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在山西夏县结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履行“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的神圣使命,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于2022年8月至12月,在山西夏县承办2022年田野考古训练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共培养学员17名。
结业仪式合影
训练班学员们是能够胜任新形势新任务、掌握新技术技能的田野考古领队,是提升田野考古水平、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有生力量。
为总结培训经验,全面提高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培训水平和质量,12月15日下午,“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山西夏县)结业仪式”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举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昇,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辛泸江,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刘冉、张艺璇,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副处长张喜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夏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旭海,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段天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方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师林森、王震,以及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全体学员出席并参加仪式。会议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党委书记王巍主持。
仪式第一项,由方启做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山西夏县)工作报告。方启从发掘收获、教学任务、专题报告、学术研讨、主题活动、教学成效等方面,汇报了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山西夏县)的工作情况。此次训练班训练时长符合要求,训练计划按时完成,训练效果显著,学员成绩斐然。
段天璟代表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和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向支持训练班工作和考古事业的各级党政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向各位专家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学员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段天璟表示,参加此次训练班的学员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肩负着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殷切希望,承担着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续写历史、传承创新的光荣使命。在训练班举办期间,各位学员同志们在指导教师的辛勤指导下,锻炼了考古技能,增强了学术能力,取得了重要收获,展现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严谨认真、活跃思想的考古精神。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方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师林森、王震分别为训练班学员颁发校友证书。训练班一百二十天的朝夕相处使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员们珍藏于心,念念不忘,将归属感与荣誉感转化成责任感与使命感,团结一心,砥砺前行。
学员代表马晓娇和夏浙新依次发表了训练班培训期间的所学、所获、所感,对于2022年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经历的实训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和运城市、夏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对训练班教师团队的无私指导和辛勤培育致以崇高的敬意。
乔梁代表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教员讲话,他认为通过四个多月的系统学习,各位学员掌握了基础且理念先进的田野考古工作方法,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可以担负起更多更重要的考古任务。
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教员乔梁、马昇为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学员们通过系统的培训,成为了“既能文又能武”的考古人才,既能用手铲又能用电脑的科学人才,既能下方挖土又能统筹管理的领导人才。学员们在观念上树立了现代化田野考古的工作意识与自觉,了解和掌握了田野考古操作的新技术,田野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具备组织和编写较高质量田野考古发掘简报和报告的能力,是中国田野考古工作重要的一线力量。
卫龙对训练班的圆满收官表示祝贺。运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地下文物遗存丰富,文化脉络完整有序。卫龙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更多的专家学者多多关注运城,支持运城文物、考古工作,以运城为基地开展各项学术研究。
白雪冰代表山西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长期以来对山西考古工作的重视及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所有为训练班学员授课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训练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白雪冰表示,山西省文物局将持续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承接更多类似的训练班,并希望训练班的学员们能与山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奉献智慧和力量。
辛泸江代表国家文物局于线上向山西省文物局、运城市和夏县各级政府、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表示感谢,对此次训练班承办方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训练成效表示高度认可,对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的刻苦钻研、辛勤工作表达了赞许。辛泸江表示,当前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大,国家文物局长期致力于考古文博人才的培养与提升,希望学员们继续不忘初心,深入实践,为中国考古事业贡献力量。
王巍指出,此次结业仪式,总结了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教学成效和培训经验,展望了训练班的举办前景和发展态势,彰显了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作为承办单位的能力与责任。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将持续履行中国考古教育的神圣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奋斗。
结业仪式现场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执笔:徐菁 岳田翊 李萌 林森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华龙鸟: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鸟的祖先之一)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至今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窦鼻龙和中国猎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中华龙鸟,它被认识是鸟的祖先,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中华龙鸟基本资料体型:中华龙鸟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1米,与斯基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35亿年-1.21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02:530000长臂浑元龙:中国小型擅攀鸟龙(仅0.32米/长有蝙蝠翅膀)
长臂浑元龙是一种擅攀鸟龙类恐龙,属于兽脚亚目下的物种,诞生于侏罗纪中晚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类似蝙蝠的翼状翅膀,并且全身都遍布羽毛,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成年后的体长也仅仅只有32厘米而已,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发现的。长臂浑元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8:57:480002普尔塔龙:全球第三大恐龙(长40米/诞生于7000万年前)
普尔塔龙是一种蜥脚下目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达到了35-40米,体重也达到了70吨左右,属于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巨型的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发现的。普尔塔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46:450001明代玉器的常见分类 纹饰图案与雕琢技法
明代玉器在我国古代玉器中具有特殊的分类、纹饰和雕刻技法。明代玉器的刻制精湛,但细节雕琢相对不太精细。雕工注重立体感,许多作品呈现出“玻璃光泽”。一、明代玉器的类别1、玉饰品类明代玉饰品多样,包括玉带板、玉带钩、玉带扣、玉簪、玉坠、玉佩和玉牌等。其中,玉带板采用羊脂白玉或青玉制作,可镂空雕琢出高浮雕,呈现出元代风格。玉带钩的形制丰富多样,如条形、琵琶形和螳螂形等,雕刻有龙、螭、兽和鸟等形象。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0:52:260000溥仪把宝物塞进棉衣 成为了我国国宝(国宝文物)
我要新鲜事2023-08-08 18:09:0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