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第十期丨林国聪《丝路帆影——话说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
中国考古大讲堂
“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讲座第十期,将于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19:30准时上线直播。本场讲座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副主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林国聪为大家带来《丝路帆影——话说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

内容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与延伸,离不开舟船的扬帆起航、漂洋过海。然而,苍茫大海,喜怒无常,狂风巨浪中,海难事故在所难免。遗落在幽深海底的沉船,静静地等待着后世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探访。
沉船是水下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次讲座以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为案例,讲述水下考古工作者如何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一艘海洋沉船,籍此揭开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体悟水下考古工作者反复求索、科学严谨的考古精神。
一艘艘沉船犹如一颗颗海底遗珠,在一代又一代水下考古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寻中重见天日,连珠成线,昔日悠久而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生动再现。
主讲人介绍
林国聪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副主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文博研究馆员。领队主持的“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项目荣获全国“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水下考古项目;联合开展的“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合作研发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率先在全国探索、践行水下考古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流程;多次执教于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多次参与全国重要的水下考古项目;受国家派遣赴非洲援助肯尼亚拓展水下考古事业。已公开发表(出版)三十余篇(部)学术论著。

本场讲座为线上直播,可扫描海报中二维码进行观看。

来源 |“策展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兰州龙:牙齿最大的植食恐龙(最长14厘米/最宽7厘米)
兰州龙是一种禽龙类恐龙,也是目前为止全球发现的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单单是一颗牙齿最长就可以达到14厘米。当然它的体型也非常硕大,体长可达10米左右,属于大型恐龙之一,诞生于1.2亿年前的白垩纪初期,因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中国甘肃省的兰州而得名。兰州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20:250000飘溢书香的盛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7:110001中南海发现夏时期龙山文化黑陶,距离夏王朝解密还会远吗?
在中国考古学对夏文化的研究中,龙山文化被解读为对应中国夏时期的考古文化,其代表陶器为龙山黑陶。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000年,也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最晚延续到3900年前。龙山黑陶也是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文化,在中国文献典籍中“夏尚黑,商尚白”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历史记忆。我要新鲜事2023-10-04 20:04:500000传统农村建房忌“骑龙脊”,啥意思?看看你家老宅盖在哪就明白
过去农村建房的讲究本文作者倪方六大家还记得老家的村庄什么模样吗?估计好多人不再回老家了——老家,只在记忆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庄消失了,就是想回去看看,也没有机会了。而村庄,曾是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载体,村庄的消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令人惋惜!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11: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