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即将推出
|
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
公元2023年,中华传统生肖纪年中的癸卯兔年如约而至。

大
展
宏
兔
中国文物报社联合52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的 “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正在紧张筹备,即将于春节期间在全国百余城市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空间同步推出,甄选319件兔主题文物,为喜迎新年的全国公众献上一份“文物新年礼”。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圈中普及率最高的传统文化符号,也是春节的吉祥物和传统年俗文化的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办国办曾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今天,我们在春节期间推出生肖文物题材的专题展览,也正是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序篇 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追溯十二生肖的形成与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以及将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年俗文化象征的文化渊源;第二部分 迷踪在旷野,讲述自然生态中的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驯养兔的国家之一,中华先民爱兔、养兔、猎兔,同时使用兔皮毛制品,将兔的形象描绘在生活器物之上,使之成为中国人多彩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第三部分千古寄明月,展现历史文化中的兔,通过玉器、瓷器、青铜器、绘画等各类与兔相关的文物遗存,表现我国兔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第四部分霜辉映凡尘,展示民俗文化中的兔,基于月兔的神性色彩,全国各地都流行着与玉兔相关的神话传说、民俗典故,在剪纸、刺绣、年画中,亦可随处看到兔的形象。



联展将于2023年春节前夕在各联展博物馆陆续开幕,同步奉展于公众。恭祝兔年里人人扬眉“兔”气,大展宏“兔”!具体展期安排将通过中国文物报社所属新媒体平台即时发布。
敬请关注!
联展单位:
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邯郸市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临汾市博物馆、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大连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宁波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晋江市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高安市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九江市博物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漯河市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桂林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南市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
图片支持: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保利艺术博物馆、赤峰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萍乡博物馆、湖南博物院、衡阳市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甘肃博物馆联盟
精彩文物提前看:

清丨玛瑙兔
安徽博物院

唐丨青玉卧兔
河南博物院

清丨青玉嵌宝石卧兔
故宫博物院

汉丨胡傅温酒樽
山西博物院

西周丨曾侯谏铜盉
湖北省博物馆

唐丨三彩卧兔枕
河北博物院
青花褐彩瓷兔
长沙博物馆

明丨孔雀绿釉黑花开光人物梅瓶
扬州博物馆

金丨黄绿彩兔纹荷叶口长颈瓶
赤峰博物馆

明丨青花“蟾宫折桂”山形笔架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北齐丨高洋墓门墙壁画(摹本)
河北博物院

明丨水陆画子丑寅辰卯巳元神君众图轴
山西博物院

明丨玉兔耳环
定陵博物馆

清丨泥制兔儿爷
故宫博物院
图文来源 | “策展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移民外星球变可能,其实中国早有这样的传说了
本文作者倪方六美国航天局28日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来自NASA的最新消息,NASA已经确认在火星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来自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MRO所拍摄的怪异黑色条纹已经被证实是由火星上的液态水形成。此前,火星上的水一直被认为是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这证实了火星上有液态水的猜测。图:火星,这才像真正的“红月亮”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45:010000陕西出土4000年古墓 难道是巨人的墓葬(巨人墓葬)
陕西出现的一座古墓里面埋葬着巨人。在我国一直以来都会把考古的主要目光投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因为800里秦川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确实找到了非常多的古墓,让我国的考古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06年4月份,陕西的一个施工队正在一条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的时候,找到了一座古墓,让人非常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古墓并不是普通人的墓葬,传说是巨人的墓葬。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9:19:040000金观涛:考古学的尽头 是哲学?
#以书之名#哲学的混乱从来就意味着社会思想的混乱。如果把人类的思想比作海洋,哲学思考大约是其中最深层的难以触及的底部。在历史上,海洋的表面有时阳光灿烂,平静如画,有时却风雨交加,波涛汹涌,在海底深处却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但反过来,一旦海洋深处发生了某种骚乱,那么人类思想的动荡将会延续很久很久。01.2020年的世界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6:57:520000贵州考古:探索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持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39: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