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第十期丨林国聪《丝路帆影——话说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
中国考古大讲堂
“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讲座第十期,将于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19:30准时上线直播。本场讲座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副主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林国聪为大家带来《丝路帆影——话说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

内容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与延伸,离不开舟船的扬帆起航、漂洋过海。然而,苍茫大海,喜怒无常,狂风巨浪中,海难事故在所难免。遗落在幽深海底的沉船,静静地等待着后世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探访。
沉船是水下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次讲座以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为案例,讲述水下考古工作者如何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一艘海洋沉船,籍此揭开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体悟水下考古工作者反复求索、科学严谨的考古精神。
一艘艘沉船犹如一颗颗海底遗珠,在一代又一代水下考古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寻中重见天日,连珠成线,昔日悠久而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生动再现。
主讲人介绍
林国聪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副主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文博研究馆员。领队主持的“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项目荣获全国“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水下考古项目;联合开展的“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合作研发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率先在全国探索、践行水下考古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流程;多次执教于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多次参与全国重要的水下考古项目;受国家派遣赴非洲援助肯尼亚拓展水下考古事业。已公开发表(出版)三十余篇(部)学术论著。

本场讲座为线上直播,可扫描海报中二维码进行观看。

来源 |“策展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施工现场挖掘出女尸 千年过去皮肤还未腐烂(不腐女尸)
明代墓葬五官中的女尸清晰可辨皮肤有弹性。江苏泰州一名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原来是一座古墓。工人们迅速联系上了考古队,考古学家挖出了两具棺材和大量陪葬品。从陪葬品的鉴定来看,专家们初步推测该墓穴的年代为明代。当考古学家兴奋地打开第一具棺材时,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除了一具骨架,没有任何陪葬品。考古学家开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07:150000河南出土的大型墓葬 发现了绝世珍宝(墓葬宝物)
河南的一个大型墓葬里发现了类似于兵符的文物。每次到了秋收时节,很多农民都会在土地里劳作,而在前些年河南某地有农民正在收玉米的时候,居然发现自家的玉米地里出现了一个大坑,于是他们赶紧去报告给了当地的派出所。而派出所的民警们在经过简单探查之后,发现这里有可能是一个墓葬。因为在这里有着很多墓葬必须要有的特点在旁边还发现了几个盗洞。大型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9-23 20:26:320000三星堆的文字是彝族的文字吗:三星堆和彝族无关(不是)
我们都知道,关于三星堆文明在中原典籍的记载当中并没有太多的记录。反而是在彝族的历史文献当中找到了许多关于三星堆文明的记载。因此有人猜想三星堆的文字使用的是彝族的文字。那么三星堆的文字真的是彝族的文字吗?三星堆的文字是彝族的文字吗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080000双冠龙:会喷毒液的食肉恐龙(长6米/出土于中国云南)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有些恐龙很特殊,比如双冠龙,它是一种会喷毒液的食肉恐龙,一起去了解看看。双冠龙基本资料体型:双冠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6米,与禄丰龙、蓝尾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12位,生活在距今1.95亿年前的早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2:49:100000《寻夏记》:探寻最早中国本姓之旅
作者:侯卫东、贺俊、杜金鹏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版次:1版1次ISBN:978-7-5711-1586-9定价:7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16: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