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7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00:590

7月29日,由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该书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9大课题、44个专题研究的综合与总结,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的框架和结论的基础上编写修订而成,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和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和结题后的重要新进展。

会议现场

据介绍,“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5月启动,来自历史、考古、天文、测年、古文献等多个学科超过200位专家学者,联合开展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学研究,这是我国第一个由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先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仇士华先生,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编辑闫向东先生出席会议并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郭之虞教授、原思训教授、吴小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一曼研究员、徐良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徐凤先研究员;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肃端副研究员,专家组和项目办学术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王泽文副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副主编苏辉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社长孙莉主持。

与会学者合影 与会学者合影

“如何形容我现在的心情?很不平静,只能说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李伯谦先生感慨道。从“工程”的目标制定到课题、专题的设置,从2000年简本报告出版到启动繁本报告编写,再到如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问世。在新书发布会致辞中,李伯谦先生回顾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缘起以及自1996年5月16日工程全面启动至今的点滴往事。诚如先生所言,“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是一次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大规模、多学科合作进行学术研究的开端。“夏商周断代工程”克服了诸多困难,尽管不同学科乃至海内外学者间仍争议不断,面对诸多质疑和疑问,李伯谦先生坦言道:“争论永远都会存在,甚至会更加激烈,有争议很正常,我相信每一次争论都会推动学科发展,争论不休、前进不止。”

会上,仇士华先生从碳14年代测定角度回顾了参与整个夏商周断代过程的背景和历程。他首先谈到碳14如何准确测年,随后探讨了碳14测年数据如何转变为对应的考古学年代并为考古学搭建一个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的编写出版工作历时二十余年。二十余年过去了,专家组成员中有8位先后离世,同时多数参与者也早已从岗位上退休。郭之虞先生诙谐地说:“我是当年专家组成员的‘小字辈’,如今也已经78岁了。”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晚辈”、课题专题组主要成员徐良高研究员和吴小红教授在会上再次见到师长和老先生们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徐良高回忆道:“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时只有三十多岁,参与其中让我开阔眼界,同时先生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观点鲜明的思想交锋、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至今仍让人难忘,可以说我个人的学术发展与成长和‘夏商周断代工程’密切相关。这难得的经历也浸润了我的学术道路。”

“由于前后编写时间长、执笔者较多,书稿中诸多细节需打磨,还要整合提炼并吸收后续新进展。工作量非常大。”谈到全书统稿时王泽文表示,“本书责编李茜女士具备深厚编辑功底和文史素养,为保证该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把关作用”。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据悉,“夏商周断代工程”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的一段空白,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同时,该工程的顺利完成也开启了二十一世纪交叉学科共同研究的范式。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