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文物报——写给创刊37周年的《中国文物报》
8月16日是《中国文物报》37岁的生日,从1985年的8月16日,《文物报》在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3号创刊,到1987年10月1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报》更名为《中国文物报》,再到1989年3月,国家文物局决定将《中国文物报》改为局机关报,重新筹组报社,最后到1990年1月,《中国文物报》迁至北京。37岁的《中国文物报》如海纳百川,宽容、豁达,我作为一颗小小的水滴曾融汇其中,感受到那份“有容乃大”的广阔和无限。
2019年初冬时节,我走出雍和宫地铁站,感受到北京凛冽的寒风像有穿透力般直刺筋骨。跟着导航来到中国文物报社办公楼前,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映入眼帘,一种莫名的暖流瞬间涌上心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是为能成为报社一员的兴奋。新闻采编中心王征主任带着我来到办公楼二层最西头一间办公室,见到了报社总编辑李让,他和蔼可亲,笑意盈盈,欢迎我来报社一起工作。在后续的聊天中可以感受到,王征主任是位不善言谈但很会做学问、很有水平的老报人。
我不是一个新闻专业出身,只是因为爱好,从十几岁就开始写文章发表,大学选择了文学专业,和科班出身的文博新闻人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在报社工作期间,特别是李让总编辑提出创意、开栏的“基层文博人”给了我努力的方向和打磨文章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机会。
2020年初“基层文博人”专栏推出,李总邀我为他首发的报道文章《孙德民:只要我的心脏能跳就要为文博付出》写篇短评,作为入职不久的新人获此殊荣,激动不已。千字左右的短评李总耐心地帮我指正、修改,几遍下来,终于符合在《中国文物报》发表的要求了,在一遍遍修改的过程中我也渐渐领会到如何写,才能写出符合这个有3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专业报纸的文风。为“基层文博人”专栏的撰稿工作也是从摸索到熟练,在摸索阶段时,李总给了我好几个人物楷模事迹相关的网址,如中国文明网等,让我参考学习,告诉我如何变化着写,才不会有雷同感。走过了摸索阶段进入熟练阶段的我,就开始只把这个栏目的报道当作套路来写,而不再像开始那样用心去揣摩了。李总是位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小张啊,你笔下的基层文博人都是如出一辙,文稿一看就是一个模式,这哪行啊!这些扎根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事迹是丰富多样的,需要你用不一样的笔触去把他们的平凡描绘成精彩。”李总的态度温和、话语亲切,但却又像雷霆一击,我知道我偷懒的小伎俩一下就被他看穿了。
在接下来的采写中,我以摸索阶段的心态认真、谨慎地打磨着每一篇文章,也算不负李总所望,“基层文博人”专栏中刊发过我采写的陕西苟保平老师20年如一日搜集整理征集西北联大存在的资料,黑龙江七台河王丽梅老师保护抗联遗址,为保护文物首位牺牲在岗位上的将乐县博物馆前馆长廖国华,等等。
后来工作调整,我转为编辑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报社负责运维管理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的新闻采编中心主任王征和副主任徐秀丽,还有其他前辈同事马佳雯、郭晓蓉手把手地教我,指导我如何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从一名新媒体小白很快成长为微信公众号后台操作纯熟的编辑。为了编发《峻极神功,永镇金城——应县木塔保护回顾与前瞻》,我和徐老师还有李总守在电脑旁等稿一直到凌晨;佛首回归亮相春晚的除夕夜,也是我和徐老师还有李总一起“隔屏跨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揭晓结果那紧张的一刻,为了首发,还是我听从徐老师和李总的现场指挥……这样并肩作战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当时的苦与累转化成现在难忘的瞬间,值得我珍藏一生。
或许缘浅,或许情深,如今我因为个人原因离开报社已有数月,甚是怀念曾经在报社的工作的那段美好时光,报社的工作帮助我在各方面都成长了许多。在报社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却充实,虽然从头学起但却收获颇丰!留在我记忆中的有办公室里姐妹们养的生机勃勃的绿植;有同事们休息时爽朗的笑声;有领导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一切都已渐行渐远。愿37岁的《中国文物报》越办越好,愿37岁的《中国文物报》越做越专业,愿37岁的《中国文物报》越来越权威,愿37岁的《中国文物报》用它的执着与坚守、创新与发展为新时代的文物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张丽卉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盛泽君 李丹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5月7日,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在马鞍山市开幕。作为论坛重要活动之一,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含山县凌家滩考古遗址现场举行,我省再添一张国字号文化名片。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18:560002浅谈汉代少数民族墓 崖墓与刑徒墓
汉代时期,少数民族墓、崖墓和刑徒墓都展现了独特的墓葬形式。这些墓葬形式为我们了解两汉时期的埋葬制度、随葬品及文化习俗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汉代少数民族墓1.贵州西部汉墓在贵州省西部,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汉代的少数民族墓。这些墓主人可能是当地的官员、土著或地主。我要新鲜事2023-08-28 20:38:360000杨建华: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关问题
世界古代文明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从过程这个动态中才能准确地把握各文明的共性与特性。中国古代文明最典型的特征在她最成熟的阶段——以殷墟为代表的商代文明中表现得最为完整。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应当从殷墟时代所表现出的诸因素向前追寻,这样才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以及她独特的发展过程。一、考察古代文明过程的四个角度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4:520001中华丽羽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3米/1.25亿年前)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这里目前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神州龙、窦鼻龙和中国猎龙,还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中华丽羽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中华丽羽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华丽羽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2.3米,与中国虚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0位,生活在距今1.3亿年-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17: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