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发现仰韶晚期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蒋刘村(现属秦汉新城管辖)东北,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台塬高地上(咸阳塬东北端),北为泾河河谷断崖,东距同属泾河流域的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千米。
2021年,为配合“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秦汉新城训练基地”和“秦汉新城汉韵三路”两项目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项目用地内清理了丰富的仰韶晚期遗存,包括灰坑、窑址、瓮棺葬等遗迹200余座以及大量陶、石、骨、玉等遗物。同时,通过全面揭露式发掘,基本明确了蒋刘遗址的东南边界。2022年,为配合秦汉新城土地储备工作(宗地编号:秦汉新城2018-05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发掘区域西侧继续开展蒋刘遗址考古工作,在全面揭露的基础上,发现了仰韶晚期环壕和墓地。
此次发现应为环壕西南段,揭露长度约100米,呈西北—东南弧形走向,向北被泾河河谷截断,环壕剖面在断崖上较易辨出,向南越出地块范围。调查勘探显示,受泾河河谷垮塌影响,蒋刘仰韶环壕北部已不存,南部残留部分平面略呈半环形,长度约1200米,环壕内遗址残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21年发掘遗迹均位于环壕内,2022年发掘灰坑、窑址、房址等遗迹绝大多数亦位于环壕内。发掘表明,环壕西南段系人工挖掘而成,形制较为规整,口宽底窄,剖面呈倒梯形,口部宽约16.5、底部宽约7.5、最深约7.5米。环壕内堆积以黄褐色、灰黑色淤土为主,出土陶片较少,器型常见仰韶晚期典型的尖底瓶、敛口钵、夹砂罐等。


确定环壕范围和结构后,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探索环壕内外的聚落功能区划,特别是找寻环壕外的相关功能区,最终在环壕西南段外发现蒋刘仰韶墓地,墓地距环壕最近约15米,发现集中分布的成人墓葬58座。墓地似经规划,墓葬间无打破关系,绝大多数为东北—西南向,墓主头向东北,朝向环壕。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形制可分为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和竖穴土坑墓三类,以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多。
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多,一般面积较大,又可细分为两侧带二层台和一侧带二层台两种,二层台均为修建墓葬时预留的生土二层台。墓葬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向下竖直掏挖墓道时于两侧或一侧预留生土二层台,再下挖窄长方形浅穴作为墓室,墓室宽度一般仅够容身,长度则远大于墓主身高。偏洞室墓发现较少,修建时先下挖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道,再于墓道底部一侧长边处掏挖墓室,墓室稍低于墓道底部,平面近长椭圆形,面积较小,仅够容身。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少,面积较小,平面呈窄长方形。因上部遭现代取土破坏,不能排除其为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墓室的可能性。



58座墓葬中均未明确发现葬具痕迹,但部分尸骨可能用编织物包裹后下葬。“割体”现象较为常见,手掌或手指被割离的情况较为多见。另外,还发现墓主头部套于陶罐中的“套头葬”以及墓主盆腔内留有胎儿碎骨的现象。


30座墓葬中出土随葬品,包括骨器、玉器、石器、石串饰、绿松石串饰、陶器等,数量较多,但偏类严重,以笄形骨器占绝大多数。这些骨器出土位置比较固定,多位于墓主左臂外侧,数量由数件到三四十件不等,成束放置,长短不一,器型有别,功能尚不明了。






蒋刘遗址考古工作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基本建设考古“片区制”的成功实践,学术目标明确的整合性、追踪性发掘基本廓清了蒋刘遗址的范围和布局,为进一步分析蒋刘仰韶聚落的功能区划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为深入分析关中地区仰韶晚期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蒋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陕西地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较之仰韶中期,蒋刘环壕规模更宏大、墓葬分级更明显,暗示着蒋刘仰韶晚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层次分化,是仰韶晚期社会更加迈向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体现。另外,墓葬中数量丰富的笄形骨器是仰韶考古的首次发现,出土位置明确、埋葬背景清晰,其功能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执笔:邵晶、裴学松、王红英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荐书:邵会秋:《君子之兵——青铜剑与草原文化》
1965年冬,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剑,剑的主人就是因“卧薪尝胆”的故事而家喻户晓的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这把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乍(作)用剑”八字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嵌蓝色琉璃,背面嵌绿松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56:210000韩国河:究古代陵寝之道,结精力弥满之实
古代墓葬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自然是古代物质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其中,中国古代帝王墓葬——陵墓,作为政治集权和礼仪规范的重要载体,更是古代丧葬礼制研究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中国古代陵墓及其相关制度反映的不同时代政治背景、思想文化、宗教观念乃至礼仪化的行为方式,对认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趋向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16:020000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等最新考古成果将在济南考古馆展出
2022年结束了一次重要的考古发掘,这次发掘项目将展示在济南考古馆,其中包括了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和樊家遗址等重要文物。张荣墓是全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壁画最丰富的元代墓葬,其中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对南宋和元代瓷器研究有重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37:340001内乌肯盗龙:南美迷你驰龙科(长2.5米/仅出土脚骨)
内乌肯盗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驰龙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6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3-2.5米左右,属于迷你型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是全身长有羽毛,尾巴极为修长,嘴巴尖锐,长有镰刀爪,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内乌肯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09:0700002020十佳图书编辑说 | 从《铜陵师姑墩》谈考古报告的编写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向这些入选图书的图书编辑约稿,从编辑的角度,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2: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