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
8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沙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主持。

关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方协同推进下,广大考古工作者履职尽责、奋力进取,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考古工作全面纳入国家战略,主动性考古研究成果显著,考古工作为基本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水下考古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科技应用和多学科合作更加普及,中外合作考古促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
关强强调,当前,中国考古学已经开启了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广大考古工作者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高站位统筹谋划,高标准科技创新,高水平阐释宣传,高起点开放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推动新时代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5日上午的主旨报告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主持。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等6位专家学者分别以《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展望》《新时代河南考古:谱写华夏文明新篇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视野下的石峁考古发掘与研究》《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履践致远穷海隅 砥砺深耕溯古今——新时代广东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为题作主旨报告。
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的交流发言阶段,近3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跨学科、宽领域、多维度的交流和研讨,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新概括、新阐述、新思想。
25日下午交流发言第一阶段的主题为“新时代考古成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主持。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郭京宁,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马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郭伟民,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院长易西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古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等12位专家学者结合工作实践与思考,分享了北京、河北、宁夏、新疆、湖北、广州等地新时代考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以及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章丘焦家遗址发掘进展、长江中游文明探源工程巡礼、新时代公共考古回顾与展望、“考古新发现博物馆”建设、新时代考古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5日下午交流发言第二阶段的主题为“中华文明探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主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莫多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小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等5位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环境与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年代研究、中华文明探源话语体系建设、陶寺遗址考古重要收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安徽力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
26日上午交流发言第三阶段的主题为“考古中国”,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郑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锁强等6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西安太平遗址、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垣曲北白鹅墓地、海昏侯墓、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研究进展、多学科研究阐释模式等内容。
26日上午交流发言第四阶段的主题为“多学科合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主持。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朱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崔剑锋、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胡耀武等4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科技考古学科建设、铅同位素考古研究、科技考古与多学科合作等进行了交流分享。
论坛闭幕式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国春讲话。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作总结。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处,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古研究院(所),部分高校考古院系负责同志参加论坛。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 | 郭晓蓉 张怡 张宸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铿铿三人行,考古侦探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3:320001广东洞穴里发现古墓 里面居然闪着金光(金光古墓)
广东洞穴里发现的南越国王墓打开之后闪烁着金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个施工队在进行桥梁建设的时候在广东发现了一座陵墓,而在考古队进入到这个墓穴之后,发现里面堆满了各种金子,银子以及铁制品。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专家们花费了七个月的时间,才终于把这座墓穴当中的所有文物都给清理了出来。足足有着1000多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个传国玉玺。巨大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0:51:470000黄河河畔的水晶棺 考古队挖不到底(黄河谜棺)
黄河中发现的水晶棺材还是未解之谜。80年代的时候,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某村庄中,村民们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去河中清理玉米,可就在这一过程中,一位村民的锄头突然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本以为是一块石头,可清理出周围的沙土,这竟然是一具棺材。水晶棺材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0:21:280002属龙与属虎的结婚,会一生不幸福?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情
中国的龙虎文化文/周秀德、倪方六前面的文章曾说了“龙虎四环铜鼓座”(见下图),此件国宝级文物最为珍奇宝贵之处,除了它中国第一个有铭建鼓座的地位,就莫过于它的龙虎雕纹了,倒是不说这雕刻技艺有多么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龙虎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龙和虎作为最霸气的存在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学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33:030000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啥4000年前的夏朝,却始终得不到证明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从部落,到各朝各代;从甲骨文的诞生,到秦朝统一文字,这些都表明,中国文化是有传承性的。然而,人们耳熟能详的朝代并不一定真正存在过,比如夏朝。根据资料记载,夏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大禹。但是,除了一些零散的文字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却没有留下任何证明其存在的证据。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19:1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