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发现的这些食物真馋人,最绝的连古人烤肉用的扇子都出土了
走,到博物馆里的聚餐
本文作者:吴甜甜 倪方六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看来“食”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制作和烹饪食物一直是人们从古至今研究和好奇的问题,古人究竟吃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吃的。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古代的一些食品实物不断被发现,震惊世界。

吐鲁番地区是出土古代食品遗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燥,使得有机物不易被分解,使得许多有机质地的遗物被保存下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里不仅有煮食粮食和盛放食品的器皿,甚至还出土加工过的食品:红柳串羊排、馄饨、饺子、月饼、葡萄……足够办一场国庆Party。
最早的烤肉食物
说起新疆,自然就会想到新疆的烤羊肉串和葡萄干。自从198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朱时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后,新疆的烤羊肉串这一风味小吃名声大噪,红遍全国,成为来新疆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必不可少的选择。如今在城乡、街头和集市上随处可见烤羊肉串的身影,广受青睐。

图:古代烤肉工具
烤羊肉串是新疆的古人留给后人的财富,在1985年自且末扎滚鲁克墓葬出土了两串红柳串羊排,羊排串在红柳枝上。如上图,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烤肉食物,对于研究新疆古代居民饮食饮食文化,是及其重要的见证人。
常人一般都认为烤羊肉串诞生在新疆,其实不然。
在甘肃的敦煌壁画里,就出现了最早的烤羊肉串。而且早在1800年前,中国内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汉代画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图像。最奇的是,当年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还出土过烤肉用的扇子,有兴趣大家可以到湖南博物馆找找。

图:汉代烤肉场景(汉代画像石临摹)
历经千年岁月的饺子
饺子,是大年初一我国北方地区必吃的食品,有着广为流传的民间习俗。阿斯塔那唐代墓葬里竟出土了饺子,为小麦面质,如月牙,皮薄有馅。尽管饺子已被严重钙化,整体颜色发黑,坚硬如石,但外形相当完整,上面的花边清清楚楚。

图:水饺
同时出土的还有维吾尔族称之为曲曲热的馄饨,形状像耳朵,和饺子有着明显的区别。看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的饺子和馄饨,在当时的新疆也备受欢迎,成为了吐鲁番地区居民普遍食用的一种面食。

图:馄饨
面食在吐鲁番地区人民的基本饮食。1985年1月,吐鲁番地区文管调查发现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苏贝希遗址的1号墓地里出现面条等食物,研究表明苏贝希遗址出土的面条原料为黍的一种。
这一地区发现的粟面面条的发现,曾入选美国《考古》杂志评选的2011年“十大发现”。
唯一的月饼式糕点
月饼,众所周知的,特别是中秋时节,月饼是尤其红火。各种各样的月饼应接不暇,样式精美。不过,看过了唐代的宝相花纹月饼,不禁感叹前人的造物技术。
在唐代,对于食品的要求不仅是为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追求色、香、味俱全的享受。该月饼是以小麦粉为原料,用唐代模具压制成型,而后烘烤而成的,宝相花纹清晰可见,十分精美,花蕊和花瓣仍清晰可辨,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月饼式糕点。

图:月饼式点心

图:各种花色点心
除了花样精美的月饼,还有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糕点。如图所示的各种花式点心。阿斯塔那唐墓中也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点心,有梅花式、菊花式、四棱式、四瓣花纹、八瓣花纹、叶形面点等。
这些各种精致的花式点心,不论是捏制,还是模压都明显证明了唐代新疆点心制作技术的成熟,尤其是梅花与菊花都是生长在南方,却出现在古代吐鲁番居民的面点之中,流露出中原内地的风格。
风干千年的葡萄
饭后水果来点葡萄,这是不少的习惯。那么,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葡萄?考古发现告诉你。
葡萄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食物,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传入长安,直至唐初仍为稀世之珍。后来唐太宗时期御花园中种植马奶子葡萄并逐步推广到民间,由此始葡萄才慢慢得以普遍。

新疆地区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在就开始了种植葡萄,近年来考古人员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洋海墓葬中还出土了有2500多年的历史葡萄藤,这一发现不只在考古史、植物种植史上有一笔,而且证实了中国人吃葡萄的历史。
在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那117号墓里出土了千年葡萄干,呈深褐色,甚至可以清晰的看见葡萄籽。可见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十分悠久。

图:考古发现的葡萄藤
其实,还有干梨、甜瓜皮、核桃、柿子、红枣、桃核、杏核等干果标本在阿斯塔那古墓中重见天日,历经岁月,仍然比较完好,给后人惊讶和惊喜。
诸如此类的糕点面食实物在新疆地区被发现的还有很多,当然还有更多的没有被打扰。看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里的食品馆藏,有幸领略古人的饮食生活。
成都考古发现貂蝉墓 貂蝉死后遭人玷污(体内有男人精液)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关于貂蝉存在的真实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成都考古发现貂蝉墓后,推翻了人们的质疑。考古学家不仅复原了貂蝉的真实面貌,还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考古学家在貂蝉墓中发现,古尸上有男人残留的精液!成都考古发现貂蝉墓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57:350004老农民捡到一个陶罐 没想到居然是国宝(国宝文物)
农民挖出的像老鹰一样的罐子是新石器时期文物。1957年,陕西一个县城,农村的农民在田地里耕作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狸犁好像是被一个坚硬的物体给卡住,于是他用手将这个东西给拿出来,本来他以为是个石头,但却发现这是一个像是一只老鹰一样造型比较奇怪的器具。不过当时他根本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古董文物,而是把这个罐子给拿回了家,当做鸡吃饭的盆子。不过后来又放到了墙根里当成一个鸡肋的摆件。考古队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1-03 19:40:470000山东发现的一座大墓 居然可以改变历史(山东大墓)
山东的一个古墓当中发现的青铜器揭露了没有被发现的国家。在20年前山东的一个村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发现了一个大洞,虽然这个村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却知道这应该是一个盗洞,所以就报告给当地的公安局,等到公安局联系到文物部门之后,专家来到现场却发现在这片土地之下,有着四个墓葬,只不过这四座墓葬几乎都已经被掏空了,而且在古墓的内部已经混乱成了一片,不过还是有其中一日做古墓是没有被完全掏空的。发现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57:410000赣南龙:中国江西出土的巨龙类(诞生于7000万年前)
赣南龙是一种蜥脚次亚目中的巨龙类恐龙,诞生于6600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江西省的赣州市龙岭镇发现的,这批化石并不是非常完整,其中仅仅只包含了部分椎骨化石,比如背椎和尾椎等。赣南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54:380000地下文物看陕西:走向文明,仰韶文化
老官台文化之后距今7000—5000年之间,正值冰期后最温暖的时期,黄河流域以及支流渭河流域远比现在温暖湿润,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在黄河流域形成分布广泛的仰韶文化,是当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最为繁荣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境内最早被确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对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和发掘,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已达5000多处。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1:58: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