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53

与众不同的川西盗墓:盗墓不用洛阳铲,也不挖盗洞,还不图随葬品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6:210

特殊的川西盗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盗墓也是这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少为人知的川西盗墓。

“川西”,四川西部地区的简称,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盗墓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盗墓者的动机。

川西的荥经,曾发生几起盗墓事件,格外突出。

荥[yíng]经,是一个有历史的古县,旧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是古代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西线中四条支线的汇聚于此。

现代的荥经隶属四川雅安市,严道古城遗址在今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原鹿鹤公社古城大队)附近,当地人称为“古城坪”,城址周围有很多古代墓葬群,如曾家沟古墓群,高山庙古墓群等。

这些古墓都隐身于耕田之下,地面不见封土,根本看不出下面有墓。但过去当地农民在耕作中,时不时地可发现古墓随葬品,还能碰到棺材板。

家住古墓边上,有想法的当地人睡不着觉了。

田间地头露出的棺材板

近些年,严道古城遗址周边不时出现盗墓者的身影。

盗墓者寻找古墓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用中原盗墓者常用的洛阳铲一类工具,而是用自制的钢钎样的细铁棍,用力往地下插,如果下面有墓的话就会被插到。

这种探墓工具非常简单、方便,与北方盗墓者用的扎子、探杆具有相同的功能。

他们盗墓的方式也与其他地区常见的盗墓手段不太一样,不是开挖出能容一人上下的盗洞,而是挖出一个大坑,直接把墓葬棺椁全部暴露出来,如考古发掘中的“大揭顶”手法差不多。

北方常见的盗洞与盗墓用小铲

如此盗墓非常费力气,是不是太笨了?为什么要这样?往下看就明白。

有一天,古城村4组的曾姓村民发现,一夜过来自家位于曾家沟的地里,出现了好几个大坑。坑都是长方形,如棺材下葬时挖的墓穴,挖坑的时间大概是在半夜,村民担心有不好的事,便打电话给县公安局,希望派人过来看一下。

公安局遂派民警前去看究竟。

在路上,民警想可能是民事纠纷吧,但到现场后,民警也察觉到了异常,大坑的背后不简单——这些大坑都有回填的痕迹,只是没有回填平整。

被盗墓者回填的盗坑

曾姓村民家这块地位置很偏僻,离村上最近的一户人家有一里多远。谁会在半夜到自家的地里挖出这几个大坑?是恶作剧,还是报复?可自己也没有得罪过人,蹊跷。

民警多少听说过盗墓的事,推测大坑或与盗墓有关。

警方便给县博物馆打了电话,希望派专家到现场帮助鉴定,看是不是盗墓。

博物馆人员到现场,也吃了一惊,如果是盗墓,怎么会挖这么大的坑?

最大一个坑,长约5米,宽约3米,比现在一般的墓坑要大出许多!

现代土葬现场

仔细观察,在大坑周边的地上有踩踏拖拽痕迹,地上还找到了一条粗绳,一只有破洞的手套,和一本驾驶证,这应该是挖坑者留下的。

坑下会不会埋了什么?当时警方找来的村民,将大坑里回填的泥土挖出。但坑里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空的大坑。

地上散落的泥土与田里的耕土明显不同,这是俗称的“五花土”,是墓穴的人工封土。出现这种土基本可以肯定,大坑所在是一座古墓。那么,如果是古墓的话,随葬品可以盗走,那棺材呢?尸骨呢?盗墓者总不会喜欢这些东西吧,要将之盗走。真是怪事一桩!

盗墓者丢在现场和手套
现场发现的绳索

再仔细看,县博物馆人员从泥土中找到了棺椁、陶器的碎片。

结合现场有踩踏拖拽痕迹,还有绳子的情况来分析,很可能盗墓者在挖出坑后,把棺椁拖出来,拿走了里面的宝贝,然后把棺椁运到他处扔弃,以免被人发现。

但如此这般盗墓,也太费力气了吧,盗墓者难道是一群笨贼?

破案后,大家才知道了真相。

警方着手调查侦办,起初走访周边村民没有得到有效的线索。

顺着现场发现的驾驶证来调查,应该比较好办,但与车管部门一联系,发现驾驶证是假身份证办的,并不是真实身份。

但驾驶证上的照片不应该是假的。

果然,这张照片成为破案的突破口,警方通过技术比对,又经群众辨认,找到了照片中的人——古城村的何姓村民。

被抓获后,他承认自己是盗墓者。

根据其交代,警方破获了两个盗墓团伙,抓获了十多名盗墓者。

这些盗墓者都是当地人,很快交代了盗墓经过。

而他们盗墓的动机,根本就不是之前分析的那样——并不图随葬品,而是为了盗取棺材板,所以才挖出那么大的坑。

在民间看来,棺材板是很不吉利之物,过去连烧火做饭取暖都不会用棺材板。他们为什么要盗棺材板?

原来,这些棺材很特殊,是用金丝楠木制作的!

荥经地处山区,在古代有很多茂密的原始森林,至今全县的森林覆盖率仍高达77%,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还可见到原始森林。

金丝楠木,即是森林中的重要树种之一。

遭盗木者锯割的金丝楠木树

金丝楠木是一种优质木材,明清时被美誉为“皇木”。

金丝楠木耐腐、防虫、不凉、不翘,有“水不能腐,蚁不能穴”一说。

用之制作床榻,冬天不凉,夏天不热,可以“养生”;用之制作棺材,尸色不变、尸身不腐,可以“养尸”。正因为有这样的特性,古人对金丝楠木尤为钟情。

由于近几百年来砍伐过度,金丝楠木,特别是原始森林中的金丝楠木急剧减少,近乎绝种,金丝楠木的身价因此暴涨,几成千金难求的稀世奇珍。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的金丝楠木古棺

或许有网友会说,棺材埋在地下少说也两千年了吧,还没有腐烂?一点没有。

不只没有腐烂,深埋于地下,材质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密实、坚硬,犹如铁石,俗称“乌木”。

乌木又称“阴沉木”,不只埋在地下可以变成乌林,水下千年浸泡也可以形成乌木;能变成乌木的树种,不只楠木,红椿、青杠、麻柳、香樟、花楸等也都可以,但以金丝楠木形成的乌木最值钱最珍贵,不容易得到,一经发现往往价值连城。

乌木

为什么乌木比原木更好?木匠师傅都知道的,乌木制作出来的家具,比原木更好,在防腐方面的表现尤为优秀,如用乌木制作的食盒,食物放在里面可大大延长保质期。

明人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卷十)提到古人制作棺材用材时,有这样的说法:

“闽人作室必用杉木,器用必用榆木,棺椁必用楠木……而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者,解之,中有文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暑月作合(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古代食盒

就如眼下的夏天,将新鲜的猪肉放在乌木做的食盒中,过几天肉质仍很新鲜,不变颜色。

所以,秦汉古墓中金丝楠木古棺,埋在地下两千多年,都成了乌木,成了“宝物”——这一特殊变化被精明的盗墓者发现了。

看到这里,各位网友应该明白川西盗墓者盗墓时,为什么要挖大坑了吧——方便取出棺材板。

知道真相后,连文物专家都说盗墓者太精了——这种发财手段绝!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的金丝楠木棺材板(部分是从盗墓者家中缴获)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的金丝楠木棺材板(部分是从盗墓者家中缴获)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的金丝楠木棺材板(部分是从盗墓者家中缴获)

盗墓者何某交代,他与自家兄弟、好友一起,白天在田地里探墓,探到后便在地里做上暗记,晚上来挖。

到案发时,盗挖了3座古墓,挖出金丝楠木棺材板10余张。然后当乌木出售,已卖了10几万元。但当地被盗古墓远不只3座,警方继续追查,查到了由杨某、周某等4个组织的盗墓团伙,他们也是冲着棺材板才盗墓的。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的金丝楠木棺
川西出土的金丝桂林木船棺

警方从杨某家中,搜出7张还没有出售的金丝楠木棺材板。

这些被收缴的棺材板,现在都收藏在荥经县博物馆内。

盗墓者虽然不图随葬品,但对墓里出土的东西,也没有扔掉。如杨某,他将挖出的6件陶器和漆器匿藏在山上的竹林里。

曾家沟墓群出土漆器
考古人员探墓现场
金丝楠木棺材被挖出
警方勘查盗墓现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