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虎迎兔贺新春!看“文博中国”小编们都干了些什么~
每逢年终岁末,我们总会感慨
“这一年真不容易!”
回顾过去的这个虎年,
大家不容易、人间不平凡
中国文物报社遗产编辑中心
也为过去的一年做一个辞旧迎新的总结
我们心中有欢乐、有感慨,
也有希望、有力量。
总有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奔赴!
·
2022年中国文物报社遗产编辑中心完成《中国文物报》51期208个版面的编辑工作。编辑刊发新媒体图文视频1500余条,自采稿件60余篇。
其中包括《中国文物报》考古专刊33期,保护专刊12期,图书专刊6期。(多数文章已在微信号“文博中国”推送)
守正创新,发挥行业媒体优势
围绕国家文物局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中国文物报社遗产编辑中心策划推出多项主题活动和专刊特刊,得到业内广泛好评,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线上 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评委投票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终评评选竞争激烈,备受关注。终评会全程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 ”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几十个平台上进行直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用整版大篇幅进行了深度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节目、报道及直播总观看量超过7亿。

02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
4月18日,报社与中国考古学会就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签订合作协议。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

8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沙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近40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考古成就、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多学科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跨学科、宽领域、多维度的交流和研讨。
论坛结束后,《中国文物报》推出4个版的特刊,微信平台同步推文,总阅读量超过2万。



03中华文明探源主题宣传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1日,报社与中国考古学会共同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主题宣传,通过重点约稿和专题采写等方式,展示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

6月3日起推出中华文明探源主题宣传,以整版或专栏的形式持续推出多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冶金考古、环境考古、文明认定标准、玉文化考古、边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04考古中国主题宣传
为配合国家文物局重点工作,做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宣传、推广、转化,推出考古中国主题宣传专题、专栏。目前已推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05新时代考古工作主题宣传
自5月起开设“新时代考古工作”专栏,陆续推出多地新时代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


06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推介活动
这项活动已经走过了20 个年头,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本届活动参评图书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018种,反映了活动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社会关注度。

07编辑出版大型学术画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联合举办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
在遴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与中国考古学会联合编辑大型学术画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2000余幅图片。

在2021年度推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推介活动的基础上,联合相关单位策划主办了“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览在郑州博物馆展出期间得到媒体广泛关注,观众参观踊跃,开展40多天时就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仅国庆假期就接待观众6万人次。
其他视点报道
此外,我们还策划推出了“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解读,虎年说虎,北大考古百年,考古前置,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年,石窟寺保护利用,灾后文物保护,长城资源活化利用,用系列图书讲好文博故事等视点报道。

年度小编最满意版面——





新闻联动,自采有亮点
在重要节日、重要事件的新闻报道,提前谋划,从专业、精准的角度,在做优做强特色报道上下功夫。
Part.1
年终专稿
《中国考古:特殊的一年别样的忙碌》,回顾2021年中国考古取得的辉煌成绩。
Part.2
年度“文物好新闻”
策划采写的《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十年回顾》荣获2022年度“文物好新闻”。

Part.3
十大考古、十佳图书
微信第一时间推出《揭晓!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发布!》,以最快的实效性和全面的内容,获得6.8万的阅读量,此后又及时推出终评会侧记《付出甘如饴 所得皆欢喜——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侧记》和传播量总结《云考古云交流 新挑战新传播》,对终评会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

采写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终评会侧记《飘溢书香的盛会》,分析入围终评的20种图书,回顾“十佳图书”活动二十年发展历程。
Part.4
赠书活动
新年、盛夏、冬至,“文博中国”推送了三次点赞赠书活动,赠出了《岳南大中华史》《玛雅三千年》《荷物志——博物馆里的千年荷韵》三部图书,反响热烈!
兔年,我们还会有更多微信点赞赠书活动~力度大、频率高!人生惟有读书好~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文博中国”哦!
推进媒体融合
新媒体运营持续向好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文博中国视频号、中国文物报头条号。
3个新媒体号和报纸专刊互为补充,形成强关联的传播体系,全年刊发图文视频1500余条。
遗产编辑中心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清华国学研究院与21世纪中国学术讨论会”笔谈
清华史学对我影响深远何炳棣今春不能重访母校,参加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资深学人会议,并作一公开学术演讲,实在是一大憾事。谨托李伯重主任代我宣读简短的感言并代致祝词。0001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 各有哪些亮点 一文帮你梳理
自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公开曝光以来,它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新近发掘的六个祭祀坑带来了不少令人惊喜的文物,包括神树纹玉琮、高达1.15米的铜尊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保存完整的木箱、丝织品遗物等等。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更加丰富了对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文物考古领域的专家们将这次的发现汇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六个祭祀坑,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以及可能蕴含的历史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59:110001比万历十五年还典型的嘉庆十八年,一群京郊盲流打进了紫禁城
考的是古,说的是今,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北京故宫隆宗门匾额上,插着一支箭头,据说是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留下的,我们就从这儿聊起。文章分三个章节:第一节,讲天理教如何打进紫禁城;第二节,讲为什么天理教能轻易打进去;第三节,讲当时的大环境。本文有8600余字,若时间有限,可先收藏,慢慢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47:330000清朝驯服蒙古的原因 被史书隐藏得太深 难怪清朝时蒙古没有南侵
我要新鲜事2023-09-29 20:18:230000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考古人员在盗墓现场真看到了这现象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有部盗墓小说便以“鬼吹灯”为名,文学化地讲述了盗墓故事。真有此事么?“鬼吹灯”我没看到,但“人点蜡”确是存在的。这在现代考古中,不只一次看到过这种现场——盗墓现场出现了点过的蜡烛。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被盗古墓现场,便看到了这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9: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