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推进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文物报社拟面向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社教工作者、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人员,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此次培训班为公益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性质
本次培训为线上社会公益性公开课。
学员自愿参加听课,不收取培训费用。
二、时间安排
听课时间:2023年2月21日-23日。
每天9:30-11:30、14:30-16:30,共18课时。
三、培训对象
全国文博单位讲解、社教及相关从业人员,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对博物馆讲解业务有兴趣者均可报名参加学习。
四、培训内容
授课专题:《重返、重释、重构一一提升博物馆讲解水准的新途径》
授课专家:蔡琴,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授课专题:《新时代博物馆教育的温度》
授课专家:钱红,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博协社教专委会专家库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授课专题:《新媒体平台与讲解艺术》
授课专家:范佳翎,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文博新媒体“考古观察站”负责人。

授课专题:《关于博物馆教育与博物馆学习》
授课专家:安来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协副理事长。

授课专题:《讲·解——新时代博物馆讲解员角色定位再思考》
授课专家:张微,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中国博协社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专家库成员,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

授课专题:《博物馆讲解水平提升的几点思考》
授课专家:张希玲,西安半坡博物馆书记、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博协西安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社教专委会副主任。

五、培训方式
(一)线上听课。授课老师在线上学院直播授课,老师与听课学员可进行线上互动。
(二)按照通知完成注册报名后的学员加入“培训班课程微信群”。课程开始前,直播课程链接将及时发送至群里,学员点击链接,进入教室听课。学员也可在群内交流学习心得。
六、考试时间
(一)复习时间:2月24日(星期五)-2月26日(星期日),考试开始后仍可进行复习。
(二)考试时间:2月27日(星期一)10:00 -3月5日(星期日)22:00。
七、报名方式
(一)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缴费。

(二)证书费用。不需要结业证书的学员免费听课。需要结业证书的学员,需缴纳260元/人的证书费用(含证书制作、邮寄、管理等费用)。团队报名需指定一名本团队代表代为完成缴费事宜。
(三)证书颁发。需要证书的学员必须学完全部培训课程并参加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由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结业证书(纸质)。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要求,该证书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时证明。
(四)发票开具。证书费用由中国文物报社所属北京国文融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代为收取并开具电子发票。需要发票的学员,请先咨询本单位财务再填写相应的发票信息。开具的发票为增值税普通发票,项目为技术咨询费/服务费/宣传费。
八、报名咨询
李老师 18501325033 (微信同)
韩老师 13260069969 (微信同)
徐老师 15890943320 (微信同)
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考古挖出早甲骨文1000年的文字 本该重新历史 西方:绝对不可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岁月中,有许多文明被掩埋,但随着考古的发展,这些文化又得以重见天日。中国考古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土了多个古代遗址,给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提供了证据。但是,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说法,国外学者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甲骨文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而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0:36:360000此国宝是北朝青瓷之最,却被誉为中国太阳船,对墓主人意义重大
中华文明独立于世界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有自身独特性的文明,同时,中华文明也广泛的吸收外国的文化元素,丰富自身,这也是为何中华文明能够屹立千年的原因。南北朝正统之争我要新鲜事2023-06-04 19:58: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