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寺洼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0:504阅
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寺洼山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东的甘肃省境内,在陕西省千水、泾水流域也有发现。年代约当公元前14~前11世纪。也有人将该文化的晚期遗存称为“安国类型”或“安国式陶器”。

寺洼文化遗迹主要是墓葬。已经发掘的120多座墓,绝大多数为土坑墓,形若覆斗,从口至底渐向外扩大。宽度多为长度的一半,头端又略宽于脚端。有棺或棺椁。多单人仰身直肢葬和“二次葬”,也有合葬和个别火葬墓。头向多朝北。另有一些死者是身首分离埋葬的。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石质或蚌质的串饰以及马、牛、羊的骨骼。在一些墓内发现人殉和车马坑陪葬,表明当时似已进入奴隶社会。



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以后者数量居多。器皿都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夹砂陶器的陶土内掺入大量粗砂和碎陶末等,质地粗糙松散,烧制火候不足,器皿上往往有不同颜色的斑点。以橙黄色和红褐色居多,黑色和“砖红色”少见,灰色者罕见。陶器多为素面,或施以“一”字、“人”字或带状附加堆纹。少数器皿有白色彩绘。少数器表拍印很浅的绳纹。器形有罐、鼎、鬲、甗、簋、豆、盂和瓮等。马鞍形口陶罐是寺洼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青铜器有戣、戈、矛、镞、刀和铃等。装品有铜镯、铜泡、陶响铃和石、蚌质项链及串饰。此外在陶器上还发现刻划的“X”、“ ”和“个”等字形或符号。



当时的聚落已具相当规模,农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畜牧业仍然是生活中的重要来源。关于寺洼文化的族属,存在不同意见,一说是氐羌,另一说是戎狄。寺洼文化与辛店文化、商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关系密切,但要弄清楚其发展源流,尚待新的发现和研究。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古墓碑文再现“此地无银三百两”,专家:这么多宝藏,还骗人
古墓碑文再现“此地无银三百两”,专家:明明这么多宝藏,还骗人古代的人们十分重视尊卑,为了体现自己的统治地位,皇帝的陵墓修的比平常人都要豪华很多。而且希望自己在阴间也能享受到活着的待遇,就会把生前使用的金银器皿等宝物都放进墓室里。所以到了接近现代的时期,开始有了考古这一行业。通过对皇帝的墓葬进行开采挖掘,我们可以了解到距离我们几千年的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以及文明发展情况等等。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11:450000丧俗中,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老话的说法比较迷信
寿衣置办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有段时间未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民间丧葬风俗了,这篇文章来说说。生老病死,是人都躲不过的,所以没有必要忌讳死亡。中国人对这一点,其实看得很开的,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过去都会早早预办寿衣什么的,准备那一天的到来。寿衣,俗称“送老衣”,是人在世间穿的最后一套衣服,必须准备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48:430000义县龙:辽宁出土最小的食草恐龙(长0.4米/1.25亿年前)
在中国,辽宁是出土恐龙最多的地方,不仅如此,这里也是出土鸟类小型恐龙最多的地方,比如今天要介绍的义县龙,它长的跟现代鸟相似,有翅膀,体型小,仅0.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之一,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义县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49:450000与南宋皇帝有关的烧鹅,好吃不好买
#乡村非遗上头条活动##美食记##美食测评团#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前段时间老李发了白切鸡的微头条,有网友说,写写烧鹅吧,今儿就写写烧鹅。现代社会,对美食的追求,早已经脱离了果腹的阶段,老李今天与各位分享一下非遗美食,“古井烧鹅”,其传统技艺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43:0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