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遗产贡献城市发展——“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与研讨”的《武汉倡议》要点析
城市更新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阶段。不论是空间形态重构,还是生活环境改善,都离不开有遗产保护之思的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探索,其中“活态”的20世纪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正是城市更新所需的源源不断的动力,20世纪遗产与城市发展目标彼此点亮。在2022年8月26日的“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建筑遗产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主旨报告《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中反复用国内外实例,说明建筑遗产保护要用“活起来”代替“锁起来”,20世纪建筑遗产一定要在保护传承中为城市发展服务,特别要尊重中国建筑师百年来的设计创作。今天,中国建筑与文博界要礼赞时代,20世纪遗产保护与传承是重要的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遗产新类型及发展方式。


针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有待持续挖掘的“活态”优质资源,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自2016年至今联合向业界与社会推介六批共597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不仅推动国家遗产保护类型中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增加20世纪遗产项目,更要用对20世纪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方式引领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未来。中国文物学会与中国建筑学会联手推进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利用与传播,是跨学科的创新行动,是将建筑与文博知识建立协同沟通机制的尝试,它建立在遗产多样化与广义建筑学的基础之上,在创造20世纪遗产再生与优化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城市发展愿景中,致力于指导20世纪遗产“活化利用”可持续提升的平台建设。
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00个项目的特点是:从思想与文化价值上,充分展现了相当数量的红色建筑,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建设成果的一个个侧面,从革命老区到改革开放特区、从纪念建筑到新中国建设、从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到设计新作迭出,不愧为大历史观下以建筑致敬建党百年之经典,这里有党史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西南联大旧址;新中国史的重庆大田湾体育场建筑群、宁夏展览馆;改革开放史的深圳大学早期建筑、北京长城饭店;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北京方庄居住区、杭州铁路新客站等,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建筑物证,是体现20世纪百年“国情”与“史情”的珍贵档案与教材,是最辉煌的建筑遗产。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已写在中国建筑的城乡大地上,也必将载入世界建筑史的遗产册中。

会上见证了多易其稿的20世纪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武汉倡议》。《武汉倡议》作为体现专业性、技术性与社会文化普惠性的“智库”倡言书,使建筑遗产保护认知不局限于“小文化”的传统遗产圈子,而积极倡导“城市更新”文化目标下的协同合作平台机制,它重点倡言如何使20世纪遗产在保护中激活资源、联合供给发力,更要实现设计体验与创意的多元新业态,使20世纪中国建筑文化瑰宝在“活化”中发展壮大。《武汉倡议》呈现五个要点:
倡议一
20世纪遗产需要城市更新的借鉴“范本”。从2021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到2022年8月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都提出了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乡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与要求。据此倡言,国家和地方不仅要完善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健全体系,更要支持并培育20世纪经典建筑应留尽留、活化利用的设计与营造个案“样本”。
倡议二
20世纪遗产需要立法保护的策略。2008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加强20世纪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及住房城乡建设部也连续发文,提出严禁在城市更新中出现大拆大建行为,无论从国际视野乃至国家创新城市治理上看,依法保护身边的20世纪遗产势在必行。倡议有关部门在“十四五”期间,要尽快编研出台与“十四五”城市更新相配套的《城市建筑遗产保护法》。
倡议三
20世纪遗产需要“见物见人”的记忆。从国际上看,近20年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收录了十多位世界各国的20世纪建筑大师及其作品,很遗憾中国著名建筑匠师尚无缘于此。倡议要借20世纪与当代遗产推介之力,让设计与施工建设机构在自己的“作品集”“功勋榜”上呈现设计师与营造者的署名,弥补以往建设项目“见物不见人”的缺憾。
倡议四
20世纪遗产要发扬工匠精神。中外20世纪有丰富的宏大叙事,建筑经典之作在此也不仅是事件的见证者与追述者,同时也是建筑融入生活的重要创新者和参与者。讲述并挖掘 20 世纪遗产项目与事件的工程,其价值中最可贵的是体现建筑与城市血脉的“工匠”技艺的遗产内涵,这里有当代建筑文博学人应珍视的严谨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能力、虔诚敬畏的信仰与道技合一的创作态度。
倡议五
20世纪遗产“活化”要借助数字手段与传播力。在当下的存量更新时代,20世纪遗产的丰富性及当代性,首先要使之持续“活化”,并为构建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以探求传播的力度与广度。不仅要为遗产保护传播插上“云端”之路的数字翅膀,更要打通“文”的“物化”,向“物”的“文化”转型之路。倡议20世纪遗产专题要用生动故事带领公众回到历史现场,向世界讲好中国20世纪与当代遗产的故事。让建筑事件与人物,在融媒体时代“思其树、怀其源、落其实”。
作者:金磊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李 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桑塔纳盗龙:南美洲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9900万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都会想到那些大的、高的,强悍的恐龙,这些在关于恐龙的10个世界之最中有介绍。不过恐龙数量众多,除了出名的外,还有更多不被人知。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叫桑塔纳盗龙的恐龙,一起去认识一下吧!桑塔纳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58:130000三国时期墓葬,除了马鞍山朱然墓,还有这些人的,曹氏家族墓最多
已发现的三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并不多,所以,一座小小的朱然墓才能震惊考古界。马鞍山朱然墓为砖室墓,规模不大,墓室由南至北依次为甬道、前室、后室,总长8.7米,宽3.54米。出土物140余件。朱然墓出土的重要文物已明确的三国名人墓葬中曹魏的比较多,尤其是曹氏家族的墓,已确定的就有曹操墓、曹植墓、曹腾墓、曹嵩墓、曹宪墓、曹休墓。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曹操的随葬品山东东阿曹植墓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8:49:350000我为什么愿意来头条科普历史与考古知识
我之所以选择来头条,为大家提供一些严肃的,甚至是略显“艰深”的历史和考古类学术作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基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和观察,发现头条可能是中国普通百姓、平民大众用户最多的一个平台。而普通百姓和平民大众,正是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01:180001民国盗墓十分罕见的五大特征,除了洛阳铲,还有什么?
原题:民国盗墓五大特征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盗墓,一团乱象。谈起民国盗墓,大家的印象就是“疯狂”。图:古墓地宫图:古棺遗骸图:清代官员不腐尸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51:420000李晓东:百年埃及学研究综述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