层,该水平层内分布着大量砾石,石器和动物骨骼化石伴生,出土了完整的披毛犀头骨化石及古菱齿象下颌骨、肩胛骨、尺骨、桡骨、股骨等。完整的象的骨骼化石是否来自同一个体,出土的石器与动物骨骼是否全部存在直接联系等问题目前正在开展相关研究。
出土的具有人工加工痕迹的象牙制铲形器系国内首次发现的对古菱齿象门齿进行加工利用的情况,结合本层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骨制品,不排除跋山遗址的早期占有者已经拥有对动物骨骼进行磨制的思维和技术。


三、多学科研究合作

目前遗址正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华东师范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以期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已开展的科研项目包括对象牙制铲形器的三维建模及初步电镜观察、遗址地层堆积的系统采样工作(测年土样及环境样品的采集等)、中上文化层石制品、动物化石的初步分类等室内整理工作。因受疫情和合作单位任务积压等限制,石制品残留物分析、微痕分析、动物化石、古DNA样品分析等研究工作等正在进行中。
四、跋山遗址学术价值


跋山遗址是目前山东省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地层连续,堆积厚重,文化时代跨度较大。跋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尤其是以古菱齿象为主的动物骨骼化石与大量石器间杂分布,为研究、复原晚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对遗址的利用情况及生计方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材料,对建立我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研究当时人类加工工具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复原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山西一座古墓被盗墓 留下石头成为国宝(山西文物)
娄睿墓中最珍贵的文物是石头上的壁画。虽然山西的墓葬以及地下埋葬的文明并没有使隔壁的陕西省那么多,但是山西作为5000年文化发源地之一,也确实出现了很多文物,各种墓葬也并不在少数,上个世纪80年代,山西地区有一次大规模的墓葬考察结果就在山西某县城发现了一个古墓,不过这个古墓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有了上百个盗洞,一方面说明这个古墓肯定有价值,另一方面说明几乎已经被掏空。古墓被盗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1:47:150000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盗墓案,10年后事发,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
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的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都是很隐蔽的事情,如果不是意外,外界并不会知道。10年前山西新绛县一所村学校内的古墓被人盗了,10年后才真相大白,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这起盗墓的曝光有点意外,是在一起文物倒卖案中《详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墓中盗出一件青铜器,青岛买家听说后打飞的赶去看货,1360万入手》一文)交代出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510000与众不同的川西盗墓:盗墓不用洛阳铲,也不挖盗洞,还不图随葬品
特殊的川西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盗墓也是这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少为人知的川西盗墓。“川西”,四川西部地区的简称,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盗墓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盗墓者的动机。川西的荥经,曾发生几起盗墓事件,格外突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6:210000非洲巨型肉食恐龙:始鲨齿龙 牙齿内勾(像匕首一样锋利)
始鲨齿龙是在非洲的尼日撒哈拉沙漠附近发现的,属于兽脚亚目类恐龙,诞生于1亿2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普遍体长可达10米之多,因此它也属于巨型食肉恐龙,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的牙齿像是匕首一般锋利,能够轻易的刺穿猎物的皮肤。始鲨齿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33:250000南京最传奇墓葬:800年后打开尸身不腐,朱元璋向墓主许愿赔罪
南京最传奇的一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南京名墓,不少网友应该都会想到明孝陵、中山陵。其实在老南京眼里,最传奇的名墓是宝志墓——又称宝公塔。说起宝志墓,不要说外地人了,不少南京本地的年轻人也许未必清楚。宝志是谁?此人可不简单,比朱元璋还传奇,在佛界影响极大。宝志是南朝僧人,俗名“朱宝志”,是中国古代佛界一大禅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7: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